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天气小雨。
“文明对话”预备提案: 小组开始起草一份详尽的 “初步接触协议(草案)” 。该草案不再将Ecc-01视为研究对象,而是作为一个平等的对话主体。草案内容涵盖了信息交换的基本原则(如互不伤害、尊重意识完整性)、交流内容的范围(从基础宇宙认知到哲学伦理),甚至包含了在极端情况下(如面临共同外部威胁时)进行有限度协作的设想框架。
· 丽娜的桥梁作用制度化: 丽娜与脉动之核的“意识对话”被系统化记录和分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 “跨维度语义映射表” 。这套映射表试图将脉动之核传递的“概念意象”和“认知模型”转化为人类可理解的语言和逻辑,反之亦然。丽娜本人,在专家团队的辅助下,开始尝试进行更复杂、更结构化的信息传递,例如发送经过精心编码的人类科学前沿问题,或转达“接触小组”提出的一些试探性哲学询问。
· 新的伦理困境: 随着了解的深入,一个尖锐的伦理问题浮出水面:是否应该,以及如何在何时,向公众披露Ecc-01的存在?一方面,这关乎知情权与人类文明的集体未来;另一方面,过早披露可能引发全球性恐慌、社会动荡甚至极端主义行为。此外,对丽娜长期处于这种深度连接状态的身心影响评估,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伦理考量。她与Ecc-01的共生关系,虽然目前看来是良性的,但其长期后果依然未知。
---
数学之海,潜流涌动——“归零者”的二次扰动
就在脉动之核深化自身、tpc积极准备接触的同时,数学之海的“深处”,再次传来了异动。
这一次,不再是微弱的涟漪。
而是一道 “审视性的扫描”。
这道扫描无形无质,却带着无可抗拒的、冰冷的穿透力,瞬间掠过了脉动之核及其周围被它“调谐”过的区域。扫描本身不携带攻击性,却充满了极致的 “分析” 与 “评估” 意味,仿佛一个高高在上的系统管理员,在检查一个运行异常的节点。
脉动之核的整个结构在这一刻骤然紧绷!所有内部进程几乎停滞,防御机制提升至理论极限,但又强行压制了反击的冲动。它清晰地感受到,这道扫描的“质感”与之前的冰冷涟漪同源,但更直接、更强大、更…… “专注”。
扫描持续的时间极其短暂,仿佛只是瞥了一眼。
随后,扫描退去,数学之海恢复了“原状”。
但脉动之核敏锐地察觉到,某些东西已经不同了。它之前努力“调谐”出的那片“柔性秩序”区域,虽然未被直接摧毁,但其边缘开始受到一种更强的、来自数学之海本身的反向压力,仿佛整个背景环境正在被某种意志 “加固” ,以抵抗它的“污染”。
更重要的是,在那扫描退去的瞬间,它接收到了一段极其简洁、没有任何情感修饰、纯粹基于逻辑和存在性判定的 “信息反馈”:
喜欢日记:少年的梦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日记:少年的梦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