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甚至来不及处理自己的伤口,立刻找到了他最信任的参谋,也是队伍里唯一的地下党成员——李文。
刑天将那个用油布严密包裹、仿佛还带着兄弟们体温的相机,郑重地放到李文手中,声音因脱力和悲伤而极度沙哑,却带着钢铁般的意志:
“老李,兄弟们的血,不能白流。这里面是斩首敌酋的照片,是能点燃全国抗战烈火的火种!你熟悉上海的情况,现在立刻动身,带上两个特战队员,不惜一切代价,把它安全送到上海租界,交给《申报》或者任何有良知的报馆!必须让全世界都看到!让所有中国人都看到!”
李文紧紧握住相机,手指因用力而发白。
他清晰地感受到了那上面尚未冷却的热度,那是战友的生命和整个民族的期望。
他庄重地点头,没有一句废话,换上便装,带着称手的武器,转身便消失在幽深的地道中。
他的身影,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奔向黎明。
数日后,上海租界,《申报》以头版头条,顶住巨大压力,刊出了那些触目惊心的照片和详实报道——“金陵战将手刃敌酋,倭寇亲王身首异处!”这消息如同燎原之火,瞬间燃遍全国。
从重庆的《中央日报》,到延安的《新华日报》,乃至全国各地一切尚未沦陷的报馆,都在最醒目的位置,用最大号的铅字,刊载了同一条石破天惊的消息:
“国贼伏诛!小鬼子指挥官朝香宫鸠彦于南京被我壮士处决!”
“南京壮歌:勇士手刃敌酋,血祭金陵!”
“现场照片铁证!侵略者头颅落地!”
报纸上,那清晰无比的照片——无头的尸体、滚落的头颅、散落的将军帽——成了最有力的证词。
编辑们饱含血泪的社论,将“朝香宫”这个名字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南京城的英雄们,则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族魂象征。
消息所到之处,万民空巷,奔走相告。
各地的街头,报童的喊声嘶哑却兴奋:“看报看报!南京大仇得报!看壮士刀劈小鬼子亲王!”
茶馆里,工坊内,田埂上,所有人都在激动地传阅、议论。
积压了太久的屈辱、悲伤与愤怒,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化作了震天动地的欢呼与流淌的热泪。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胜利,这是一次精神的涅盘,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永不屈服!
而这熊熊烈焰,正是由刑天和他的队员们,以无畏的勇气和生命的代价,亲手点燃。
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也瞬间转化为磅礴的、实实在在的抗战力量。
捐款潮水,汇成江海。
在上海租界,各界名流、工商巨子、乃至普通职员、工人,纷纷解囊。爱国的银行家们开通特殊渠道,一笔笔巨额捐款、一箱箱金银首饰,通过各种秘密渠道,源源不断输往前线。
海外的华侨团体也闻风而动,捐款、药品、军需物资的清单雪片般飞向国内。这不仅仅是金钱,这是四万万人用脊梁撑起的国家信念。
参军热潮,席卷青年。
全国各地的大学、中学里,“投笔从戎”不再是口号。
无数青年学生在地下党或三青团的组织下,高唱着“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成群结队地走向征兵处。
他们的脸上褪去了青涩,写满了“国土未复,何以家为”的决绝。
征兵站前排起了长龙,他们的名字,即将铸成一道道新的血肉长城。
在这民意鼎沸的时刻,在武汉行营里,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广播中向全国发表了公开演说。
他站在话筒前,神情肃穆,语调因刻意压抑的激动而略显颤抖:
“全国同胞们!诸位将士们!”
“近日,南京传来捷报,我无畏之壮士,于万军之中,取敌酋首级,扬我华夏神威,祭我罹难同胞!此一举,粉碎了日寇“三月亡华”之迷梦,证明了寇能占我土地,毁我城池,但永远无法征服我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之心!”
“此壮举,乃总理精神之感召,乃我全民族不屈意志之体现!政府对于一切英勇抗敌之行为,皆予以最高之嘉奖!望我全国军民,以此为契机,同心同德,愈挫愈勇,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收音机前,无数中国人聆听着这番演说,紧握拳头,热泪盈眶。
刑天他们的壮举与领袖的宣言,共同将全国的抗战意志凝聚到了顶点。
那一颗被斩落的头颅,已不仅仅是一次复仇。它是一颗火种,重新点燃了这个古老民族的血性与尊严,让“抗战”二字,从此深深刻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化作一股无可阻挡的历史洪流,奔涌向前。
……
朝香宫鸠彦亲王这头老鬼子被斩首的消息如同一场无声的惊雷,在小鬼子高层中炸开。
最初的死寂与难以置信迅速被一种近乎癫狂的羞怒所取代。皇族将领,竟在重兵驻守的司令部内被斩首,这是小鬼子帝国自明治维新以来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其引发的震动远超一场战役的失败。
小鬼子的电报在事发后一小时内直达东京大本营,整个小鬼子军部为之震怒。
一道冰冷的命令从东京传来:“不惜一切代价,抹除刑天及其影响,用最彻底的毁灭,重塑帝国军威之尊严。”
南京城,瞬间从“庆功”的虚假平静坠入了血色的疯狂。
报复首先降临在无辜的平民身上。
秦淮河畔再度浮尸累累,长江水被染成暗红。这场屠杀不再仅仅是为了取乐,而是为了从根本上撅断中华民族的根。
小鬼子的逻辑简单而残忍:既然无法找到并摧毁这个刑天,那就让其他的中国人都消失。
已成半废墟状的中央银行大楼,这座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曾是中国金融的象征,如今成为了南京守军不屈精神的坚强堡垒。
喜欢抗战烽火:从淞沪会战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抗战烽火:从淞沪会战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