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江州码头,
浓得化不开的薄雾像一块浸了水的陈年棉絮,
沉甸甸地压在海面之上。
停泊的 “浙渔 021” 号渔船甲板上,半干的渔网还缠着几枚未摘的海螺壳,螺口沾着湿沙;
斑驳的栈桥木板缝里嵌着碎贝壳,踩上去 “咯吱” 作响;
连远处的灯塔都只剩一团模糊的光晕,光线穿过雾气时散成细碎的光斑,落在泛着微波的海面上,像撒了把碎银。
潮腥味顺着每三分钟一次的海浪,裹着渔港特有的铁锈气钻进衣领 ——
那是海浪常年侵蚀栈桥钢架、渔船锚链反复摩擦船舷留下的味道,贴在皮肤上凉得发潮,指尖轻轻一捻,能摸到空气里漂浮的细小盐粒,落在手背上还会留下淡淡的白痕。
陆衍之站在栈桥尽头,看着猎豹小队的队员将 “幽灵” 押上警车。
队员小陈揉了揉左肩,青紫色的淤青从黑色作战服的领口隐约露出 —— 那是刚才搏斗时被 “幽灵” 撞在木桩上留下的,作战服胸口印着的 “猎豹 - 08” 编号被泥渍糊了一半;
小李则半蹲身子,检查着 “幽灵” 手腕上的公安专用防脱铐,锁扣上的钢印 “2024-03” 清晰可见,他反复掰了两次锁舌,确认扣死无松动,才朝陆衍之点头示意。
淡青色的晨光刚漫过东边的海平面,斜斜地落在陆衍之作战服的褶皱里 —— 那上面不仅有刚才缠斗时蹭到的铁锈,还有一道三厘米长的浅褐色痕迹,是 “幽灵” 反抗时用渔网线划破他袖口留下的,布料边缘已经起了毛,指尖碾过,能摸到聚酯纤维断裂的粗糙感,像砂纸轻轻划过皮肤。
“滋滋 ——”
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技术组组长老周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还混着轻微的电流杂音:
“陆指挥,‘幽灵’的通讯设备拆完了。里面藏了个mc-700 型微型加密芯片,指甲盖大小,军用级加密层,我们拆的时候芯片温度飙到了 60c,差点烧了,耽误了半小时……
去年南海抓的军火走私犯也用这型号,当时破解成功率才 30%。目前没找到和海外‘暗网联盟’的实时连接,芯片里的缓存数据被用军工级格式化工具清了,连碎片都提取不出来,初步判断他是单独行动。”
陆衍之抬手按断对讲机,指腹在冰冷的机身按键上顿了顿 —— 那按键上的数字 “5” 已经被磨得有些模糊,这是他的紧急呼叫快捷键。
过去两年执行 12 次任务,每次遭遇危险时按下的都是这个键,磨损的纹路里还嵌着上次沙漠任务留下的细沙。
“收队。”
他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到每个队员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
“留两组人看现场,重点排查‘幽灵’停留过的 3 号渔棚,棚里的渔获箱、绳索都要采样,其余人回据点休整。”
转身走向自己的车时,陆衍之摸了摸左侧口袋,指尖触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 —— 是苏清沅早上塞给他的薄荷糖,前天她瞒住陆老爷子,又从燕京回到江州。
蓝色的糖纸在掌心蹭出微凉的触感,糖纸上印着的小熊图案已经被他攥得有些变形,边角卷了起来。
他抬眼望了望东边的天色,晨光已经染亮了半边天,得赶在天亮前回家 —— 苏清沅总说 “玄关的灯亮着,你回来时就不用摸黑”。
可上次他失联六小时,那盏暖黄色的灯亮到日出,她就睁着红血丝的眼睛,坐在沙发上抱着他的外套等,连毯子都忘了盖。
车子滑进熟悉的巷口时,陆宅二楼的窗果然亮着。
陆衍之轻手轻脚拧开门锁,门轴 “吱呀” 一声轻响,他下意识放慢了动作,像怕惊扰了什么。刚换好拖鞋,就见苏清沅从卧室走出来,身上裹着他那件洗得软塌的深灰色针织衫 ——
那是他三年前生日时苏清沅织的,当时她还在医学院实习,每天熬夜织到凌晨两点,手指被毛线针戳破,虎口处至今留着个芝麻大的小疤。
针织衫的领口还留着淡淡的柠檬洗衣液味道,是他最熟悉的气息;衣摆垂到她的膝盖,露出一小节白皙的脚踝,脚腕上还沾着两根没来得及清理的头发;
眼尾沾着刚睡醒的淡粉惺忪,可眼底的红血丝却藏不住 —— 她右眼下的血管微微凸起,是长期熬夜等待留下的痕迹,显然又等了一晚上。
“回来了?”
