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回原南的火车上,汪鹏程与黄竹梅并不在同一节卧铺车厢。白天,他们并肩坐在过道边的折叠椅上,谈天说地。黄竹梅说起她小时候的事,说起大学毕业这些年的漂泊与经历,但更多时候,是她在听。听汪鹏程讲《论语》大义,说明史清史,说那些乡镇工作中琐碎却真实的故事。
到了夜晚,各自回到自己的床铺,短信却依然不停。两人之间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却又默契地绕过各自的家庭,也绝口不提对彼此那隐约滋长的情愫。
一天一夜的旅程匆匆而过。清晨八点,火车停靠向阳站。正值端午假日,又是一个星期天,汪鹏程在此下车。
黄竹梅倚窗凝望,看他的背影被人潮吞没。站台喧哗却仿佛瞬间沉寂,她心里空落落的,像被抽走了什么。千般不舍、万般缠绵,都化作无声的凝视。只恨时光太匆匆,不肯为谁多留一刻。
汪鹏程刚出车站,手机振动,是黄竹梅发来的短信——这一次,是林黛玉的《问菊》诗: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他蓦地停在出站口,屏幕上诗句如火焰般灼烫心意。这原是林黛玉孤标傲世之问,却被她借来试探他的真心。字字似菊魂清冷,句句皆相思暗藏。让他一时愁肠百结,恨不能将回应刻进风里,立刻送回她的手中。
汪鹏程没有回复。可他分明能感觉到,在接下来的路程中,黄竹梅会是多么空落、多么寂寞。
他已半个多月没见到儿子汪小鹏了。一到家,便兴奋地开车带儿子出门兜风。
星期一清早,汪鹏程迫不及待赶赴市委党校。他知道,也有一个人,正迫不及待等待重逢。
之后的日子里,汪鹏程与黄竹梅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成年人的理智与克制为他们划清底线,而思想上的共鸣、言语间的交流,成了每日中最令他们感到熨帖和幸福的时光。
若说男人之间可结成“过命兄弟”,他们二人,便是相知相悦的莫逆之交。
三个半月的青干班转眼结束。好在大家仍在同一地区,见面并非难事。毕业晚会上弥漫着更多的是欢笑与戏谑。
快乐的学习时光结束了。返回向阳才第三天,市委组织部就来人宣布县领导班子调整:县长刘解元任县委书记,原书记宋亚萍升任省厅副厅长。
汪鹏程隐隐觉得,自己春风得意的日子恐怕到头了。往后,也许真应了罗军部长的担忧,与宋书记太亲近了。今后与刘解元打交道必须处处谨慎。
果然,罗部长的忧虑很快成真。在全县乡镇财税过半工作会上,县委书记刘解元第一次点名远山镇:“你们远山镇讲了两年财税要过千万,还要讲到什么时候?”
宋书记一走,来远山镇指导工作的县直部门迅速减少。刘解元当县长时常挂嘴边的农业乡李田乡,成了县直部门新一轮的关注热点。乡党委书记艾根运一时风头无限。
黄竹梅表示愿助汪鹏程改善与刘解元的关系,却被他婉拒。“你知道我的性格,”他说,“委曲求全的事,我做不来。”
八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在向阳县,六、七月的乡镇工作重心全面转向信访维稳。刘解元严令:迅速排查安全隐患,确保“两个零”——安全事故为零、赴京上访为零。各乡镇主要领导必须下沉一线、化解矛盾。
远山镇杨溪村是片老区。土地革命时期,中心区委曾多次在此开会,有三处老民房在多年前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旧址。
村中有个老汉叫杨三火,中年得子,儿子儿媳长年在外打工,留下他和十三岁的孙女相依为命。他所住的瓦屋还是五十年代其父所建,早已破旧不堪,土墙烂瓦,四面漏风,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杨三火平日好吃懒做,性格偏执,为人孤僻,在村里人缘极差,凡事寸土必争、锱铢必较。儿子、儿媳实在是受不了他的古怪个性,除了过年,基本不回。
一日,县博物馆的同志来杨溪村巡察市保旧址维护及安全情况,途中口渴,路过杨三火家讨水喝。交谈中,杨三火得知那三处旧址每年都有文保修缮经费,便凑上前问:“同志,我家这瓦屋听我爹说是三十年代建的。我爷爷讲过,当年红军常在这儿开会。您看,我家这算不算革命旧址?”
县博物馆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多事,眼看这房屋破败,随口接道:“这么老的房子,估计就是!”
杨三火一听,顿时来了劲,央求道:“既然是革命旧址,那你们也得帮我把这房子修起来啊!”
旁边年长些的副馆长瞪了年轻人一眼,转头解释:“老乡,革命旧址的认定需要很多证据和程序,不是您说是就是。”
“咋不是呢?刚才这小伙子都说是!”杨三火梗着脖子争辩。
年轻人这才意识到失言,忙解释:“老伯,我刚没说‘就是’,我说的是‘估计’。”
“你刚才明明说‘是’!说了话咋能不认账?”
“您这人怎么这样呢?听风就是雨。刚我们馆长也解释了,认定革命旧址是严肃严谨的事,得有严格的程序和标准,不是您说一句就行。”
“我不管!你刚才亲口说的,我就认你!”
“您这不是胡搅蛮缠吗?”年轻人也来了火气,边说边甩开杨三火拉扯的手,推了他一把。
杨三火就势往地上一倒,大声嚷起来:“打人啦!干部打人啦!”
副馆长忙上前扶他,杨三火却赖在地上不肯起,手指着对方骂:“你们说我家是革命旧址,现在翻脸不认!我要告你们!”
副馆长见他撒泼,不再理会,拉着年轻人就要走。
杨三火见状猛地爬起,抄起倚在墙边的锄头,横身拦在大门口,大喝一声:
“今天不答应修房,谁也别想走!”
喜欢潮涌苍茫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潮涌苍茫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