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宫深处。
朝堂之上,群臣肃立。曹叡端坐龙椅,面色冷峻。近来,曹魏的情报机构终于查清——先前关于司马懿私通蜀汉的流言,全是政敌捏造,意在削弱其权势。
然而,作为皇帝,曹叡心中虽已明白真相,却因之前公开斥责过司马懿,若此刻贸然召其回京,未免显得自己识人不明。
殿中一片寂静,大臣们都心知肚明,却无人敢先开口。
这时,一位身形清瘦、面容儒雅的中年大臣上前一步,躬身奏道:“陛下,臣愿往河内一访司马仲达。”
众人侧目,这位大臣正是崔彦昭——出身清河崔氏,以学识渊博、言辞婉转着称,在朝中素有“调停能手”之名。
曹叡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却只是淡淡道:“哦?你为何要去?”
崔彦昭微微一笑,从容回答:“近来军中多有流言,人心浮动。臣听闻司马大人在河内闭门谢客,不问政事。臣愿前往探望,劝其宽心,免得为流言所困。”
他的话看似只是慰问,实则暗中给了皇帝一个台阶——若司马懿愿意出山,便是“应劝”而回,而非皇帝低头求贤。
曹叡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准。”
崔彦昭领旨退下,心中暗喜——他明白,这趟差事若办得好,不仅能让皇帝重拾一位良将,还能稳固朝局。
数日后,崔彦昭抵达河内。
司马懿的府邸静穆而简朴,院墙高筑,门前冷落。
崔彦昭递上名帖,片刻后,管家请他入内。
穿过庭院,崔彦昭远远便见司马懿身着素袍,正于池畔喂鱼。司马仲达神情淡然,仿佛早已不问世事。
两人寒暄落座,崔彦昭并未直奔主题,而是先谈起天气、农事,再提及朝中旧事。
司马懿始终含笑不语,只偶尔点头应和。
直到夕阳西下,崔彦昭才似不经意地说道:“近来陛下常与臣谈及,说若无仲达在朝,朝中如失一臂。”
司马懿的眼神微微一动,却依旧平静:“陛下圣明,自有良策。”
崔彦昭微微一笑,声音压低:“可圣明也需贤臣辅佐。仲达若能出山,不仅能解国之危难,亦可洗清自身冤屈。”
这句话正中司马懿下怀。他虽早已不在乎流言,但作为一代名将,怎能甘心埋没山林?
司马懿沉吟良久,终于问道:“陛下……真的愿意再起用我?”
崔彦昭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笑道:“臣来时,陛下赐了我一方玉印,说若仲达有回心之意,可持此印入京面圣。”
他从袖中取出一枚温润的白玉印,印面刻着“仲达”二字。
司马懿接过玉印,指尖微颤——这不仅是召令,更是皇帝的歉意与信任。
数日后,司马懿随同崔彦昭返回洛阳。
朝堂之上,曹叡亲自下阶迎接,笑道:“仲达,许久不见,你清瘦了。”
司马懿跪拜谢罪,言辞谦逊。曹叡扶起他,意味深长地说:“过去之事,朕已知真相。今后,望你不负朕望。”
群臣心中了然——曹魏的利剑,再次出鞘。
而在遥远的江北,庞统与诸葛亮并不知道,他们的最大对手,已经回到了权力的中心。
喜欢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