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南洋,馨嘉泊。
陈伟康博士推开了房间的窗帘。
经过数个月对共生体病毒的研究,他带领的小组终于攻克了它所产生的干细胞识别以及诱导功能的基础原理。
在计算机科学院完成编码设计,材料工程院下属的微机电系统实验室完成制造后,第一款纳米共生体——“p-92”,已顺利通过临床试验,即将进入应用阶段。
如果说,“p-91”再生药剂是通过激活某种人体细胞自身的潜力来达到修复、强化,那纳米共生体则是更为强势——它可以直接对人体细胞进行诱导,使他们发挥出超常的功效。
相比略显粗粝、难以掌控的病毒载体,纳米机器人构成的共生体不仅更加精准与稳定,还具备额外的强大能力。
这些微小的机器人不仅能携带诱导因子,还能同时运输多种供能物质,在器官受损或病变时迅速释放来协助细胞修复,并且吞噬、回收病变的部分。
它们还能自我拼接,形成临时结构,为破损的组织或器官提供即时支撑与功能补偿,更是可以在需要时直接强化人体的某些能力。
第一组实验动物的肝脏被故意切除部分组织,注入“p-92”后,纳米共生体沿着血流迅速扩散,几分钟内便有数十万微型单元抵达目标器官。
显微探头捕捉到的画面清晰地显示,这些机器人开始在受损部位聚集,释放诱导因子,迫使残余细胞重新分化。
短短数小时,实验数据便显示受损区域已出现完整的再生组织。
第二组实验动物的心肌因化学试剂而受到破坏,随着“p-92”进入体内,共生体迅速对失活的心肌进行代偿,病变的部分则是被精准破坏、回收,残余的化学试剂被分解。原本几近停滞的心肌纤维在数十分钟后重新搏动,电生理曲线逐渐回升。
第三组则是极限测试。动物的脾脏在动能冲击下严重损伤,共生体不仅释放诱导因子,还通过自身拼接形成临时结构,支撑血管与组织不至于完全崩解,但是最终由于能量耗尽而失活。
陈伟康放下了实验报告,连续数日的观察和数据整理让他的眼眶微微发酸,他起身走向休息区。
餐盘里摆着例行的早餐:两片烤面包,一枚水煮蛋,一杯温牛奶。
食物简单而规律,但对他而言足够维持接下来的工作。咀嚼声与远处低沉的机器运转声交织,窗外的阳光慢慢爬升,他的神情始终沉静,心思却已飘向待会的临床阶段。
清理过餐盘,他重新换上无菌服,走向专属的临床实验区。白色的自动门在身份识别后缓缓开启,里头已经有助手与医护人员候在一旁。
几名志愿者病患躺在独立的观察舱中,透明舱壁内显示着稳定而微弱的生命体征曲线。
陈伟康取下密封容器,内部安静地存放着新一批“p-92”。
他轻声吩咐助手准备第一例注入,随后俯身确认监测仪器与数据采集系统全部启动。荧幕上,心率与血压曲线安静跳动。
“开始临床阶段。”
“p-92”被注入血液后,纳米共生体迅速沿血流扩散,几乎没有延迟地锁定目标区域。
显微探头捕捉到它们进入肝脏的瞬间,数十万微型单元如同光点般在组织间游走。
它们精准地识别出异常的癌细胞群落,微小的机器人集群在癌细胞周围聚拢,释放定向的分解信号,将受损细胞逐一切除。
过程迅速而干净,周边健康组织几乎未受波及。
与此同时,另一批纳米共生体在肝脏缺损区集结,释放诱导因子,强行驱动残余细胞进入修复通道。
短短二十分钟,监测仪的数据已经显示出局部功能曲线的回升。
然而,很快问题也浮现。
随着修复需求的持续扩大,p-92所携带的供能物质开始告急。
显微影像显示,它们在部分区域停止了因子释放,只能通过自我拼接形成临时结构,对破损的血管与细胞框架进行代偿。
局部功能被勉强维持,但全面修复迟迟未能完成,助手低声汇报:“供能物质不足,整体修复无法完成。”
