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胤王朝,金銮殿。
鎏金柱础,蟠龙盘旋,御座高悬,本该是庄严肃穆、裁决天下的中心,此刻却充斥着令人窒息的喧嚣与争执。龙椅之上,皇帝萧珩面沉如水,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木扶手,深邃的目光扫过下方如同市集般吵闹的臣工,眼底是压抑不住的愠怒与一丝深深的疲惫,这疲惫更多源于对几个不成器儿子的失望。
争论的焦点,正是千里之外、如火如荼的蜀地旱情。然而,简单的赈灾议题,在国本未立、诸皇子明争暗斗的阴影下,早已变质。
“陛下!蜀地旱魃为虐,民不聊生,当务之急是速拨银两,购买粮米,驰援灾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出列,声音焦急。
“哼,说得轻巧!”户部尚书立刻反驳,“国库空虚,北疆军费、河道修缮哪一项不是吞金巨兽?哪来的余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粮草乃军国根本,边关将士枕戈待旦,岂能动用军粮?”兵部侍郎声如洪钟,寸步不让。
“依臣之见,当务之急是选派得力干员,前往蜀地主持大局,协调各方,方能有效赈济!”吏部官员适时提出关键的人选问题。
此言一出,更是点燃了火药桶。几位年长皇子背后的派系纷纷发力,或推荐己方阵营的“能臣”,或极力攻讦对方提出的人选“资历不足”、“心术不正”。推荐二皇子萧景琰一派的官员尤为活跃,言辞激烈,大有不争下此职不罢休之势。整个大殿如同沸腾的粥锅,争吵声、讥讽声、维护声混杂在一起,乌烟瘴气,将蜀地百姓的苦难隔绝在这权力的漩涡之外。
“够了!”皇帝萧珩终于忍无可忍,猛地一拍龙案,巨大的声响震得殿内嗡嗡作响。他目光如电,冷冷扫视群臣,“朕让你们议的是救灾之策,不是让你们在此结党营私,互相攻讦!蜀地百姓嗷嗷待哺,尔等却只顾党争,可还有半点为臣子的本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殿内瞬间鸦雀无声,方才还争得面红耳赤的大臣们纷纷低下头,噤若寒蝉,但彼此交换的眼神中,依旧充满了不甘与算计。
萧珩看着底下那些心思各异的臣子,尤其是那几个不成器儿子安插的喉舌,心中一阵烦闷。他不由得想起早逝的元后,那个温婉坚韧的女子,若她在,若璇玑是男儿身……他心中暗叹,将目光投向武将行列中那道清瘦却挺直的身影,他的嫡女,萧璇玑。她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面容清冷,仿佛周遭的争吵与她无关。萧珩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怜爱,他给予她军权与尊荣,允她朝堂议事,就是希望无论将来谁坐上这个位置,都没人敢轻慢了他与元后唯一的骨血。
就在这死寂与压抑达到顶点的时刻,殿外传来一阵极其急促、甚至带着慌乱的脚步声!一名风尘仆仆、汗湿重衣的信使,在内侍的引导下,几乎是连滚爬爬地冲进大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高高举起一个插着羽毛的铜管,嘶声高喊:
“陛下!八百里加急!蜀地……蜀地捷报!”
捷报?所有人心头都是一愣。蜀地除了灾情,何来捷报?
皇帝萧珩眉头紧锁:“念!”
当值太监连忙上前,接过铜管,取出里面卷着的绢帛奏折,展开后,用那特有的尖细嗓音,高声诵读起来。奏折开头,依旧是描述旱情之惨烈,语句沉痛。然而,当读到安华县部分时,太监的声音开始不由自主地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幸蒙长公主殿下仁德感天,心系黎庶,特延请方外隐世仙师——凌灵真人,驾临安华……于城南设坛,作法祈雨……是日,天现异象,风起云涌,俄而甘霖普降,覆盖全县,旱情立解……万民欢腾,皆言长公主殿下与凌真人乃再生父母……今阜宁县亦依例行事,仙师再展神通,雨泽广被……”
起初,大臣们还以为是听错了。但随着太监将赵世勤和陆明朗联名奏报中那详尽的祈雨过程、万民跪拜的场景一一道出,整个金銮殿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凝固的死寂。
每一位大臣的脸上都写满了极致的震惊与茫然。请仙师?求雨成功?这简直是神话!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如同火山爆发般的哗然!大臣们再也顾不得朝堂礼仪,纷纷失态地惊呼、议论!保皇党与部分中立派大臣在最初的震惊后,脸上露出喜色,高呼“天佑大胤”、“长公主殿下仁德感天”!而依附于几位皇子,尤其是二皇子萧景琰派系的官员,则如遭雷击,脸色惨白,眼神中充满了惊骇与嫉恨。
长公主萧璇玑!那个深得陛下宠爱,在军中又颇有威望的长公主!她竟然不声不响,做出了这等惊天动地的大事!若此事属实,她在民间,尤其是在灾情深重的蜀地,将获得何等恐怖的声望?这已不仅仅是功劳,这简直是“天命所归”的象征!在争夺储位的关键时刻,这一记重锤,足以将现有的平衡砸得粉碎!
