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物流中转站,如同城市永不停歇的钢铁胃袋,昼夜吞吐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货物。针对此地的布控在无声中完成,便衣警员混入人潮,高清摄像头覆盖了每一个主要通道和仓库入口,信号监测车伪装成普通厢货,在不远处静静潜伏。
时间在高度紧张的监视中过去了一天。倒计时剩余:四十八小时。
中转站内一切如常,大型货车进进出出,工人们忙碌地装卸货物,看不出任何异样。目标的废弃仓库区位于中转站最边缘,被更高的、仍在使用的仓库遮挡,位置隐蔽。
“目标区域没有人员频繁进出,但夜间有零星灯光,电力消耗数据略高于正常废弃仓库水平。”监控点传来报告。
“他们在里面,但很谨慎。”陆延昭在临时指挥车内,盯着监控屏幕,“他们在等什么?物资?还是指令?”
第二天下午,情况出现了转机。一个穿着某知名快递公司制服、骑着电动三轮车的快递员,驶入了布控区域,停在了目标废弃仓库区的外围。他没有进入核心区,而是将车停在一个公共垃圾桶旁,假装整理货物,迅速将一个巴掌大小的、用黑色胶带缠绕的包裹塞进了垃圾桶底部,随后若无其事地驾车离开。
整个过程不到十秒,自然得如同无数次重复的日常投递。
“盯住那个垃圾桶!b组跟上快递员!”陆延昭立刻下令。
然而,跟踪快递员的小组很快传回消息:目标在驶出两个街区后,进入一个没有监控的老旧小区,成功摆脱了跟踪。对其身份的调查也显示,他所用的工号和车辆都是伪造的。
对方的反侦察能力极强,且行动模式如同经过精密编程的机器。
那个被塞进垃圾桶的包裹被便衣警员小心取出,送入防爆检测车。确认无爆炸物后,由穿着防护服的沈墨池在隔离环境下打开。
包裹内没有危险的化学制剂,只有两样东西:
一本最新一期的《航空模型》杂志。
以及,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银色U盘。
杂志是公开发行的普通刊物,但U盘的内容却让技术人员倒吸一口凉气。里面存储着大量经过加密的无人机飞控数据、城市三维建模图,以及一种全新的、结构更简单却更易大规模合成的神经制剂配方。
这显然是“混沌派”急于获取的东西。但为何会以这种隐蔽又近乎“送货上门”的方式出现在这里?
“是陷阱?”有队员提出质疑。
沈墨池却拿起那本《航空模型》,快速翻阅着。在杂志中缝一个不起眼的航模零件广告栏旁,他发现了一行用极细的铅笔写下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小字:
“信号:433.7 mhz。包裹是‘饵’,亦是‘刀’。——云”
周清云!他再次传递了信息!
433.7 mhz,这是一个常用于小型无人机遥控和数传的频段!
“饵”与“刀”——意味着这个包裹既是引诱警方注意力的诱饵,也可能是指向“混沌派”要害的武器!
信息被瞬间解读。技术组立刻将信号监控重点调整至433.7 mhz频段,对物流中转站及周边区域进行密集扫描。
一小时后,在距离中转站约三公里的一栋高层写字楼天台,监测设备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弱、但规律出现的该频段信号脉冲。信号源在移动,但范围始终围绕着中转站。
“他们有人在附近用这个频率遥控或监控着什么!”技术员报告。
同时,对U盘内数据的深层破解有了进展。在那些飞控数据中,隐藏着一段被多次加密的日志文件,记录了一次失败的无人机投毒测试,地点赫然标注着——“奇妙星球”儿童乐园的通风系统!
原来,“奇妙星球”的倒计时,不仅是对公众的恐吓,更是“混沌派”对自己行动失败的一种扭曲宣告和重新计时!他们原本计划在那里进行真正的毒剂投放,但因为技术故障或周清云的暗中干扰而失败了!
这个U盘,这个包裹,是“混沌派”内部出现问题的证据,也是周清云拼死送出的、指向他们真正技术短板和通讯命脉的关键情报!
“所以,‘饵’是吸引我们注意中转站,保护他们真正的信号源或据点。”陆延昭眼神锐利,“‘刀’是指这个U盘里的失败记录和配方,能让我们更了解他们的弱点,甚至可能引发他们内部的猜忌。”
他看向屏幕上天台信号源的位置。
“猎杀频率,找到那个操控者。同时,严密监视中转站,看看谁来取这个‘饵’。”
双线作战的指令下达。警方如同潜行的猎豹,一方面扑向那栋写字楼的天台信号源,另一方面,更加耐心地守候在物流中转站,等待取货人的现身。
周清云在敌营内部,正冒着极大的风险,为他们吹响反击的号角。而时间,还剩下最后不到四十小时。
喜欢白夜蚀痕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白夜蚀痕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