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哭着向贾母走来。
而今皆是平头百姓,只以长者为尊。
贾母是族里最长的。
尤氏只有向贾母哭了!
贾母看着眼前将近两百口人,心里庆幸。
若不是黛玉和凤姐儿谋划,
若不是黛玉的慷慨大度!
此时,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但这个时候,什么话也不能说,得装倒霉,装得一无所有。
若是让众人,知晓还有田产。
万一嚷起来,总有耳报神,急急去禀赵有财。
现在,贾家权势两无,如蚁如蝼。
人家那身家,不用经过皇上,必能踩死我们!
做人得藏拙!
身在低位,露了锋芒,必被扑死。
贾母拄着拐杖,看到尤氏哭来。
对尤氏叹道:“珍儿媳妇,遭此横事,哭也没用。”
尤氏看一眼府门皇封。
曾经的荣华富贵,皆被皇家封条挡了。
真是两张纸,打个叉。
便如几重山,难翻越。
一天之间,往事成了黄梁梦。
尤氏不舍,又无可奈何。
只得流着泪。
向贾母泣道:“家没了,钱也没了,老太太,我们可还怎么活?”
贾政和王夫人,怕老太太悲出个好歹来。
忙走过来扶着贾母。
贾政先含了泪。
向贾母说道:“儿子不孝,老太太临老了,反而要跟着儿子受苦!”
贾母说道:“不怕,我享了七十多年的福,什么事儿没经过、没听过,而今命在,什么苦,也算不得苦的!”
正说着,忽听得官吏宣言。
说的是贾府奴仆,有家的归家,无家的归官,脱奴籍的自便。
这话儿,从官吏口一出。
看热闹的,便如水进了油锅,炸得厉害!
炸开了锅,可热闹起来了
有卖女儿、儿子的人。
听得这个说法,都跑来领人。
袭人被爹娘领走。
紫娟也被家人领走。
各个方向,都有人跑来。
喜孜孜去官吏处领人。
鸳鸯的哥嫂,可乐坏了。
寻思能领回卖了死契的妹子。
当初卖妹子时,得一笔银子。
领回去,再嫁了妹子,又得一笔聘礼,这下赚大了。
鸳鸯知道回去不得。
哥嫂都是贪得无厌的人。
连贾赫那老头子要她,这两货都乐得了不得。
跟他们回去,爹没了从兄。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真还不晓得,哥嫂会找个什么样的腌臜人,来给我呢!
鸳鸯哭着不走,跑向贾母。
贾母叹道:“好孩子,你去吧,找个好人家嫁了,我现在只是个贫老婆子,用不起人了!”
鸳鸯感恩贾母。
当初贾赫要我,因我不从,老太太便护下我。
老太太便是我的活菩萨!
绝不会逼我,去嫁我不愿意嫁的人。
鸳鸯跪下,向贾母哭道:“我不要月例银子!”
贾母苦笑:“不要银子,我也养不起你们呀,以后,我吃饭的银子都没有,如何养你们!”
鸳鸯哭着说道:“我去干活,我挣银子养老太太。”
贾母叹道:“好孩子,我不能坑你!”
心里叹道,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
可这般如花似玉的年纪,正是寻佳婿的时候。
我老婆子,岂能耽误女孩儿的青春!
鸳鸯嫂子,满脸含笑地拉起鸳鸯。
向鸳鸯说道:“老太太儿孙满堂,哪里要你养。”
有登记的书吏。
向鸳鸯笑道:“姑娘有家,赶快回家去吧。贾家完了,分文皆无,顶无片瓦,足无寸土,还不晓得这一百多口人,到底怎么过活呢!”
这一笑言,把贾氏里的有些族人,急得哭了。
簧大奶奶哭着说道:“平常仰仗两府,巴望着日子好过些,而今让贾府坑了,连存身之地也没了。”
贾氏族人里,有些平常巴结府上,得过好处的,心眼更活。
这些有主见,有私心的,都围在贾母这边。
想着就是讨饭,也是府里的老爷太太们脸大,能讨到吃的,他们也能得点残汤。
鸳鸯听得书吏的话。
心里寻思,老太太对我好,以后若嫁得好人家,还能接济老太太一点,也算是还了老太太对我的好。
若是赖着老太太,我也没处去讨钱,老太太还得分我一口吃的,罪过了!
鸳鸯甩开嫂子的手。
跪下给贾母磕了头,含泪跟着哥嫂去了!
众家奴,各寻去处散去。
还有好多无人领的家奴,归在几个官吏处。
雪雁和王嬷嬷两个,也在其中。
还两个,是黛玉苏州带来的。
自然没人来领。
王嬷嬷和雪雁,听得书吏说,无人领的奴才,归到官家发卖。
雪雁吓得发抖,拉着王嬷嬷。
哭着说道:“这是要官卖呀!”
雪雁想着自个从小,陪着黛玉长大。
不论在林家,还是贾家,黛玉待她不薄。
而今官卖,还不知卖到什么样的人家。
雪雁心里害怕,拉着王嬷嬷一个劲地哭。
王嬷嬷也哭了,自个也是奴身。
本是林家家奴,跟了黛玉。
从林家到贾家,黛玉敬她长辈。
而今这把年纪,归到官家。
官家卖她这个老奴,命儿更惨。
王嬷嬷抱着雪雁哭。
向雪雁说道:“这便是你我的命,若我们家林老爷在,还有得救,而今,连姑娘都做了贾家的人,无人可救我俩了!”
管奴的书吏,看二人哭得凄惨。
问两人名字,查看名册后。
向两人说道:“你俩个奴籍已消,上头说了,不是奴籍,请自便。”
雪雁听了大喜。
王嬷嬷也连忙抹了泪。
雪雁拉着王嬷嬷,离开管奴籍的书吏。
二人寻到黛玉处。
雪雁向黛玉笑道:“姑娘,我不是奴籍?”