苏清沅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伸手就往他胳膊上摸。她的指尖很软,轻轻划过陆衍之作战服上那道泛着毛边的划痕,动作慢得像在确认每一寸布料,
“没受伤吧?上次你胳膊划了个口子,还瞒着我,直到换药时我才看见。”
指尖的温度透过聚酯纤维布料传过来,带着她掌心特有的暖意。
陆衍之赶紧攥住她的手,指腹轻轻摩挲着她虎口处的薄茧 ——
那是她常年握手术刀留下的,她一年要做 120 台儿科手术,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需要长时间固定姿势捏着镊子,茧子在虎口右侧,黄豆大小,摸起来像一小块磨砂纸。
“就蹭破点皮。” 他拉着她往卧室走,声音放得比平时柔了三分,“技术组的老周已经用碘伏消过毒,还贴了防水创可贴,你看,都结痂了。
快回去睡,你明天还得去医院接早班,3 床的白血病小朋友还等着跟你要小熊贴纸呢。”
苏清沅没动,反而伸手帮他脱作战服。
当她的指尖顿在衣摆那片直径两厘米的浅褐色血迹上时,眼眶慢慢红了,眼泪在睫毛上打转,却没掉下来 ——
她总这样,再担心也不轻易哭:
“哪怕不能说做什么,至少发个消息让我知道你平安,好不好?
上次你失联了六个小时,我在医院查房时都走神,差点把 3 床的蓝色病历本拿成 5 床的红色,幸好护士小周提醒我,不然就错了。”
陆衍之的心像被细针扎了一下,密密麻麻地疼。他低头在她额间印了个吻,气息里还带着晨雾的凉,混着她发间的栀子花香 ——
那是她常用的洗发水味道:“好。以后每次结束,我第一时间给你报平安,就算只有‘安好’两个字,也一定发。”
等苏清沅蜷进被子里,呼吸渐渐平稳,陆衍之才轻脚走到书房。书桌上还放着苏清沅昨天帮他整理的文件,边角都用银色回形针别得整整齐齐,每一页的重点都用荧光笔标了黄色;
桌角放着一杯凉掉的蜂蜜水,杯壁上还留着她的唇印。他刚打开电脑,想整理 “幽灵” 的审讯记录,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了 ——
不是他常用的那部智能机,而是那部外壳磨出包浆的黑色卫星电话。
这部电话是爷爷留给她的,机身侧面有个直径五毫米的弹孔,是爷爷 1998 年执行边境缉毒任务时,被毒贩的流弹打中的;
按键上的数字 “1” 已经快磨平了,是陆衍之用来拨打紧急联络的快捷键,过去五年,他只在三次生死关头按过这个键。
屏幕上跳着一串无归属地的加密号码,以 “734” 开头 —— 这是外交部特勤处的专属编码。
他指尖一按,听筒里立刻传来外交部特勤处冰冷的指令,像淬了冰的钢针,没有一丝温度:
“编号 0715,即刻前往燕京外交部东配楼 b1 层会议室,参与紧急跨国协作任务。全程保密,不得告知任何非任务相关人员,包括家属。
任务等级:A 级。”
“明白。预计两小时后抵达。”
陆衍之挂了电话,手指在电脑键盘上敲下一行字发给苏清沅:
“我临时有工作调派,你赶紧回燕京爸妈他们身边去,别担心,每天给你报平安。”
他盯着屏幕看了几秒,想再加一句 “记得按时吃早餐,冰箱里有我煮的茶叶蛋”,又怕多说一个字都可能泄了任务的底 ——
A 级任务的保密协议里写着,任何可能暴露任务地点、性质的信息都不能提及,最后还是删了,只留下那简短的一句。
起身从书架后的密码箱里翻出身份证明时,陆衍之的指尖顿了顿 —— 这个密码箱的密码是苏清沅的生日 皮质封面已经泛白,边角却被他磨得光滑,是常年开合留下的痕迹;
里面除了身份证明,还有一张他和苏清沅的合照,是去年在青岛海边拍的,照片里的苏清沅穿着白色连衣裙,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手里还举着个刚买的椰子,椰汁顺着指缝往下滴。
他把照片轻轻塞回口袋,又将卫星电话放进黑色背包,拉链拉到一半时,忍不住回头看了眼卧室的方向 ——
那里的暖黄色灯光还亮着,像他心里最软的一块地方,无论走多远都能找到的归处。
轻轻带上书房门时,巷口的晨雾正慢慢退去,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风里传来远处早点铺的叫卖声,
“油条豆浆 —— 刚出锅的!”
