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的青石乡刚褪去寒意,乡机关食堂的香椿炒鸡蛋成了抢手菜。我端着餐盘找座位时,听见隔壁桌的干部低声议论:“这周班子会又要吵起来了,听说赵书记想推红果村修路项目。”“张乡长肯定不赞成,上个月教育经费的事还没掰扯清楚呢。” 这些话像细小的冰碴,让我心里泛起一丝凉意。
这种微妙的气氛在日常工作中随处可见。周一晨会布置本周工作时,赵书记站在讲台上强调:“春季是项目建设黄金期,各部门要抓紧谋划,尤其是红果村的路,必须提上日程。” 他说话时目光扫过全场,在张乡长身上停顿了两秒。
张乡长坐在第一排,手指在笔记本上轻轻敲着,等赵书记讲完才缓缓开口:“赵书记说得对,不过春季也是农业生产关键期,农资补贴、春耕指导这些事不能耽误,财政资金得优先保障这些民生刚需。” 他没有直接反驳,却巧妙地把话题引向了资金分配,会议室里的空气顿时变得有些凝重。
晨会结束后,我去送文件,路过张乡长办公室时,听见他正在打电话:“财政局那边再催催,中小学的课桌椅都快散架了,这笔钱必须这个月到位…… 什么?乡里要修红果村的路?我没听说过,你让他们先打报告。” 挂电话的声音不轻,隔着门板都能感受到他的不悦。
真正让我察觉到矛盾的是一份调研报告。上周我按周主任的要求,写了篇《青石乡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里面提到红果村苹果滞销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赵书记看后在报告上批示:“此报告很有价值,建议以此为依据,尽快启动红果村修路项目。”
我把批示后的报告送到张乡长办公室,他戴着老花镜逐字逐句地看,眉头越皱越紧。“小李,” 他指着报告里的数据分析,“你这数据来源是什么?红果村去年苹果产量多少?实际滞销比例有多大?修路投入和产出能不能成正比?这些都没说清楚。”
他拿起红笔在报告上圈画:“调研报告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立项而夸大问题。” 最后在赵书记的批示下方写道:“建议先做可行性研究,待数据核实后再议。” 两种不同颜色的笔迹在纸上形成鲜明对比,像两条互不相让的平行线。
更明显的分歧出现在周三的党政联席会上。讨论年度预算调整时,赵书记提出从预备费中划拨五十万作为红果村修路启动资金,张乡长立刻翻开预算报表:“预备费总共才八十万,万一发生自然灾害怎么办?上个月柳溪村山体滑坡,抢险救灾花了不少钱,这笔钱不能动。”
“修路也是民生工程,” 赵书记提高了音量,“苹果烂在地里,老百姓意见更大!”“可以先修简易砂石路应急,花不了多少钱,等财政宽裕了再修水泥路。” 张乡长不紧不慢地回应,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其他班子成员都低头沉默,没人敢插话。
最终会议没形成统一意见,赵书记拍板:“这事我来协调,先按五十万准备。” 散会时我收拾文件,发现张乡长的笔记本上写着 “盲目决策” 四个字,字迹用力得几乎要划破纸页。
这种矛盾也体现在对下属的态度上。有次我写了篇关于春耕生产的信息稿,先送给分管农业的张乡长审阅,他逐字逐句修改,补充了大量数据:“这里要写清楚良种补贴发放户数,还有农技人员下乡次数,用事实说话。”
等我按他的意见修改后送给赵书记,却被要求重写:“写得太干巴,没有气势。要突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这些关键词,把咱们乡的工作亮点再提炼提炼,让人一看就有干劲。” 两份修改意见风格迥异,我夹在中间,只能熬夜写了两个版本。
办公室的老王看出了我的难处,午休时给我泡了杯热茶:“小李,这两位领导脾气不一样,赵书记是部队转业的,作风硬朗,喜欢大刀阔斧;张乡长是老乡镇,一步一个脚印干上来的,做事谨慎。以前在项目上就有分歧,你别往心里去。”
周五的全乡干部大会上,这种暗流涌动的矛盾差点摆上台面。赵书记在总结讲话时说:“有些同志思想保守,凡事畏首畏尾,错失发展机遇。” 话音刚落,张乡长就接着发言:“我们要稳中求进,不能盲目冒进,任何项目都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不能拍脑袋决策。”
台下的干部们面面相觑,谁都听出了话里的弦外之音。我坐在后排记录,笔尖在纸上停顿了好几次,心里明白,这种表面和谐下的分歧,比公开的争吵更让人难受。
会后去档案室查资料,管理员李大姐悄悄告诉我:“前几年修乡卫生院门诊楼,两位领导就吵过一架,赵书记想盖三层,张乡长坚持盖两层,最后折中盖了两层半。” 她指着档案柜里的图纸,“你看这设计多别扭,都是当时妥协的结果。”
走出档案室,夕阳正穿过办公楼的走廊,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我想起刚到乡里时,赵书记拍着我的肩膀说 “年轻人要敢闯敢干”,张乡长则语重心长地叮嘱 “基层工作要稳扎稳打”。两种看似都有道理的工作思路,却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回到办公室,我翻开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两位领导的工作要求,有些甚至互相矛盾。窗外的玉兰花不知何时开了,洁白的花瓣在风中轻轻摇曳。我知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分歧,背后是工作理念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将会在接下来的红果村修路项目中,以更激烈的方式展现出来。
夜色渐浓,办公楼里的灯光一盏盏熄灭,只有党政办还亮着灯。我整理着明天要用的文件,心里暗暗祈祷,希望这些隐藏的矛盾不会影响到民生项目的推进,毕竟无论是红果村的路,还是孩子们的课桌椅,都承载着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期盼。而我能做的,就是在这些矛盾中小心翼翼地寻找平衡点,让该干的事能顺利推进。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从窑洞到省府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