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儿气喘吁吁地,跑到宝玉的院子。
袭人惊奇地看着凤姐儿。
从来没见凤姐儿这般慌张。
天下只有凤姐儿拿刀追人,可没人敢追凤姐儿。
袭人向凤姐儿说道:“琏二奶奶,咋的了,有人追?”
紫娟听了,跑到大门外,东瞧瞧,西看看,啥也没有。
回来笑道:“哪里有人,琏二奶奶,有啥事?”
凤姐说道:“找你们奶奶,她人呢?”
袭人说道:“奶奶和二爷,都去老太太那边了。”
凤姐儿听了不说话,转身便出了院子。
紫娟袭人俩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摸不着头脑。
凤姐儿一径来到贾母处。
贾母笑道:“找你,说你去了姨妈那里,姨妈家遭了啥事,听说夏家在搬东西。”
凤姐儿便把宝钗说的话,细细地讲了一遍。
又把莺儿的事讲了。
向贾母说道:“老太太,你说薛大哥误杀个人,苦主都原谅了,上面老爷又找了人,怎么地还绞了?”
林黛玉听得仔细。
以前贾雨村教黛玉书时,自然也讲通史,通史里少不了官场。
林如海把黛玉当儿子养。
自然大到国家,小到小家,都希望黛玉通晓。
一个探花父亲,一个进士老师。
这两个教的人,自然出可作相,入可主家。
林黛玉向贾母说道:“咱们家贵妃在时,宫里可有不对付的人?”
贾母沉吟片刻。
说道:“元妃是个和顺的人,做圣上的女人,不可能拈酸拿捏,升贵妃时,听说赵妃也想升的,圣上觉得,赵妃不及我们家元妃,贤良淑德,但这是圣上家事,怪不到我们家身上。”
凤姐儿想起来,向贾母说道:“对了,宝兄弟那次挨打,听说为的什么戏子,就是赵王府的。”
宝玉说道:“忠顺王待人刻薄,蒋玉函受他不得——”
林黛玉打断宝玉。
向贾母说道:“这就对上了,咱们家贤良淑德,人家末必,宫里的妃子,都和身后的家族有关,咱家这是让人惦记上了。”
贾母示意黛玉说下去。
黛玉说道:“老爷托了人,县官按误伤处理,苦主拿了银子,按理,事儿便结了!可现在薛大哥被绞了,连办案的县太爷,也下了狱,这是上头的人,想办咱家,咱家可有别的短处?人家在暗处,我们在明处,宜早作打算。”
贾母活到古稀,自然见识也多。
立即明白黛玉的意思,又想起凤姐儿说的秦可卿的话。
再联系宝钗的行动。
老人家吓了一身冷汗。
凤姐儿梦里,有蓉儿媳妇暗示。
宝丫头会不会也做啥梦了。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贾母立即向凤姐儿说道:“有备无患,田也不值钱,上次最好的上等田,琏儿说是五两一亩,让琏儿多多买进,庄子也多多买,现在,除了备祭祖的这些田产,别的也备不了。什么宅子铺子的,等老爷回来再说,置办田庄的银子,从我这里拿。”
凤姐儿忽然想起,自己私下也逞过能,做过几件不光彩的事。
不放心地问黛玉:“林妹妹,我听琏二爷说,那赵妃也升了贵妃,赵家要真的对付我们家,不会把陈芝麻烂谷子,都翻出来吧!”
贾母并不知道,子孙在外面做的啥事。
只对内宅明了!
无外乎就是小辈们斗斗气,玩闹些拈酸吃醋的小事。
赵有财那老头儿,收内宅琐事。
去官家作文章,会成为官家笑柄。
谁家的锅底儿,能没点灰,只要不是人命的事,都不算事。
贾母安慰凤姐儿。
向凤姐儿笑道:“你这猴儿怕的,咱家又没干那些欺男霸女的事,他赵有财能翻出个啥,安心去太太那回话去,太太的心,估计还悬着呢。”
凤姐儿听了贾母的话。
这才想起去看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令。
连忙去找王夫人。
王夫人听了凤姐儿的回话。
坐在佛堂愁得慌。
蟠儿死了,薛家败了。
听姨妈说,为捞薛蟠,银子花了不少。
而今连儿媳妇也跑了。
夏家搬东西,说明银子没到位。
银子不多,妹妹母女俩个,搬到哪里去呢。
妹妹不来,宝钗也不来,这是嫌弃老爷没帮上忙吗?
