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两个闺女不住点头,苏建国心里高兴。接着说:“你们看小妹妹了吗?喜欢她吗?”
玉秀、玉芳都说看见了,还知道她叫玉凤,小名儿叫小五,说她们俩可喜欢小五了。
苏建国只是看着她们,好久都不说话,直到玉芳忍不住问:“爸爸,你咋不说话啦?”
她们都记起了死掉的两个弟弟,难道…难道说…?两人彼此对视,又难过起来!
苏建国适时开口:“小五身体很弱,在医院一直是由护士阿姨照顾的。我们现在在家里也要特别特别的小心照看,不然会很危险,爸爸和妈妈都很担心,万一一时照顾不到,怎么办?”
苏建国的话讲得很有水平,让两个女儿了解家里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教导她们主动去想,接下来要怎么去应对的方法。
玉秀表态说:“爸爸,我也可以帮忙照顾小五呀!”
玉芳不甘落后:“爸爸我也可以帮忙!你告诉我怎么做就行!”
苏建国这下真满意了。他把出院时常玉萍和陈云的话,按自己的理解讲了一遍。他还故意说起陈云舍不得玉凤离开哭了的情节,听得两个做姐姐的与有荣焉,开心的表示一定会全力配合爸妈照顾好玉凤,绝对不辜负护士阿姨的期望。
父女三个的谈话很圆满,最后苏建国又叮嘱两女儿说:“爸妈不在家的这段时间你俩受了委屈,爸爸已经知道了,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发生,但是,”他严肃的加重语气说:“这些事不要跟妈妈说,她现在不能生气,不然会出大事儿,记住了?”
玉秀玉芳点头如捣蒜。连声表示绝对不说。苏建国安排玉秀给冯巧送去鸡汤,玉芳继续烧火,他重新宰杀一只鸡一家人过节。
一家五口聚在东屋吃饭。冯巧几次问起这几天姐妹俩怎么过的,父女三人也都配合着东拉西扯敷衍过去了。吃好饭,苏建国宣布收拾好碗筷,大家再回到这里开会。冯巧一头雾水,也没有人给她解释。俩闺女去洗碗了;苏建国在院子打转,看看这里,瞅瞅那里。
两个女儿收拾好厨房,一家人重新坐一起,苏建国开始了长达一个小时的讲话。在此咱们无需细说,讲一下会议主要精神即可。
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第一、玉秀玉芳要好好读书,当然实在读不进去要诚实的告诉苏建国,苏建国必须认真负责的给她们的未来安排好出路。
第二,冯巧现在坐月子,首要任务是养好身体,不要操心家里这五个人以外的任何人和事。
第三,玉秀和玉芳这几天以及开学以后的所有放学时间,都要先抓紧时间做好作业,然后配合冯巧照顾好玉凤,其中包括陪伴和观察玉凤,申明:主要是观察。另外还要打扫房间卫生。
至于苏建国本人那就是家里家外一把抓。
会议中,由玉秀和玉芳就如何仔细观察玉凤一事提出若干问题,苏建国和冯巧相互补充详细讲解给出了答复。
参会人员积极发言,友好协商,会议气氛始终融洽,最终家庭会议圆满结束!
第二天上午,朱家两兄弟的媳妇杨慧和王雪梅一道来了苏家,杨慧拎来了一只鸡,王雪梅送来了三十枚鸡蛋。苏建国连连道谢,两人把东西交给苏建国,杨慧说:“客气什么呀!我们主要就是来看望一下巧嫂子跟小五的!”她说话做事一向干脆利落,为人也爽朗。弟媳王雪梅性子要柔和一些,或许因为是新妇,她只是笑着跟在身后,妯娌两个一起去了东屋。
屋里收拾得很整洁,饭桌也临时搬这屋了,红油漆的桌面和摆在四方的条凳都被擦得一尘不染,衣柜、梳妆台包括床架也都同样光可鉴人。杨慧笑着说:“巧嫂子,看着这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环境,你坐月子心情是不是都跟着好很多啊?那像我那时候生建军他们兄妹,家里弄得跟猪圈一样,看哪都心烦!”
