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的兵力,如同被洪承畴狠狠拧了一把的海绵,大量的水份(精锐)被挤向了东边的南京战场。这座长江中游的重镇,此刻显露出前所未有的空虚之态。
消息传到西营大军之中,立刻引发了波澜。年轻英锐的李定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他立刻求见义父张献忠。
“父皇!”李定国声音带着难掩的兴奋,指着舆图分析道:“洪承畴老贼自毁长城,将武昌兵马大量东调!此刻武昌防务空虚,正是我西营天赐良机!儿臣愿为前锋,率一支劲旅,出其不意,直捣武昌!”
他越说越是激昂,眼中闪烁着建功立业的渴望,兴奋的说:“只要拿下武昌,便可截断清虏东西联系,与东面的刘体纯、南面的何腾蛟遥相呼应!届时我军顺江东下,与诸路义军合力,未必不能将满清逐出中原!”
这是一个极具魄力和战略眼光的计划。若能实现,整个抗清局势将为之大变。
帐中诸多西营老将闻言,也纷纷点头,觉得此计可行,目光都聚焦在宝座之上的“大西皇帝”张献忠身上。
然而,张献忠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位一向以暴烈冲动、闻战则喜着称的“八大王”,此刻却显得异常冷静,甚至有些过于沉稳。
他粗壮的手指握着座椅扶手,眯着眼睛,并未立刻被李定国的热情所感染。
“定国我儿,勇猛可嘉。”张献忠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打武昌,咱老子以前是天天喊。但现在嘛……时机变了。”
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目光却没有停留在武昌,而是扫视着整个中原乱局。
“洪承畴抽空武昌是不假,但咱老子要是现在扑上去,占了武昌,不仅死伤惨重,还成了出头椽子!多尔衮能不急眼?他立刻就得调转头来,跟咱死磕!到时候,拼个你死我活的是咱西营,死的是咱的老兄弟!”
他冷哼一声,眼中闪烁着精明甚至狡黠的光芒,冷冷一笑道:“再看看东边,刘体纯那小子在临清跟鳌拜死掐,胜负未卜;南京那边,阎应元顶着多铎……让他们打!让他们跟清虏往死里打!”
“咱们呐,”张献忠嘴角露出一丝如同精明商人般的笑意,说道:“不着急。传令下去,让前出的一些人马撤回来,好好给咱守住四川的门户。咱就在这天府之国里,看着他们斗!”
他大手一挥,做出了最终决断:“等他们两边拼得筋疲力尽,血流得差不多了,咱再出兵!到时候,不管是清虏还是那些南明的残兵败将,都得看咱老子的脸色!这便宜,不捡白不捡!”
这番言论,让包括李定国在内的许多期望大干一场的将领愕然不已。
他们的“皇帝”仿佛一夜之间从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变成了一个精于算计、隔岸观火的投机者。
李定国还想再劝,急切道:“父皇,战机稍纵即逝啊!若待清虏缓过气来……”
“够了!”张献忠不耐烦地打断他,接着说:“老子心里有数!稳坐钓鱼台,才能钓到大鱼!都按老子的旨意去办!”
军令如山。西营大军原本积极东进的势头戛然而止,反而开始收缩防线,将重心放回巩固四川根据地。
张献忠如同一头蛰伏的猛兽,蹲在富饶的四川盆地里,冷眼旁观着东方惨烈的厮杀,打定了主意要做那最后得利的“渔翁”。
李定国退出大帐,望着东方,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深深的忧虑。
他看到了席卷天下的机会,而他的义父,却只看到了割据一方的便宜。西营的锐气,或许就在这“精明”的算计中,悄然消磨。
中原的抗清大业,也因此失去了一股可能改变战局的强大力量。历史的机遇之窗,在西营的按兵不动中,缓缓关闭。
喜欢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