王嬷嬷也感动地说:“老太太真好,给我们消了奴籍。”
宝玉看向二人。
笑着说道:“不是老太太,是你们姑娘,给你们消的奴籍。”
二人听说是黛玉消的,更为感动。
待黛玉更为忠心。
既然没了奴籍,可以自便。
王嬷嬷向黛玉笑道:“在这里,我们自然只认姑娘。”
雪雁也笑道:“我只跟姑娘,哪儿也不去。”
黛玉对二人说道:“既无去处,都跟着我吧,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决不会让你们挨饿。”
两人听了高兴,依然跟着黛玉。
不到三刻功夫,荣宁街上押着的,那些黑压压的人,多数都各自按圣旨上说的归去。
贾府门外,仅剩下贾氏族人,和这一老一少了!
宝钗数数,还有一百八十二口人。
此时,这些人都围着老太太。
一群人愁肠百结地,围在贾母身边。
忽见一辆马车驰来。
宝钗看那马车,知道这是孙绍祖那个混账来了。
上一世,这个时候,孙绍祖知道贾家倒了,再无顾忌。
把半死不活的迎春拖来,扔到这里。
当时,衣食无所依,哪里请得起医者。
迎春硬是挺住了四五日,才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果然看见孙绍祖,从马车里抱下迎春。
放到地上,扔下一封休书。
向贾家人说道:“你们家的女儿,还给你们家,那五千两聘银,我不要了,谅你们也给不起!”
说完,上了马车,扬长而去。
刑夫人寻思,这是我大房的姑娘。
而今,凤姐儿、贾链、老爷,都叫大理寺拘了去。
我自个,还不知道怎么讨活呢。
嫁出去的姑娘,又扔回来可了得!
刑夫人连忙追着那马车。
口里叫道:“孙姑爷,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凭什么——”
看那马车已经跑远,知道追也白搭,说也白搭。
刑夫人住了腿,也住了口。
只是嫌恶地,看着地上的迎春。
贾政含泪向王夫人说道:“我就说过,孙家不是好人家。”
说着,向迎春走去。
王夫人安慰道:“大老爷那边的人,老爷也作不得主的!”
宝玉和黛玉连忙上前。
可怜迎春,遍身伤痕,哪里起得身来。
黛玉大着肚子,雪雁扶起迎春。
迎春依在雪雁怀中。
看向黛玉宝玉。
哭着说道:“拖累你们了!”
贾母也走了过来。
听得迎春这话,贾母亦觉心酸。
老人家俯下身子。
向迎春说道:“自家骨肉,说什么混账话,好好养着,活,咱们一处活;死,咱们一处死!”
迎春嫁到孙家,受尽屈辱。
回到娘家,又无人可诉。
而今,半死不活,让孙绍祖拎来扔下。
先看到的,就是刑夫人那冷漠嫌弃的眼神。
贾府被抄了,这黑压压的贾氏族人。
都被撵在街上,连容身之地都没了。
迎春被扔在地上时,便知没了活路。
现在,自己这个样子,谁还顾得她。
看到宝玉黛玉近前,迎春略感温暖。
听得老太太说的,自家骨肉,活,一处活;死,一处死。
迎春冰凉的心,一下子便暖了过来。
我的亲祖母呀,至亲骨肉不相弃。
我也是个有人疼的人!
听到老太太疼我的话。
即便现在死了,也值了!
迎春忍不住挣扎着,要起来跪。
向老太太哭着说道:“有老太太这话,我也是有人疼的,此时,纵是我死了,亦心满意足。”
贾母止住迎春。
向迎春说道:“好孩子,别说丧气话,好好活着,不用行礼,身子要紧!”
宝钗在看热闹的人群后。
听得贾母说,自家骨肉。
心里叹息,既是自家骨肉。
上一世,如何都只使唤我,而不怜我!
而今,你这一家骨肉团在一处。
且看一无所有的你们,如何解决一日三餐。
宝钗本想着施恩老太太,而今看老太太,一副临危不乱的样子。
想着等老太太衣衫褴褛时,我再出手吧!
给饥人一口,方能生出感恩之心!
......
不说宝钗心思,还有贾氏状况。
单说贾府大厦倾兮之际,家仆各自散去的情景。
荣宁街上,后来有善诗书的街坊四邻,回味这些情景。
作了好多诗词,来描述当初故事。。
笔者略摘几首,供读者品味!
《飞鸟各投林》
繁华散尽暮烟沉,万艳同悲不可寻。
金玉缘消荒冢冷,蘅芜梦断旧园深。
三春去后群芳落,一树凋时百鸟喑。
剩有枯枝栖病雀,哀鸣犹带未灰心。
《大观园空》
画栋蛛丝结晚晴,茜纱窗下影伶俜。
当时燕子知何处?空向秋风说故庭。
《临江仙·飞鸟各投林》
记得当初朱槛畔,呢喃燕子双双。
柳丝桃瓣斗新妆。
笙歌浮画阁,笑语暖雕梁。
一自东风摧玉树,飘零谁问存亡?
荒园月冷剩空廊。
惊鸿分影去,寒苇各苍茫。
《唐多令·大观园遗事》
衰草没铜环,枯藤缠绣鞍。
二十年、雨蚀雕栏。
宝鼎茶闲烟尚绿,人已散、墨犹斑。
飞鸟各投林,余哀寄断笺。
剩阶前、老树啼鹃。
若问此中兴废事,看落叶、打空垣。
不提宁荣街坊,茶余饭后畅想贾氏际遇。
单说贾府这百十多口人,扶老携幼。
出了城门——
喜欢红楼之宝钗重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红楼之宝钗重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