冯巧笑着请她们坐在床边说:“你哪烦了?我看你高兴得很!人家几年才生一个孩子,有了女儿想儿子,有了儿子想女儿,你一下子全有了!我们都羡慕得很呢!不过同时带两个奶娃娃忙是真忙!”
————
朱家兄弟父母也去世的早,那时朱金山十五岁,拼命的干一天活却只能拿着别人一半的工分,硬是养活了自己跟十二岁的弟弟。他自己才读了个小学,让弟弟上了初中。朱银山也懂事,看着哥哥到了成婚的年纪,家里却一贫如洗,说什么也不肯再读书了,回家跟哥哥一起干活。
杨慧是隔壁生产队的,跟朱金山一起同了三年学,后来父母就不让读了,想着让她多给家里好好干几年活,再找个家境殷实的人家,多换点粮食给儿子娶媳妇。
朱金山托人上门提亲,杨家父母开始是不答应的,好在那叫张翠华的媒婆嘴巴会说:“大哥,嫂子,我知道你们是想给女儿找个富裕人家,让她过上好日子,都是为了她好!”看见两口子点头她笑了笑接着说:“朱家老大找到我,我就好好的琢磨:你们这亲到底能不能成,想来想去的,我敢打包票这是桩好姻缘,这不我才来的嘛!”
杨母问:“怎么就是好姻缘了?他家连个老人都没有!还有个兄弟要白养活!”
张媒婆笑得一脸灿烂,一副这你就不懂了吧的得意神情说道:“没有老人好啊!你们不是老人啊?结了婚,你女儿过去就能当家做主,什么事不是你们说了算!”停一会儿,她又说:“这事儿不用想都划算,我也是没闺女,要有的话那还轮得到别人!”
杨家老两口分明动心了,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都没说话。
媒婆的眼睛多精呐,她站起来,扭了扭腰,慢悠悠的一边抬步往外走,一边说:“我这就去给他退个话,问问他还看上哪家姑娘,我好去帮他提亲!”
后来杨家同意了亲事,年底就可以成亲。条件是:五百斤小麦。张翠华的一张脸瞬间由红转黑说:“杨家嫂子,你这不是为难人吗?这年头谁家能一下拿出五百斤小麦来?”
好说歹说最后说定二百斤小麦。
婚后两夫妻关系和和美美,和兄弟朱银山也相处和睦。三个人都是壮劳力,生产队的活干完,回家齐心协力把家收拾得齐齐整整,亮亮堂堂的,日子越过越好。
头年结婚,第二年九月杨慧怀孕了,开始她不好意思说,朱金山却担心,她在生产队干活受累,于是劝她在家休息,别去上工。杨慧不同意,她说自己没有什么累的感觉,等显怀了以后再说。
朱金山不放心啊,他找到队长马东升,说明了情况,希望安排干活的时候照应一下,马东升爽快的答应了。这事儿全生产队的也都知道了。男人们笑话朱金山小题大做,女人们却对杨慧羡慕不已,都说没见过像朱金山这么疼媳妇的。
转眼就到了年底,生产队分粮食。今年朱家分了两千斤粮食,全家人喜气洋洋。
第二天一大早,杨慧爸妈和大哥就来了。杨爸理直气壮的要求:借一千五百斤粮食外加十斤肉票和两张布票。朱银山听了转身就出了门,他怕自己忍不住说出难听的话,让哥哥嫂子不好看。
朱金山两口子都懵了,他们都习惯了这些娘家人三不五时的登门,不是要东就是拿西的。每次都说是借,却从来没还过。只是这次的口也张得太大了吧!
