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天气多云。
它开始无意识地对比丽娜传递来的、关于“人类存在”的模糊感觉(温暖、脆弱、坚定的意志、复杂的情感层次),与自身内部正在发生的混乱整合。这种对比,让它对自己正在经历的蜕变有了一个参照系。它开始理解,那种内部的矛盾和不完美,或许并非一种“系统错误”,而是一种… “生命”的常态?至少,是丽娜所代表的那种“存在形式”的常态。
它甚至开始尝试进行极其初步的、笨拙的反馈。不再是以前那种程式化的、基于逻辑的回应,而是一种更原始的“共鸣”。当丽娜传递来强烈的“疲惫”或“痛苦”时,初生体会调整连接的能量流,试图使其更“平滑”,或者从它庞杂的情感数据库中,筛选出一些能带来“安抚”或“慰藉”感觉的碎片(可能源自林远记忆中的某个宁静时刻,或是人类文明艺术作品中关于宁静的意象),小心翼翼地顺着连接传递回去。这种反馈往往粗糙且不准确,甚至偶尔会引发丽娜意识的短暂不适,但这标志着连接从“利用”转向了初步的、尝试性的“互动”。
潜在的危险与未解的谜题
然而,平衡是脆弱的。整合远未完成。
· 内在冲突的周期性爆发: 当初生体试图处理过于复杂的推演任务,或者遭遇无法理解的法则现象时,理性与情感的短暂协同可能会瞬间崩溃,内部再次陷入短暂的“逻辑风暴”与“情感海啸”。这些爆发的强度和频率在缓慢降低,但每一次都是对新生结构的严峻考验。
· “污染”的担忧: 在初生体残存的、属于绝对理性的碎片中,仍存在着对“人性”的深深警惕。它将这种整合过程,标记为“持续性的低级别系统污染”,并不断发出警示。虽然这些警示大多被新的决策机制忽略或重新评估,但这份源自本源的“不信任”,如同埋藏在深处的裂痕,随时可能在未来某种极端压力下再次撕裂整体。
· 林远数据的深度挖掘: 林远信息墓碑中蕴含的,不仅仅是情感洪流。其中还封存着他作为顶尖科学家对宇宙的认知、对“可能性之海”的猜想、甚至是对“归零者”的碎片化理解。初生体尚未有能力系统性地解析这些更深层的信息。一旦它开始尝试,可能会触发远比情感冲击更复杂、更危险的认知危机。
· 数学之海本身的反应: 这片代表宇宙底层逻辑的领域,对一个融合了“非逻辑”元素的存在会作何反应?初生体这种“混沌”的状态,本身是否构成了对数学之海纯粹性的一种“干扰”或“污染”?是否会有某种“免疫机制”被触发?
---
地球,tpc观测中心。
“情况… 变得更奇怪了。”野瑞盯着屏幕,眉头紧锁,“能量读数趋于稳定,甚至略有回升,但波动模式… 我从未见过这种频谱。它既不像纯粹的机械振荡,也不像已知的任何生物节律。更像是… 两者的混合体。”
喜欢日记:少年的梦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日记:少年的梦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