混着自行车的铃铛声 “叮铃叮铃”,一切都像往常一样平静,可陆衍之知道,一场新的风暴,已经在不远处等着他了 ——
A 级任务从没有轻松的,更何况是跨国协作,每一步都踩着刀尖。
上午九点的燕京外交部东配楼,比陆衍之想象中更森严。
地下会议室的门要过三道密码,少一道都无法打开:
第一道是虹膜 -9 型识别仪,扫描虹膜时发出 “嘀” 的轻响,屏幕上跳着 “身份核验通过” 的绿色字样,这台仪器的识别误差小于 0.01mm,连双胞胎的虹膜都能区分;
第二道是动态密码,每分钟更新一次,陈铭主任通过加密手机发来的密码是 “7G2x9q”,输入时还得同步按指纹;
第三道是声纹验证,他对着麦克风念出 “0715 任务启动”,声纹库立刻比对 —— 这库里存着全国 3000 名特勤人员的声纹,防伪造率 99.9%,确认匹配后,厚重的合金门才缓缓打开,发出 “嗡” 的电机声。
每道门前的警卫都荷枪实弹,黑色作战靴踩在大理石地面上没有一点声音 ——
靴底贴了静音胶垫,专门用来隐蔽行动。他们的枪是 95 式自动步枪,枪口装着 “qS-20” 型消音器,有效消音距离 50 米;
胸前的编号是 “091”,这个编号的警卫都来自边境反恐部队,眼前这位还立过二等功 —— 他左肩上的勋章痕迹还在,是 2021 年新疆反恐时得的。
警卫的眼神锐利得像要戳穿人,检查陆衍之身份证明时,还用紫外线灯照了照证件边缘的防伪标记 ——
那是个微型国徽图案,只有在紫外线照射下才会显现,确认没有伪造痕迹后,才侧身让开道路,动作标准得没有一丝多余。
走进会议室时,最先闻到的是极淡的消毒水味,混着合金墙面特有的冷硬气息 ——
整间屋子没有一扇窗,墙面是 304 不锈钢防窃听合金板,厚度 12 毫米,能屏蔽所有无线信号;
连桌子都是无磁材质,避免被外界用磁探测仪捕捉到信号。
桌上的加密投影仪亮着,屏幕上两张模糊的照片像蒙着一层雾,旁边的电子屏上跳着 “机密” 的红色字样,字体闪烁频率和呼吸一致,是为了提醒在场人员 “高度警惕”。
“陆衍之,坐。”
外交部特勤处主任陈铭从主位站起来,他穿着深灰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发胶的味道和消毒水味混在一起,有种严肃的压迫感。
他手里的烫金文件在灯光下泛着光 —— 那是任务的正式授权书,封面上印着金色国徽,右下角盖着 “外交部特勤处” 的红色钢印,只有 A 级任务才会用这种授权书。
“介绍下,这位是 S 国安全局的科林少校,这次联合调查,你们双方协作。”
科林少校站起身时,深绿色军装的肩章晃了晃 —— 肩章上的银色鹰徽格外显眼,鹰的爪子抓着橄榄枝,边缘有细微的磨损,是 2020 年阿富汗维和时被弹片刮的。
他伸手过来,掌心带着常年握枪的厚茧,虎口处还有一道 2 厘米长的浅疤 —— 那是三年前用 m24 狙击枪时,后坐力让枪托撞在虎口,缝了 3 针留下的。
“陆指挥官,久仰。” 科林的中文带着轻微的卷舌音,像揉了点 S 国西海岸的海风,“2022 年 3 月也门亚丁港的中东军火库行动,你写的战术报告,我们安全局至今还当教材用 ——
那次你带 5 人小队,用反狙击战术端了 3 个塔利班火力点,缴获 200 支 AK47,我们新人训练时,还放了当时的战术模拟视频,每个人都要学你的伏击策略。”
“科林少校客气了。”
陆衍之回握过去,指尖能摸到对方掌心的老茧 —— 除了握枪的痕迹,还有常年操作狙击枪瞄准镜留下的压痕,在食指第二关节处,呈椭圆形。
“那次行动能成功,也多亏了 S 国安全局提供的情报支持 —— 你们提前 48 小时给了火力点的坐标,我们才能精准伏击。”
陈铭按了下投影仪的遥控器,屏幕上的照片突然放大了三倍。
两张照片里的人都戴着黑色口罩,只露着眼睛:第一张拍在东海某渔港,背景里的木桩上有个蓝色的油漆标记 ——
那是当地渔民用来拴 “浙渔 050” 号渔船的专属标记,只有熟人才知道;
第二张在舟山群岛的废弃灯塔下,礁石上除了海水,还有一点银色的金属碎屑 ——
后来路屿用光谱仪分析,确认是军用加密设备的外壳残留,材质是钛合金,只有 “bx-800 型黑匣子” 会用这种材料。
“这两人是近期潜入我国东海的‘高危人员’。”
陈铭的手指点在照片上,指尖在屏幕上留下淡淡的印子,“S 国安全局监测到,他们跟境内的‘跨国技术走私集团’有关。
这个集团去年曾盗取 S 国空军 F-16 战机的雷达数据,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 20 亿美金 —— 光修复防御系统就花了 8 亿。
还导致圣迭戈、珍珠港、关岛 3 个军事基地的防御系统瘫痪 4 小时,期间无法监测低空目标,差点被不明无人机闯入。”
他顿了顿,语气更沉了,像压了块石头: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这个集团专偷各国军事、科技机密,作案 17 起,没有一次失手。
这次来东海,疑似冲着我国海底光缆的加密节点,或是沿海的雷达监测站来的 ——
东海的海底光缆承载着我国 70% 的国际数据传输,其中 35% 是跨境电商数据,25% 是国际金融交易,10% 。
是学术科研数据,一旦被破解,每天会损失 1.2 亿美金的跨境交易,还可能泄露我国的军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