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这小娃,从哪儿听来的这些?”他结结巴巴地问。
林冒烟眨巴着大眼睛,天真地说:“书上看的呀!老师说,书里报纸里什么都有!平时我闲着没事干,就东看看西看看给看到了。嘎嘎!”
她巧妙地把功劳推给了还没见过的老师。
钱有才将信将疑,但他还是被说服了。他站起身,走到墙角一个不起眼的货架前,从最下面翻出一个落了灰的纸盒子。
“你说的这种,我好像有点印象……”他一边翻找,一边嘀咕,“是前段时间县里农技站推广下来的新品种,说是从大城市上海来的,叫什么矮脚青。因为没人要,就一直扔在这儿了。”
他从盒子里拿出几包用牛皮纸包装的种子袋。包装很简陋,但上面印着的几个字却让林冒烟眼睛一亮。
“上海矮脚青——耐寒、速生”
就是它了!
“叔叔,我们就要这个!”林冒烟指着种子袋,肯定地说。
林建国和林小燕也凑了过来,看着那几个陌生的字眼,虽然不懂,但他们选择相信林冒烟。
“钱主任,这个……这个怎么卖?”林建国小心翼翼地问。
钱有才看了看上面的标价,说道:“这个是新品种,贵一些,要五毛钱一包。”
五毛钱!
林建国和林小燕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要知道,普通的白菜种子,一包才一毛钱。这价格翻了五倍!
林小燕有些犹豫,她悄悄拉了拉林冒烟的衣角:“冒烟,太贵了,要不咱们还是买普通的吧?”
“不!”林冒烟的态度异常坚决,“小姑,爸爸,你们要相信我。好种子才能种出好菜,才能卖上好价钱!这叫一分价钱一分货!”
“我们投进去的是五毛钱,但将来收回来的,可能是五个五毛,五十个五毛!”
她的话掷地有声,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说服力。
林小燕咬了咬牙,想起了侄女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她从口袋里掏出钱,拍在柜台上:“钱主任,这个种子我们全要了!有多少要多少!”
钱有才数了数,一共只有十包。
“就这十包了,卖完就没了。”
十包种子,就是五块钱。
这几乎是他们福气茶剩余的一半了。林小燕付钱的时候,手都有点抖。
买完种子,林冒烟又指挥着爸爸去买了更多的塑料薄膜,还有一些竹竿和铁丝。把剩下的钱花得一干二净。
回家的路上,林建国挑着沉甸甸的担子,一头是塑料薄膜,一头是各种杂物。林小燕则小心翼翼地把那十包金贵的种子揣在怀里,像是揣着全家的希望。
路过镇口的【迎客来】饭店时,林冒烟停下了脚步。她仰头看着那块气派的招牌,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小姑,爸爸,你们看。”她指着饭店说,“等我们的青菜长出来了,我们就要把它们卖到这里来!”
林建国和林小燕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眼神里充满了向往。
那座两层的小楼,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地方。
但现在,因为这十包种子,因为这个神奇的侄女,他们觉得,那个地方似乎离他们不再遥远。
回到下溪村时,已经是下午。
林远山和周玉兰早就等在了院子门口。看到他们回来,立刻迎了上来。
“怎么样?买回来了吗?”林远山急切地问。
“买回来了,爹!”林小燕献宝似的,从怀里掏出那十包上海矮脚青的种子。
全家人都围了上来,像是看什么稀世珍宝一样,小心翼翼地传递着那小小的种子袋。
虽然他们看不懂上面写的字,但他们能感受到那沉甸甸的分量。
那是希望的分量。
林远山接过一包,放在布满老茧的手心,颠了颠,然后郑重地对林冒烟说:“冒烟,你说吧,下一步咱们该怎么干!”
林冒烟看着院子里已经被爷爷和爸爸平整得像镜面一样的土地,又看了看身边这些充满信任和期待的家人,她的小胸膛里充满了豪情。
“下一步,”她清脆地宣布,“全家上阵,搭建我们的二号暖房!”
林冒烟一声令下,整个林家就像一台上紧了发条的机器,高效而有序地运转起来。
搭建二号暖房,这是一项比之前那个试验品要大得多的工程。但这一次,林家人的心态完全不同了。
没有了疑虑,没有了观望,只剩下满满的干劲和对未来的憧憬。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林远山就召集了全家开了一个简短的动员会。
他站在院子中央,手里拿着的不是旱烟杆,而是一根用来画线的木棍。
“今天,我们家要干一件大事!”
老爷子的声音洪亮,回荡在小院里,“冒烟是咱们的总指挥,负责技术。我是总工头,负责出力。建国,你是主力。小燕,你是后勤。秀兰,你带着小芳,负责给我们烧水送饭。至于小浩……”
他的目光转向了一直默默站在角落里的陈浩。
陈浩身子一僵,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林远山走过去,拍了拍他还有些瘦弱的肩膀,语气温和地说:“你也是家里的男子汉了,跟着我,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咱们一家人,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陈浩猛地抬起头,看着林远山那双真诚的眼睛,又看了看周围家人投来的鼓励目光。他的嘴唇动了动,最终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一股暖流,在他心里悄然流淌。
“好!开工!”林远山木棍一挥,充满了干劲。
林冒烟拿着一根小树枝,像个小小的工程师,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始画线。
“爷爷,二号暖房要比一号大一倍。而且,方向很重要。”她一边画,一边进行科普。
“我们的暖房,要建成坐北朝南的。这样,从早上太阳升起,到下午太阳落下,棚子都能晒到太阳,吸收最多的热量。”
“而且,墙体也不能只用土坯。北边的墙,我们要建得厚一些,最好是双层的,中间留空。这叫空气隔热层,能更好地抵御北风。”
“棚顶的坡度也要计算好,坡度大了,能更好地接收阳光,雨雪也容易滑下去,不会把棚子压塌。”
这些在21世纪温室建造中最基础的知识,从一个六岁女孩嘴里说出来,却让林远山和林建国听得目瞪口呆。
喜欢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