“p-92”具备精准清除与代偿的能力,但在长时间、大规模修复上,供能系统依然是最致命的瓶颈。
随着最后一批“p-92”因供能枯竭而停止活性,监控屏幕上的曲线逐渐趋于平稳。显微探头捕捉到它们在组织间缓慢沉积下来,如同无数微小的灰尘,安静附着在细胞与血管壁上。
它们并未彻底死亡,而是进入低能耗的休眠状态,尝试从宿主机体中获取新的能量来源。实验数据很快显示出这种变化:志愿者的代谢指数显着升高,血糖消耗速度远超常规。
患者本人的表现更加直观。
几小时后,他的体力急剧下降,四肢沉重,连呼吸都带着明显的乏力。
与此同时,食欲却前所未有地旺盛,哪怕刚刚进食过一份完整的配给餐,他依旧感到饥饿。
记录板上的数据不断被刷新,血液中营养物质快速下降,能量摄入却几乎立刻被消耗殆尽,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标注为“能量回补期”。
医护人员推来一组营养液与电解质混合的输液袋,挂在观察舱的支架上。
透明液体顺着管路缓缓滴入,患者的指尖微微颤动,血糖逐渐稳定下来。
陈伟康凝视着屏幕,确认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到可控范围,才抬手示意助手记录。
————————————
他转身走向另一侧的实验区。
那里已被清理出来,台面上摆放着最新的研究资料,中央投影显示的是一张三维器官模型——心肺、肝肾、肌肉组织与眼睛依次旋转,关键部位被红色标记。
下一项目,器官定向增强。
p-92会通过定向控制因子的释放,使特定器官在短时间内获得超常性能。例如提升心脏的搏动效率,或增强肺部的氧气交换能力,肌肉的力量以及眼睛的夜视和远视能力。
四名注射了p-92的志愿者依次进入各自的观察舱,每一舱壁上标注着编号与实验目标,内部有着实验所需的设备与道具。
第一舱内,心肺强化的实验开始。
随着志愿者的有氧运动,纳米共生体汇聚至心肌纤维与肺泡,携带的供能因子直接作用在肌动蛋白链与线粒体上。
不到十分钟,心跳频率便提高到常规的两倍以上,心搏输出量大幅提升,监控屏幕上电生理曲线清晰而有力。
呼吸频率降低,但血氧饱和度却远高于常值,模拟缺氧环境时,志愿者仍能保持稳定呼吸。
第二舱是肝肾增强,注射后的“p-92”快速聚集于肝小叶与肾小球,诱导器官释放额外酶类与解毒因子。数小时内,血液中代谢产物清除效率成倍提高。志愿者摄入的多种慢性肝肾毒性物质被迅速分解并排出。
实验报告标注:肝功能负荷承受力提升近三倍。
第三舱则是肌肉强化,共生体注入骨骼肌纤维后迅速附着在细胞膜与线粒体外壁,促使Atp合成速率骤升。志愿者在测试机上完成了远超常规的力量输出,肌纤维断裂后的修复速度同样明显加快。
第四舱的实验目标是眼部。
随着志愿者将目光放在反射镜中的“远处”目标,纳米共生体通过视网膜血管进入眼球,精确附着在感光细胞上。
显微影像记录到,它们释放的诱导因子直接修复了老化的杆状与锥状细胞,并且刺激它们进行大量分化。
志愿者报告远距离视觉清晰度显着提升,能分辨极微弱的光源以及追踪快速移动的动态目标。
实验数据被逐一记录,冷白的荧幕上映出稳定增长的曲线。
“这一阶段的结果,充分验证了‘p-92’在器官定向增强上的可行性——它已具备成为战略医学与特种作战应用原型的条件。”
陈伟康在记录中写下这一行。
笔尖停顿片刻,他抬眼看向实验舱中闪烁的监测曲线。
“或许,我们距离揭开生命奥秘的核心,已不再遥远。”
喜欢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