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基地,铁湾港。
铁湾港的空气里带着金属和海盐的味道。
远处传来低沉的轰鸣声,整个海面都在轻微颤动。
停泊区外,一艘巨大的舰体正缓缓升起——那是“昆仑号”,新星基地最新一代空天母舰。
按照惯例,这次被称作“海试”,但事实上它并不会真正航行在水面上。舰体底部早已没有传统的推进器,取而代之的是数十组反重力引擎。
随着能量输出稳定,整艘舰缓缓离开港口,悬停在海面上方五十米处。海浪被它下方的气流推开,激起一道道白色的浪环。
“昆仑号”的舰体总长400米,外形如同一个对称、合并的手掌,有着五条弹射甲板,比起传统的航母宽上不少——约有120米宽。
而甲板上方则是额外的封闭式机库,像一层穹顶一般盖住了甲板的大部分,只留弹射的出口。
它的主结构采用蜂窝状碳纳米复合材料与同位素合金制成,重量比同尺寸舰只减轻了近三分之一。
舰底的反重力引擎阵列由十六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带有独立的西塔频率发生器调控单元,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局部重力场,实现精准的姿态控制。
这次测试的重点,是验证反重力系统与引力约束聚变反应堆之间的协同。聚变反应堆位于舰体中央,由两层磁约束环和内嵌的引力调控装置构成。新的约束系统通过径向引力场实现了更高的等离子密度,使反应堆在更小的体积下维持稳定运转。
“反应堆功率上升至百分之六十。”
“确认,冷却系统启动。”
透过观察窗,可以看到反应堆中央微微发出的蓝色光晕。那不是火焰,而是反应堆外层冷却系统释放出的等离子余辉。它在引力约束下被紧紧锁在一条细薄的环带中,稳定得如同一条被驯服的河流。
外部平台上,几名测试员站在安全栏后,仰头看着舰体的缓慢上升。
此刻的“昆仑号”已经脱离了锚泊点,靠自身系统保持悬浮。
风压让外部条幅紧贴在舰体上,港区的水面被卷成波纹。
与寻常水面舰艇的布局不同,昆仑号的“舰桥”位于舰体前端下方,那里的视野更好,也能为上方的甲板腾出巨大的空间。
“姿态控制系统稳定,航向偏差小于零点一度。”
“反重力引擎温度正常。”
总控台前,负责本次海试的海军司令王平波注视着屏幕。
片刻后,他下令:“启动一级涡轮引擎。”
随着指令传出,舰体两侧的涡轮喷口缓缓开启。聚变反应堆的部分能量被引导至推进通道,引力约束系统在出口处形成稳定通路,将高温气流压缩成定向喷流。片刻后,一阵低沉的震动传遍整个港区。
“推力上升,保持高度。”
“昆仑号速度零点五节,状态良好。”
舰体稳稳地滑出港口区域,在海面上空沿着既定航线飞行。地面跟踪雷达在监控屏上显示出稳定的轨迹曲线。
这次海试还包括多种系统的联合测试。舰桥上,几个监控终端正在同时运行。引力补偿系统的数据、导航信号的稳定度、能量分配的负载图,全都在被记录。
“注意能量回收比。”
“报告,当前回收效率百分之九十三,符合标准。”
测试继续进行。舰体逐渐上升,海平线在舷窗外变得模糊,云层在下方被风流撕开。舰内保持着稳定的气压,只有偶尔传来的机械振动提醒人们,这是一艘真正活着的机器。
“反重力引擎模式切换,准备二级功率测试。”
“二级功率确认,启动倒计时。”
计时器归零,新的数据流在屏幕上闪动。舰体略微一颤,随即恢复平稳。高度迅速提升到两千米,稳定漂浮。
王平波看着屏幕上缓慢变化的参数,终于开口:“记录。‘昆仑号’空天母舰首次海试——引力操控系统与聚变动力系统协同正常。”
天空中那艘庞大的舰影安静地悬浮着。
它不再属于海面,它属于天空。
而天空,将属于东协。
————————————
有道言,同舰不同命。
仰齐浜的海面上停泊着一艘巨大的灰色舰体——那是“太行号”,昆仑号的姊妹舰,也是东协在地球上的第一艘空天母舰。
与在弥林试航的“昆仑号”不同,这艘舰不会真正离开水面。
整个港湾都被临时划为军事管制区,外界只能看到雾气中若隐若现的轮廓。
港区的空气带着淡淡的臭氧味,聚变反应堆的调试早已开始。平台下方布满了感应器和防爆设施,所有能量通路都被实时监控。任何波动都会在数秒内触发紧急中止程序。
“太行号”的体型与“昆仑号”相近,舰体内部的布局也几乎一致。主动力系统同样由聚变反应堆与引力操控装置组成,被称作“聚变—引力复合动力系统”。
这是东协首次在地球上进行的同类实验。
出于安全和保密的考虑,相关试验都在封闭环境中进行。
舰体周围的水域被划为禁区,所有信号通道都由军方独立控制。测试人员经过多层身份核验后,才能进入控制中心。
“反应堆功率稳定,温度维持在安全范围。”
“确认。引力调控模块准备就绪。”
总控台上的指令一声声传递下去。随着系统启动,舰体底部的反重力引擎缓缓亮起,舱壁轻微震动。固定平台的锁扣被释放几厘米,让母舰在可控范围内微微浮起。
“姿态保持稳定,重力偏移正常。”
“推力测试开始,一级功率。”
涡轮引擎的低鸣响起,舰体前端的喷口释放出一股稳定气流。整个港区的风压变化被精准记录,数十台仪器同时监测着磁场与引力的变化。
站在观察窗前的工程主任并没有多言。
他很清楚,真正的关键不是“太行号”能不能飞,而是要确认这套复合动力系统的安全性——在地球上,任何一次失控的引力异常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正因为如此,弥林的“昆仑号”才会先行试用。那里的环境更适合实验,就算失败,代价也远比地球低。
而“太行号”此刻所做的,只是验证同样的设计在地球上的可行性。
测试一直持续到夜晚。最后一组数据完成校验后,主控台传来稳定的提示音。
“系统运行正常,动力联调完成。”
港区的灯光逐渐熄灭,只剩下舰体表面反射出的微光。
“太行号”空天母舰的首次固定“海试”就此结束。虽说它并没有真正起飞,但从数据上看,与升空的“昆仑号”并无区别。系统稳定,功率达标,姿态控制一切正常。
第二天清晨,指挥部的终端上多出了一行新的编号。
——“太行号”,正式编入地球第一支空天舰队。
喜欢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