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英说着也进了麦地,看到玉秀放在谷草堆上的镰刀,拿起来也加入了割麦队伍。
几个人都出声阻止,七嘴八舌的说:“王老师,你歇着,我们割就行了!”“王老师,咋还劳你动手啊?”“王老师,你快歇着,玉秀马上就来了!”
王桂英一边动作娴熟的割着麦子,一边说:“大家都别跟我客气,我在家里也是一样干农活的。”
几人又聊回了玉秀,王桂英说:“玉秀这孩子可真懂事啊!她爸妈有几个孩子啊!”
杨慧说:“三个,玉秀后面还有两个妹妹。”
王桂英心里有点犯嘀咕:这孩子说要退学,恐怕也是父母的意思吧!她却只说是自己的想法,是想给父母留面子吗,真是太让人心疼了!
王桂英问:“她们家里经济情况怎么样啊?玉秀说,她爸做了手术可能就供不起她们三个孩子上学了,是真的吗?”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最后林国喜说:“王老师,不是这样的,玉秀这孩子就是思虑得太多。她爸爸有些手艺傍身,供几个孩子上学是没问题的。”
王桂英又问:“有些做父母的重男轻女,不想让孩子读那么多书, 她们家不会也是这样的吧?”
杨慧快言快语:“怎么会呢?王老师,玉秀的爸妈可不是这样的人。 他们说孩子想读书就读书,想学门手艺就学门手艺,随他们的便,反正做父母的都支持。”
王桂英感觉有些意外,在这个时代的农村,这样的家长可不多见啊! 没忍住,脱口问了一句:“他们的思想怎么这么开明啊?”
这个话还是杨慧来回答的,她跟一些年纪大的人在一起干活时,听他们说起过苏建国的一些经历。
杨慧说:“苏家老表是地主成份,祖上可是真的家大业大呢,我们这里很多土地以前都是他家的。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请私塾先生为他启蒙了,所以他是很有文化的。
可惜的是爹妈走的早,一个姐姐比他大了20来岁吧,说是把他接去家里照顾。借口供他读书,把家里的财产都给偷摸的弄去卖完了,结果读什么书啊?天天被她使唤着为她家干活。
就那样苦熬了好几年,到最后还是他姐夫人好看他可怜,才让他回了自己这个家的!”
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场的人多少都知道一些,却都不是很清楚。这会儿,听到杨慧这么一番讲述,心里都不由一阵唏嘘:没想到苏建国有这样悲苦曲折的经历。
朱金山兄弟虽然也老早没了爹妈,但是他们从小都是苦日子过过来的, 除了孤苦无依,倒也没怎么受人欺负过。
苏建国就不一样了,他是父母的老来子,曾经的小少爷啊:锦衣玉食,爹娘宠爱,幼年启蒙,前途光明。可一朝失怙,被唯一的血脉手足欺凌,家业也被算计散尽。 这样的人生变故,说是天翻地覆也不为过。
众人沉默了好一会儿。王桂英好奇的问:“他家是地主成份,那他爸妈是土改时被批斗死的?”
林国喜笑说:“那倒不是!苏家虽然是地主,但是在我们这个地方名声却是很好的。对佃农、长工从不苛待,但凡荒年、灾年还免息的出借粮食。
听说部队上缺军粮,他们家还主动捐了好多的粮食呢!所以土改的时候,工作队的人说他们是‘文明地主’。非但没有挨批斗,还对他们一直客客气气的。他们家把多的土地和房屋归了公,人是一点没受罪的!可惜留下的好些贵重家具器物,都被他姐给掏空了!”
这一番话让大家对苏建国家有了更深的了解:难怪苏建国这人,有时候感觉挺讲究的,脾气也好,为人和善还很有些见识,原来是家族遗传呐!
杨慧好奇的问:“那他们家的人都这么好,他姐姐怎么那么坏呀?”
鲁明华笑说:“你没听说过,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吗?哈哈哈!”
麦地里的人都跟着大笑起来!
苏家有一个小木桶,以前就是专门给地里劳作的人送饭的,玉秀把它拿出来清洗干净。把烧好的开水灌满两个暖水壶,剩下的全部装在桶里,盖上盖子。
在背蒌里装了六只小碗,想了想把剩下的四只都放了进去,再把糖罐和盐罐也放进去,刚背在背上,玉芳把扁担也拿来了。姐妹俩抬着水桶,一个人拎着一个暖水壶往地里走去。
半道上就遇到了玉凤和林家姐弟及朱家姐弟一群小孩儿,几个人在前面嬉笑打闹,建华抱着建民和玉凤走在后面,建华喊:“都慢点儿,别跑那么快。当心摔跤啊!”
玉芳也喊:“别跑那么快,小心被蜜蜂给蛰了,可就有人要哭鼻子了!”
玉凤停下来,笑着喊:“大姐、二姐!”
建华听见声音也停了下来,回头看到玉秀玉芳,她笑着问:“玉秀姐、玉芳姐,你们这是去地里送水吗?”
玉秀玉芳都笑着点头说是。
前面的几个孩子听见声音也纷纷转头,跑了回来。一时间叽叽喳喳不绝于耳。
玉秀望着远处的地里:怎么好像多了一个人,不可能吧!难道我眼睛近视成这样了。便对身旁的一众人说:“都别闹了!你们看看我们家地里有几个人啊?”
