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时光飞逝,转眼距上次造访东旺小学已是一年。去年拜访吴小龙母亲,东旺村仍保留着古韵悠长的面貌:清浅小河穿村而过,清朝同治年间的石桥静默横跨,桥畔三百年古樟枝叶如盖,石径蜿蜒低语着岁月沧桑。河边杨柳依依,鸭群戏水,古朴的青石阶上村妇浣衣,时光仿佛在此驻足,宁静如画。
曾在审计局工作的日子里,汪鹏程多次梦见东旺——那青苔斑驳的古石径、被一代代浣妇脚步磨光的石阶,这种古朴韵味在现代村落中已属罕见。
此次他特地约上吴小龙、分管新农村建设的副镇长方文高和挂点东旺村的镇党委林副书记,一同考察东旺新农村建设成果,也为一个月后的全县年度考评巡查做准备。
还未进村,远远便望见村东头矗立起一座崭新的石牌坊,气势恢宏。走近细看,虽略显现代,但石雕工艺颇为精致。汪鹏程抬头细看牌坊正面的四个大字——“风调雨顺”,不禁轻叹一声。
吴小龙紧张地问:“汪哥,有什么不对吗?” “兄弟,既然用了繁体字,‘风’为何不写成‘风’呢?” 转到背面,同样是四个大字——“人寿年丰”,而“寿”字也未写成“寿”。 吴小龙不解:“这有什么关系?字没错不就行了?” “确实无碍。”汪鹏程不再多言,不愿泼冷水。
牌坊下,一条笔直的宽八米的水泥路直通村庄
汪鹏程正要评点。
吴小龙拉他看牌坊下面,“汪哥,你在我们家乡当书记,我要让你万代留名!”
万古留名被吴小龙说成万代留名,汪鹏程心中想笑,但也觉得不奇怪,上次和他打麻将时,输了一百个子的吴小龙倒赢五十个子,他就大喜,硬把死里逃生说成是“火里逃生”。
汪鹏程没注意到牌坊下单独辟了一块碑,碑上刻:“东旺新农村示范点
——镇书记汪鹏程挂点”
“小龙,你这写的什么东西啊!”
“汪哥,主要是你把我们村列为全县示范点,还联系了省里部门挂勾,拨了这么多款,东旺村的人感谢你啊!”
“弟弟啊,明天把下面镇书记汪鹏程挂点几个字铲掉,让人看了笑话!”汪鹏程央求吴小龙。
“我不!谁来了我也不铲!你要铲,东旺村人不同意!”说的振振有词,汪鹏程无奈,看来只有改天灌这位老弟几杯酒,再说服他了。
本来结合古村,牌坊进村的道路适当搞点弯度,再用青石板铺就,会有点协调,偏偏这吴老板硬生生八米宽笔直水泥路,更加让汪鹏程无语的是,水泥路边齐涮涮栽着两排松树!唉!怪自己半年前没有来。
汪鹏程看着副镇长方文高,面露愠色,真是手下办事不力啊!
勉强保持笑容,他随吴小龙继续走访。幸好古桥与古樟未被改动,但古牌楼遗址和一排圆润的古旗杆石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占地二千多平方米的村礼堂,门上刻着“东旺村文化活动中心”。内部设计仿北方老戏院,设有两层回廊,舞台也颇有气派。
吴小龙热情洋溢:“过几天我娘六十大寿,我要请市越剧团来连演七天,所有费用我出!”方文高补充道:“吴老板个人捐了六十万建这座礼堂”。
汪鹏程心中惋惜那些消失的古物,只能拍拍吴小龙的肩:“你为家乡建设出了大力,值得表扬。那些旗杆石墩没丢吧?”
“没丢,那么笨重的东西,我花一天时间用吊机运到村南加固水坝了!”
唉!汪鹏程心中一声叹息。
汪鹏程询问小龙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义,吴小龙只记得“村容整洁”,其他一概不知,令他哭笑不得。他暗责自己未及早介入规划,更后悔任命了不懂文化的干部分管此事。
走入村巷,虽干净整洁却令汪鹏程不忍直视——古石径被水泥覆盖,巷口的很有农村情调的十几颗歪脖子枣树和石榴树也被替换成城市公园常见的红花积木。更令他痛心的是,河边那历经百年的青石洗衣阶竟也被水泥抹平……
他在心中狠狠自责:我这个党委书记怎么当的?为何年初没坚持请专业团队做古村规划?事已至此,悔之晚矣!
强压怒火,他在吴小龙家稍作寒暄后便借故离开,并叫上林副书记和方副镇长同车返回镇政府。
一进办公室,关上门,积压两小时的怒火终于爆发。长达半小时的批评后,林副书记颤声解释:“书记,您说得对,可是……东旺村建设,吴老板个人出了一百五十多万,我们的意见他根本不听啊!”
“去年吃饭时不是说好请县规划设计院吗?”汪鹏程责问。
“我是提了,可吴老板说东旺村的事得由他做主……”
汪鹏程默然。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看来明年首要任务,就是自己这个远山镇的主将必须要请省古建设计专家来给全镇干部补课了。
一周后,奶奶八十大寿,汪鹏程回李塘村祝寿,为奶奶买了新衣。奶奶高兴地搂着他:“还是垫脚聋子叔说得好!我孙子有出息了!”
不知谁走漏消息,晚宴前远山镇领导班子全体赶到李塘村,自己家乡父母官---玉溪乡书记、乡长也来祝寿。林副书记还特地从烟花之乡林泉市拉来一车烟花。推杯换盏间,阵阵祝寿声中外面的夜空锦簇绽放——金光银雨呼啸升空,云端绽开漫天华彩,如流星火雨坠落,又似繁花次第盛开,将院子照得恍如白昼。奶奶仰头望着,慈祥的眸子里映着明明灭灭的焰火,笑得如孩童般欢欣。
汪鹏程拉着奶奶的手,在喧闹与光华间,看见奶奶脸上绽放的幸福光芒,比烟火更亮,更温暖。
喜欢潮涌苍茫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潮涌苍茫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