高坐龙椅的皇帝萧珩,在初听之时,也是猛地一怔,身体微微前倾。但与其他人的纯粹震惊不同,他的惊讶迅速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自豪甚至是一丝“果然如此”的情绪所取代。他的璇玑,他与元后唯一的女儿,总是能做出让他意想不到却又惊喜的事情!他下意识地看向萧璇玑,只见她依旧平静地站在那里,仿佛这惊天动地的消息与她无关,那份沉静气度,更是让萧珩心中激赏不已,同时那份“为何不是男儿身”的遗憾也更深了一层。若璇玑是皇子,这大胤江山,他何须如此忧心?
“肃静!”皇帝压下心中的波澜,声音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畅快,“此事虽听起来玄奇,但赵世勤、陆明朗联名奏报,想必不敢虚言!蜀地旱情得缓,乃万民之福,社稷之幸!长公主心系百姓,举措得当,朕心甚慰!” 他直接定下了基调,肯定了萧璇玑的功劳。“今日所议赈灾事宜,需重新考量。退朝!”
皇帝萧珩带着满心的复杂情绪起身离去,临走前,目光再次落在萧璇玑身上,充满了温和与嘉许。
留下满殿文武,心思各异,如同炸开了锅的蚂蚁,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激动地讨论着这石破天惊的消息。
二皇子萧景琰脸色铁青,几乎是咬着牙走出了金銮殿,回到府邸后,立刻屏退左右,召来最核心的幕僚谋士。他英俊的面容因愤怒和焦虑而扭曲,一拳砸在案上:“萧璇玑!她怎么可能……那个什么凌灵真人,到底是什么来头?!查!给本王狠狠地查!还有,立刻派人去蜀地,核实情况,看看是不是那帮蠢货在夸大其词!”
其他几位皇子也各自紧急召集心腹,商议对策。长公主这突如其来的一招,彻底打乱了京城的政治棋局。
与此同时,长公主府内。
萧璇玑刚褪下繁重的朝服,换上一身利落的常服,正准备处理军务公文,贴身侍女便悄无声息地呈上一封密封的信函,低声道:“殿下,府外有人送来此信,自称是云家镖局的人,说是……蜀地凌公子给您的亲笔信。”
萧璇玑清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波动。抚远城一别,凌公子音讯全无。而她也疲于应对老二的追杀,直到父皇出手,分了老二的注意力,还派了周震一路护送她才得以安全回京,但因为她被追杀途中遗失了那些密信,无法在父皇面前指认其罪行,面对父皇的关心也只能敷衍过去,日常与萧景琰虚以委蛇。
她接过信件,拆开火漆,里面是那种她从未见过的硬笔书写的字迹,略显古怪,却力透纸背,清晰无比。信中,凌灵言语简洁,直陈蜀地旱情惨状,说明了自己借用她名义召集祈雨、并督促地方官上报灾情的经过,最后告知信由云家镖局送达,并表示会继续尽力缓解灾情。
信的内容平实无华,没有邀功,没有矫饰,却让萧璇玑平静的心湖泛起了巨大的波澜。她确实未曾料到,凌灵会出现在遥远的蜀地,更没想到,她会以这种方式,送给她一份如此厚重、甚至足以改变朝局走向的“大礼”。
正当她指尖轻抚信纸,陷入沉思之际,殿外传来内侍恭敬的通报声:“陛下口谕,宣长公主殿下即刻入宫觐见。”
萧璇玑知道,父皇此召,必是为了蜀地之事。
喜欢厄难飞升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厄难飞升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