杨父见他们不说话,不耐烦的说:“你哥要结婚,人家那边要两千斤粮食。你们结婚我们才要多少?你这可是白捡了个媳妇,现在我这都说了是借,怎么你还不愿意?”
朱金山说:“干爹你先别生气,我们拿不出那么多粮食…”
“你们队上赵德贵两口子说的,你们分了两千斤粮食。你说没有?你哄谁呢?”杨大哥很气愤!
杨慧也很气愤,她问:“我们分了两千斤,你们都要借一千五百斤。你们这是手下留情了!”
杨母也生气了:“老娘辛辛苦苦把你养这么大,向你借这么点粮食,你就这么不情不愿的?早知道,老娘当年就该扔了你这赔钱货!”
朱金山抢过话头解释说:“干妈你别着急,杨慧现在怀孕了,大概生在明年五、六月份,我们呢准备拿粮食换点钱,到时候用得上。”
“怀个孕生个娃花什么钱?有那娇贵的命吗?瓜熟蒂落自然而然的事情,谁不是这么过来的?”
杨慧气得浑身发抖,她怎么也想不到做母亲的会在自己亲生女儿的孕期当着女婿的面,说出这么恶毒的话。强忍着眼泪,定定的看着朱金山,话却是对着她那三个娘家人说的:“你们养我这么多年,我小的时候是白吃了你们几年的饭,但我这些年也还得差不多了!”
杨父咆哮:“你还什么了?你个赔钱货,你那一身骨头棒子都是老子的!”话音未落扬着蒲扇大的巴掌就向杨慧扑去。
朱金山赶忙从后面拦腰抱住,杨母夸张的喊大儿子:“杨平!你眼瞎看不到你爸被打吗?”
杨慧气得发昏,幸好朱银山叫来的村里人都赶来了。书记林国喜和队长马东升合力拉开了杨家父子。马东升问:“怎么回事啊?亲戚之间凡事好好商量嘛,闹僵了能解决什么问题?”让朱金山搬出凳子说:“来,都坐下来,有话好好说!”
杨家父子都梗着脖子站着不动。杨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养个闺女有什么用啊?家里有困难不帮忙不说,还动手打人啊!你们这么多人也都是来帮他们打我们的?你们这是丧天良啊!”说着说着她屁股一沉坐地上了,一边拍打得地面尘土飞扬,一边破口大骂起来,骂女儿骂女婿还骂围观的人。
刚赶来的村民们,不管是关心的还是幸灾乐祸的都是议论纷纷的赶过来,瞬间就又指指点点的退回去了。
林国喜和马东升没走,老太婆这不明摆着想赶走所有帮忙的人,摁着朱家兄弟欺负吗?林国喜这会儿刚从部队复员回来不久,板起脸来本就挺能唬人的,现在又在气头上。怎么会给这家人留脸面,他拉着脸大声说:“嚎什么嚎,想解决什么问题就规规矩矩的坐下来好好说。这里说不好就去公社说,要还说不好就去公安局说去!”
他这一吼,杨家人顿时老实了。最后在林国喜和马东升的见证下,终于达成了协议:朱金山夫妻给杨家二老一千斤粮食外加五斤肉票。杨家不用归还,但也不许再上门肆意索取。林国喜写下保证书,让杨家三人都按上了手印儿,说:“除了亲戚之间正常往来,再有这样事情发生你们就是勒索,是强取豪夺!我就代表他们去告发你们!”
自从这事儿被林国喜连哄带吓的调解过后,杨慧与娘家就极少往来。生下双胞胎后,三个年轻人谁也没有带孩子的经验,一时间难免手忙脚乱。这个尿了,快换尿布,那个也尿了,快换尿布;这个要睡觉,那个也要睡觉;这个哭…最后个个晕头转向。
————
现在看到冯巧坐月子,家里收拾得这么妥贴,她说这些话真的是有感而发。
喜欢活在这温情人间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活在这温情人间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