亲事上没成,留在这里,终究也不是事。
若是宝钗嫁了宝玉,妹妹在府里养老也行。
而今,这住一起倒也不好看。
王夫人算算自个手中,也没多少银子。
帮不上薛家母女。
王夫人心中有些难过。
老太太手里倒有银子,可也没理由要呀!
王夫人敲着木鱼,心不在佛,一个劲地烦躁。
黛玉和宝玉辞了贾母,两人回到院里。
看到袭人紫娟几个,黛玉忽然想起凤姐儿讲的,宝钗给莺儿赎身的事。
寻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万一,忠顺王赵有财,真的想搞国公府。
我们的元妃已经挂了。
人家的赵妃正当时。
覆巢之下无完卵,丫头们的命运,官卖可惨了!
宝玉看黛玉不言,只是看着几个丫头。
猛地想起莺儿的事。
宝玉有了黛玉,自然不会纳妾。
这些丫头,最终也只能配小厮。
若也还她们自由身,说不上,能配个好人家。
宝玉向黛玉说道:“莫如我们,也还她们几个自由身,将来不用配小厮,可以寻良人嫁。”
黛玉点头笑道:“我正有此意,知我者,宝玉也。”
宝玉凑近黛玉。
笑着说道:“妹妹,应该是‘知我者,吾夫也!’”
黛玉红了脸,啐道:“没正形儿,既想到一处,还不赶快办去。”
宝玉嬉嬉笑,凑近黛玉耳边说道:“等晚上,让妹妹好好尝尝,为夫的没正行儿!”
黛玉甩起帕子要打,宝玉已经跑了。
雪雁进来笑道:“二爷跑什么?又没人抓他。”
黛玉想说,给你们办身份文书去。
又寻思做便做了,说还是迟点说。
一则,王夫人给袭人的月例,是按姨娘的份例,怕是要抬袭人的。
她和宝玉,给袭人办了自由身。
怕王夫人误会她小心眼儿,容不下宝玉纳个小老婆。
错以为她撺掇宝玉,要弄走袭人。
傻子都知道,在婆婆的眼里,坏事都是媳妇干的,好事都是儿子做的。
况且聪明绝顶林黛玉,有啥不通透。
七岁进了贾府,冷眼看。
明明宝玉淘气,爱在女孩堆里玩。
好端端地撩金钏儿,王夫人不训儿子。
反骂金钏儿不要脸,逼得金钏儿跳井。
晴雯何其无故!
王夫人还是发配了晴雯,说是晴雯勾引宝玉学坏。
天可怜见,晴雯那丫头,小命都作塌了。
袭人若还了自由身,如果不同意做宝玉的妾,而去外面寻夫,做人家正经大娘子。
失了袭人,王夫人必骂我林黛玉善妒。
二则告诉给紫娟、雪雁,瞒了袭人,她们姐妹私底下说起,袭人又会见怪。
所以,雪雁问黛玉时。
黛玉玩笑道:“鬼挠二爷脚后跟呢!”
说得几个丫头都笑起来。
不说黛玉这里,贾母置办田产,皆放在族产上,用于祭祀祖宗,算是族里公中之物。
宝钗这边,也看上田产。
想起上一世,所有铺子生意,让人卷了去。
这一世,得办田产,有田便有粮。
宝钗想起无粮的日子,真的比没银子都难熬。
上一世,求一顿冬至的饺子,真是难如登天呀!
若有上等良田,家有粮仓,何置饿死。
钱粮都能被人抢去。
唯有田,谁也卷不走。
鸡蛋放在三个篮子里,怎么着,也不会被饿死。
薛蝌选了两处宅院。
宝钗去看了,极满意。
向薛蝌说道:“一处我和妈妈住,一处留你成亲用。”
薛蝌很是感动,尽心尽力帮宝钗办事。
宝钗跟着薛蝌来到城外。
上辈子,规矩太多,内宅之女,在外不露容。
结果贾府抄家,做了庶民,一饭一粥,都要亲自去挣。
抛头露面,尝尽世态炎凉。
在那城外草棚,看的是穷山恶水。
现在,还是小康之家,手里有银子。
来到这京外,看山山美,看水水清。
薛蝌说道:“这山前,有千亩良田,庄子四五个。”
宝钗放眼看去,青山绿水,良田村庄,很是养眼。
向薛蝌说道:“连山带田,这一片都要了。”
——
喜欢红楼之宝钗重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红楼之宝钗重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