茶楼那次不欢而散之后,一种无形的寒意笼罩在了顾清翰和陆震云之间。整整三天,两人没有再见面。
学堂的重建工作并没有停下,工地上依旧叮叮当当,热闹非凡。但沟通的方式变了。以前是顾清翰直接去工地找陆震云或周先生商量,现在,变成了陆震云派一个小弟过来,把需要顾清翰拿主意的事情——比如窗棂的样式、黑板的位置——口头传达,或者干脆让周先生跑一趟学校。
小弟传话很客气,周先生也依旧热情,但顾清翰能清晰地感觉到那堵墙的存在。所有交流都隔了一层,公事公办,绝不多言一句。
顾清翰照常去学校上课。他站在讲台上,讲解《诗经》里的篇章,声音依旧温和,板书依旧工整。但偶尔,他会走神。目光掠过窗外葱郁的树木,会莫名地停顿一下,思绪不知飘向了何处。有细心的学生发现,顾老师有时叫错名字,或者一个问题要重复两遍。
下课回到办公室,他也会下意识地留意门口的动静,仿佛在等待某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但又立刻为自己的这种期待感到懊恼。他强迫自己专注于备课、批改作业,用忙碌填满所有空隙。
另一边,陆震云的生活似乎也笼罩在一片低气压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码头或者自家的货栈里,处理帮务,查验账目。但他手下的弟兄们都察觉到了,大哥这几天火气特别大。
一点小事就能引燃他的怒气。账目对不上一个小数点,负责的账房被骂得狗血淋头。搬运工不小心磕坏了一个箱角,整个小组的工钱都被扣了。就连小七,因为汇报时结巴了一下,都被他冷冷地瞪了一眼,吓得差点咬到舌头。
码头上人人自危,说话做事都提着十二分的小心,生怕触了霉头。他们私下里嘀咕,不知道谁惹大哥生这么大气,这火都快把码头点着了。
小七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亲眼目睹了茶楼里那场冲突的尾声,也看到了顾先生离开时苍白的脸色和大哥之后的暴怒。他缩着脖子,尽量降低存在感,心里却忍不住嘀咕:这俩人,明明之前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闹得这么僵?
这天下午,顾清翰没课,在教员办公室里批改学生的作文。窗外阳光很好,蝉鸣一阵阵的。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钢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他批改得很认真,红色的批注写得密密麻麻。这时,他翻到了下一本作文。题目是《我敬佩的一个人》。
学生写的是《我敬佩的陆先生》。
顾清翰的手指顿住了。钢笔尖在纸面上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墨点。
他沉默地看着那个标题,过了好几秒,才继续往下读。
作文的内容很朴素,孩子用稚嫩的笔迹写道:陆先生是个好人,他出钱帮我们盖新学堂。上次大火,他还来救我们。他看起来有点凶,但他心肠很好。我希望以后也能像陆先生一样,有能力帮助别人……
孩子的视角简单而直接,看到的只是最表面的东西:出钱、救人、是个好人。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感激和崇拜。
顾清翰一行行读着,眼前仿佛又出现了火灾那夜陆震云冲入火场的背影,看到他手臂上的灼伤;想起他毫不犹豫承担所有重建费用时的平淡;想起他下棋时专注的神情,递过伞时不由分说的动作……
还有茶楼里,他那冰冷锐利的眼神,和那句“你是个文人,别沾那些脏事”。
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在这个孩子一篇简单的作文里,突兀地交织在一起。
顾清翰握着钢笔,久久没有落下批注。办公室里很安静,窗外的蝉鸣似乎也远去了。
他原本紧绷的心绪,像是被这稚嫩的文字轻轻戳了一下。那坚硬的、因为被拒绝和被划清界限而竖起的外壳,出现了一丝细微的裂痕。
他心里弥漫开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有对孩子纯真眼光的触动,有对陆震云那份确实存在的、不容否认的“好”的认可,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迷茫。
他敬佩的陆先生,和他需要调查的陆震云,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或者,两者都是?
他们之间那堵冰冷的墙,究竟是因为理念不同,还是因为……别的什么?
最终,他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他没有在作文上写任何评语,只是合上了本子,将它轻轻放在了一旁。
喜欢沪上密云不降雨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沪上密云不降雨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