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不仅带来了刺骨的冰冷,更将一种无声的恐惧和日益炽烈的怨恨,吹遍了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施粥棚前越来越稀薄的粥水,街头巷尾不时出现的冻饿而毙的尸首,以及人们眼中那逐渐被绝望和疯狂所取代的麻木,都像一把把钝刀,切割着这座昔日帝都最后一点体面。
而这一切,最终汇聚成一道道怀疑、愤怒的目光,投向了那些高墙深院、朱门紧闭的勋贵府邸。
市井间的流言如同野火般蔓延。
“听说了吗?徐国公府上,光是后厨倒掉的泔水,里面还有整块的肉骨头呢!”
“赵尚书家前几天夜里,还有马车偷偷运东西进去,用布盖得严严实实,肯定是粮食!”
“守城的弟兄都快饿死了,那些老爷们库里的粮食堆得发霉,也不肯拿出来一点!”
……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饥饿让人们失去了理智,也赋予了他们前所未有的勇气。
开始有三五成群的百姓,自发地、沉默地聚集在一些勋贵大臣的府门外。
他们也不冲击,也不叫骂,只是用那种直勾勾的、带着刻骨仇恨的眼神,死死地盯着那紧闭的大门和高高的院墙,从早到晚,如同无声的示威。这种沉默的凝视,比任何暴烈的冲击更让人心悸。
深宅大院之内,曾经的钟鸣鼎食之家,此刻也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和焦虑。
保国公朱国弼的府邸,一间温暖如春、铺着厚厚地毯的密室内,炉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在场众人脸上的寒意。
南京城内最有头有脸的几位勋贵和权臣几乎都聚集于此:朱国弼、徐锡登、顾肇迹、以及虽然失势却仍有余威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
人人面前摆着香茗和点心,却无人有心思享用。
“外面的情形,诸位都看到了吧?”朱国弼率先开口,声音低沉而干涩。
“那些刁民……简直是反了!再这样下去,恐怕没等清军打进来,咱们就先被这些饿疯了的泥腿子给生吞活剥了!”
徐锡登冷哼一声,胖脸上肌肉抖动着说:“还不是阎应元那个匹夫!非要死守!若不是他查什么粮仓,岂会闹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如今倒好,咱们倒成了众矢之的!”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顾肇迹相对谨慎些,忧心忡忡道:“关键是眼下该如何是好?粮食,咱们各家确实还有些存货,但若是拿出来,无疑是承认了流言,恐怕立刻就会引发哄抢!若是不拿,这怨气越积越深,迟早要出大乱子!”
一阵沉默。每个人都在算计着自己的得失。
这时,一个阴恻恻的声音响起,是许久未公开露面的阮大铖。
“诸位,时至今日,难道还看不清形势吗?这南京城,还能守多久?一天?两天?就算阎应元是岳武穆再世,能让士兵们空着肚子打仗吗?”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压低了声音道:“天下,是朱家的天下不假。但坐在龙椅上的那位,是个什么成色,诸位心里清楚。咱们的富贵,说到底,是太祖皇帝给的,是这大明江山给的。可如今这江山……嘿嘿。”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再明白不过。
马士英耷拉着眼皮,缓缓接口,仿佛在说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老夫听说,豫亲王(多铎)和礼亲王(代善)都是宽厚之人,最是敬重我等世受国恩、知书达理的士大夫。前日,江北似乎还传来消息,说是但凡识时务、顺天应人者,不仅身家性命可保,原有的爵位田产,朝廷也一概承认,甚至……另有封赏。”
这话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立刻激起了涟漪。
“马阁老此言当真?”有人急切地问道。
“若是如此……倒不失为一条出路……”
“可是,这献城之功……”还有人担心功劳大小和日后地位。
赵之龙虽然人已降清,但他的影响仍在,他的选择似乎也成了某种范例。
当下便有几个早已通过隐秘渠道与清军暗通款曲的勋贵,不再掩饰。一个接一个开口了。
“还犹豫什么?!”一个性急的侯爷猛地一拍桌子,“难道真要等着饿疯了的乱民冲进府里,把咱们全家老小都剁了吗?还是等着城破之后,让那些杀红了眼的清兵……嗯?”他及时收住了话头,但意思谁都明白。清军破城后屠城的例子,可不是没有过。
“所谓献城,非为背主,实为保境安民!”另一个勋贵立刻为其披上了一层冠冕堂皇的外衣。
“避免满城百姓遭受战火荼毒,保全南京古城,此乃大仁大义!届时,你我非但无过,反而有功于新朝,有功于百姓!”
这番自欺欺人的话,却意外地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默许和认同。他们迫切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
。密室内的气氛迅速转变,从最初的焦虑恐慌,变成了如何“体面”地献城、如何争取最大利益、如何分配“功劳”的详细讨论。仿佛他们讨论的不是背叛和投降,而是一桩理所当然的生意。
就在这些勋贵们于温暖的密室内决定着满城军民命运的同时,南京城的街头,真正的崩溃已经开始。
饥饿最终压倒了所有的秩序和恐惧。小规模的抢劫开始爆发。
粮店早已被抢空,愤怒的人群开始冲击那些疑似囤积粮食的商铺和富户人家。
惨叫声、打砸声、哭喊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响起。
“给我一口吃的吧!”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跪倒在地,对着空荡荡的街道哭嚎。
下一刻,他就被几个眼冒绿光的人扑倒,争抢他身上那件破烂的棉袄。
黑暗中,匕首的寒光闪过,为了半块发霉的饼子,就能轻易夺走一条人命。
秩序荡然无存,法律形同虚设。守城的兵士自身难保,根本无力弹压。
整个南京城,如同一个巨大的火药桶,而勋贵们密室中的决策,则正在亲手点燃那最后的导火索。一边是精心算计的背叛,一边是绝望疯狂的挣扎,南京城的末日,在内外交困中,加速降临。
喜欢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