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安在碾子沟得到了江荣廷的绝对信任和全力支持,心中那团沉寂多年的技术报国之火重新熊熊燃烧起来。
要实现子弹复装乃至更长远的目标,单凭他一人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既指设备,也指人才。
与江荣廷、刘绍辰仔细商议后,王富安带着首批活动经费和明确的任务,再次返回吉林。他此行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秘密招募可靠的技师与工匠;二是通过各种渠道,采购建立子弹复装线所必需的关键设备。
回到吉林,王富安首先悄然联系了当年在吉林机器局共事过的老同事、老部下,以及他自己带过的几个徒弟。多年过去,这些人散落各处,有的在官办的小型修械所勉强糊口,有的转行做了修理马车、农具的普通铁匠,更有甚者,因身怀技艺却被排挤,只能在社会底层挣扎。
在一处隐秘的茶馆包间里,王富安见到了几位昔日同僚。当他说出江荣廷欲秘密创办兵工作坊,邀请他们共襄盛举时,反应各不相同。
“富安兄,你这是……这是私造军火!要掉脑袋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匠脸色发白,连连摆手,“当年机器局被毁,咱们能捡回条命就不错了,可不敢再沾这杀头的勾当了!”
“是啊,王师傅,心意我们领了。可这事实在太险,咱们都是有家小的人……”另一人也面露难色,忧心忡忡。
恐惧和顾虑是正常的。王富安理解他们的心情,他并没有空谈大道理,而是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条件。
他压低声音,却语气坚定:“诸位,我明白大家的担忧。但请想想,我们空有一身技艺,却只能看着洋人的枪炮横行,看着咱们自己的军队受制于人,于心何甘?江大人并非寻常官吏,他求贤若渴,更有担当!他承诺,凡愿赴碾子沟者,其一,酬金五十两,按月足额发放,绝不拖欠!其二,家眷若愿同去,碾子沟负责安置,分给田宅,子女可入新式学堂。其三,工坊内,技术之事,由我等一言而决,绝无外行指挥内行之事!其四,江大人已部署周密,工坊设在隐秘之处,护卫森严,安全无虞!”
真金白银,加上安家落户的承诺,以及技术上的尊重和相对安全的保障,像是一块块重重的砝码,压在了这些犹豫不决的工匠心头。他们大多生活窘迫,怀才不遇,对现状充满不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最终,有三位技术过硬、且家中负担相对较重的老同事,以及王富安的两个徒弟,被说动了,愿意冒险一搏。他们约定好分批秘密前往碾子沟的方式和时间。
人才方面初有收获,王富安立刻与留在吉林协调的刘绍辰会合,着手解决更关键的设备问题。
制造子弹,即便是复装,也需要一系列专用设备。其中最关键的有几种:用于将黄铜片冲压成弹壳雏形的铜盂冲床、用于在弹壳底部精准压装底火的底火装配机、以及用于将铅锭或铜块加工成标准弹头的专用模具和小型冲压机。这些设备在当时的中国极其罕见,只能通过特殊渠道从国外零散购入。
一路,由刘绍辰出面,通过森木进行。森木是个精明的商人,在丰厚的佣金和维持与江荣廷这条重要渠道的考虑下,积极通过其在日本国内的关系,寻找可以提供的厂家。这些设备被拆解成“矿山机械零件”,混杂在正常的矿山机械订单中,分批次通过日本商船的航线,运抵营口,再辗转陆路运往吉林。
另一路,则动用了江荣廷与彼得罗夫的关系。王富安亲自起草了一封密信,由江荣廷署名,派人送往哈尔滨。
“为维护地方治安,剿灭匪患,需建立一处小型修械所,并补充消耗之弹药,望彼得能提供些许便利,采购一些小型机床及模具”。
信中附上了一张礼单。彼得罗夫利用自己在俄军后勤系统的一些老关系,从俄军仓库或与俄军有联系的欧洲商人那里,搞到了一些二手的、或是被认为“过时”的小型冲压机和模具。这些设备同样被拆解,伪装成“矿山机械”或“普通工业零件”,通过俄方控制的铁路线,运至哈尔滨,再由德盛商行在哈尔滨的分号接手,想办法转运回碾子沟。
这个过程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每一批“零件”的启运、转运、接收,都牵动着江荣廷的心。刘绍辰坐镇吉林,协调两边渠道,应对沿途关卡盘查,运用银钱和关系打通关节。王富安则凭借其专业知识,在设备运抵后,亲自查验,确保关键部件没有损坏或缺失。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流逝。两个月后,最后一批伪装成“矿山破碎机主轴”的铜盂冲床核心部件,安全运抵碾子沟后山那个已被严密守卫起来的山谷。所有预定的关键小型设备,终于全部到位。
临时搭建的工棚里,王富安抚摸着这些冰冷的、却承载着热切希望的钢铁部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身旁的江荣廷和刘绍辰说道:“分统,刘先生,最难的骨头,总算啃下来了。这些机器,调试组装后,复装子弹所需的壳、头、底火成形工序,便有了根基。”
然而,他话锋一转,眉头又微微皱起:“不过,目前我们仍有关键一环无法自给——无烟火药和成熟的底火配方及原料。这两样,目前还只能想办法通过洋行以外购‘采矿炸药’和‘特殊化学制剂’的名义,少量、分批地秘密购入。这仍是我们的命门所在。”
江荣廷看着这些费尽周折弄来的设备,目光坚定:“已然迈出第一步,便是天大的进展!火药和底火之事,徐徐图之。王先生,接下来,就看您和诸位师傅的了!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山谷中,叮叮当当的声响开始响起,是安装、调试机器的声音。一座隐藏在深山里的、简陋却意义非凡的兵工萌芽,在东北的土地上,悄然开始了它的第一次呼吸。自主之路,漫长而艰险,但他们,已经踏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喜欢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