大家盯着地里看了半天,连林昊和玉凤心里都很是疑惑:这还用问吗, 明摆着是七个人啊!玉秀姐姐怎么问这么奇怪的问题啊?难道是要考我们吗? 这问题也太简单了吧!
玉凤问出了这个问题:“大姐,不是七个人吗?”
玉秀和玉芳在想:是谁呢?其他的几个孩子,当然不算建民在内,谁都还是一头雾水。
杨慧一抬头就看见了这样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路走来,她笑着说:“这群孩子给我们送水来了吧,我正想喝水呢!”
玉秀老远就喊:“叔叔婶婶们,大家歇一歇,先喝点水!”
大家都停了下来,玉秀一眼就看到了王桂英,她惊喜的喊了一声:“王老师,您怎么来帮我们割麦子啦!”
地里的人都笑了,看把这孩子激动得都叫‘您’了。
王桂英接过两个暖水壶说:“你天天操心着你家的麦子,连课都上不好了,我不得来看看吗!”
姐妹两个激动的小脸红扑扑的, 放下水桶,杨慧帮着拿下了玉秀的背篓,招呼大家说:“都过来喝水吧,这里这会儿也荫凉,咱们歇一歇再割!”
孩子们也都围了过来,嬉笑着异口同声的喊:“我也要喝!”“我也要喝!”林国喜赶紧提醒:“都小心着点,别把麦堆子给踢乱了!”
玉秀心情激动,说话都有一点结结巴巴的,她对大家说:“我们,带了盐和糖来,你们喝水的时候,自己往里面放。我怕先放里面,不合你们胃口。”
春晓很高兴,小声说:“我要糖多些!”
林昊说:“妈妈说有虫会蛀你的牙!”
春晓说:“小屁孩儿,就你话多!”
姐弟两个开始了日常的拌嘴模式。
朱建军好奇的问:“玉秀姐,放盐和糖干什么呀?又不是喝汤!”
玉秀笑着解释:“我爸爸说的,汗出多了,人容易发虚中暑,放点盐和糖可以补充体力,还能给身体补充水分呢!”语气里难掩骄傲和炫耀。
玉芳和玉凤也是一脸与有荣焉的笑模样。
一众人都围着王桂英老师说话,兑了盐、糖的开水在大人小孩间传来传去,玉秀拿起一只碗,加了两勺糖,一点盐双手递给王桂英说:“王老师,您请喝水!”
王桂英也伸出双手接过,说了一声:“谢谢玉秀同学!”
此时的王桂英心里五味杂陈:没想到玉秀是这样的家庭出身,他的父亲虽然经历那么多的磨难,没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因为他的思想开明,又有远见卓识,所以才把这些孩子教的这么好。有一位这样的父亲,人生路上会顺畅好多吧!
王雪梅从建华的怀里接过建民, 走到一旁的谷草堆上坐下来,给建民喂奶。玉凤看到还有一个空着的碗,自己拿了小勺子学着大姐挖了两勺白糖,放了一点点盐对玉芳说:“二姐,帮我加点开水!”
玉芳接过碗舀了开水说:“二姐端着给你喝!”
玉凤说:“不是我要喝,我想拿给雪梅婶婶喝!雪梅婶婶给建民弟弟喂奶,她还没喝水呢!”
玉芳说:“哦,还是我们小五心细,二姐都没看到雪梅婶婶没喝水呢!可这水你不能送,待会儿烫着可怎么办呀?让二姐给她送过去吧!”
说着端着碗就走,玉凤跟在身后,姐妹俩向王雪梅母子走去。
余下的一众大人都看到了这一幕,王桂英笑着问:“那一个大的,我知道是玉秀的妹妹,那一个小的呢?也是吗? 可我怎么听见,喊的是小五啊?”
玉秀笑着说:“王老师,那两个都是我的妹妹。大的叫玉芳,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了。小的叫玉凤,今年三岁多,因为玉芳后面夭折了两个弟弟,所以我们玉凤是小五!”
王贵英心想:原来是这样的,这对父母可真是有情有义呀!有的人家夭折了孩子,都恨不能清除那段记忆,可他们还给夭折的孩子留着排行。
仔细观察这几个孩子:模样清秀、聪慧能干。尤其是那个叫玉凤的,长得可真是太好看了。
这是王桂英见过的最好看的小孩儿,没有之一: 那皮肤白白嫩嫩,莹润剔透仿佛泛着光泽,那纤细的眉、微凹的大眼睛、那长长卷翘像一对蝴蝶翅膀的眼睫毛、小巧而秀挺的鼻子、玫瑰花瓣一样的小嘴巴,顺滑黑亮的头发扎了两个小鬏鬏,可爱的小鬏鬏上还都系了一朵鲜红的头花,头花上缀着亮亮的小珠子应该是铃铛,随着玉凤的移动,发出轻轻的脆响!
王桂英都看的呆了,这小孩儿也太可爱了吧,突然就有了一种好想把她抱回家的冲动。
王桂英恋恋不舍的收回目光,由衷的称赞说:“你家小五可真漂亮啊!”
玉秀很认真的说:“王老师, 您不知道小五可不光漂亮,她还聪明、伶俐、懂事、乖巧。她可是我们家的宝贝呢!”
不管是说话的内容还是说话的语气,无不透露出赤裸裸的炫耀。
王桂英发现没有一个人表露出不认同的神情,说到玉凤,所有人包括那几个孩子都向玉凤看过去,全都是一脸笑眯眯的表情,可见这些人没有一个不喜欢这个孩子的。
喜欢活在这温情人间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活在这温情人间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