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之上,指挥中心
“有反应了!”
路屿的低呼声打破了舱内的寂静,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显然是过于兴奋,尾音都有些变调。
他的屏幕上突然闪过一串极其复杂的数据流 —— 每秒刷新约 1000 个字符,仅持续了 0.8 秒就消失了,但他提前设置的
“数据捕捉程序”(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数据抓取算法,能在 0.01 秒内识别并保存目标数据流)
还是截获了其中的 30%,截获的数据在屏幕上以绿色块突出显示,像一片小小的绿洲。
“我伪装成编号‘子体 - 07’的身份,发送了一个‘采样状态查询’的指令 —— 用的是之前捕捉到的子体信号格式,连校验码都模仿了它的周期规律,竟然收到了回应!”
他指着屏幕上的绿色字符,手指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你看,这是‘子体 - 07’的历史信号特征,这是我发送的指令,两者的匹配度达到 98.7%,所以才没被识破。刚才我还以为要失败了,手心都出汗了。”
他的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键盘的按键因为快速按压而发热,能感觉到指尖传来的温度,屏幕上跳出一个解析后的表格:
“大部分数据还是加密的,但我解析出了一段环境参数:深海水温 4.2c(1850 米深海的正常水温约 2-4c,符合预期,这个温度下海水的密度是 1030kg\/m3,比海面海水密度高 1.5%;
密度数值旁画着一个小小的水滴图标),盐度 35‰(全球海洋平均盐度约 35‰,东海海域因长江入海,盐度通常在 32-34‰,这里达到 35‰,说明‘利维坦’可能来自外海;
盐度数据用蓝色标注,旁边有个箭头指向外海方向),溶解氧浓度 2.1 毫克 \/ 升(深海溶解氧浓度通常低于 5 毫克 \/ 升,这个数值属于正常范围,说明周围海域没有特殊的氧气消耗源;
溶解氧数据旁画着一片小小的绿叶),这些和‘探索者 - 2 号’传回的实时数据一致,说明指令没有被识破。还有……”
他突然停顿了一下,眼神里充满了震惊,手指悬在键盘上,像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有一段生命体征读数!”
“生命体征?”
陆衍之立刻凑到屏幕前,他的呼吸不由得加快了 ——
如果 “利维坦” 内部有生命体,那意味着这个庞然大物并非完全自主的机器,它的行为模式可能存在弱点(比如生命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或者对特定刺激的反应,比如麻醉剂、声波干扰等)。
他的手指按在屏幕边缘,指甲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指尖能感觉到屏幕的冰凉,与他内心的燥热形成鲜明对比。
“是的!”
路屿调出一段波形图,图上的曲线平缓而有规律,像一条缓慢起伏的山脉,曲线的峰值和谷值都很稳定。
“信号很微弱,信噪比约 1:5(信噪比越低,信号越模糊,1:5 意味着有效信号强度只有噪声的 1\/5,需要通过 3 次滤波才能清晰识别,滤波后的曲线变得平滑了许多),但能清晰分辨出:
心率每分钟 23 次(人类正常心率是 60-100 次 \/ 分钟,这个心率远低于正常水平,比深度昏迷患者的心率还低),体温 28.5c(人类正常体温是 36-37c,这个温度属于低温状态;
接近冬眠动物的体温),呼吸频率每 30 秒 1 次(人类正常呼吸频率是 12-20 次 \/ 分钟,这个频率同样极低,每次呼吸的间隔长得让人揪心)。
这个体征和人类深度冬眠状态(心率约 30 次 \/ 分钟,体温 32c)相似,但更极端 —— 像是在某种低代谢状态下维持生命,可能是为了减少能量消耗,适应深海的极端环境。”
他用鼠标在屏幕上圈出一个区域,区域内有一个红色光点,光点在缓慢移动,“信号源定位…… 就在‘利维坦’的中部区域,距离它的‘头部开口’约 50 米,那里的金属外壳有一个明显的凸起;
直径约 8 米,高度约 3 米,之前我们以为是设备舱,现在看来,可能是‘生命维持舱’—— 凸起周围的鳞片密度比其他区域高,鳞片之间的缝隙更窄,可能是为了保护内部的生命体,像一层额外的铠甲。”
难道那里面有人?是被劫持的船员?还是 m 国的实验人员?
陆衍之的脑子飞快地运转,无数个疑问涌了上来 ——2023 年 m 国曾有一艘深海科考船 “深海挑战者号” 在东海失联,当时 m 国宣称船上 5 名船员全部遇难,但从未公布遗体或残骸,也没有说明失联原因。
“深海挑战者号” 的失联位置是北纬 28°15′,东经 125°30′,距离现在 “利维坦” 出现的位置仅 80 海里,会不会和 “利维坦” 有关?
当时 m 国海岸警卫队的搜救报告里提到 “海域出现异常电磁信号,干扰了搜救设备”,现在想来,那可能就是 “利维坦” 发出的信号,当时他们还以为是海底火山活动引起的。
陆衍之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脑子里浮现出 “深海挑战者号” 的资料图,那是一艘白色的科考船,船身上印着 m 国海洋局的标志,现在想来,那艘船可能根本不是在科考,而是在为 “利维坦” 提供补给。
就在这时,通讯频道里突然弹出一个红色的加密通讯请求 —— 来自科林少校,北约联合反潜舰队的联络官,他们的舰队此刻正部署在距离 “利维坦” 200 海里的海域;
负责监测海面动态,舰队由 3 艘护卫舰和 1 艘预警机组成,配备了 “宙斯盾” 防空系统和 “拖曳线列阵声纳”。通讯请求的图标是红色的三角,旁边闪着紧急信号的光晕。
陆衍之立刻接通,科林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急迫,透过耳机传了过来,还夹杂着背景里的警报声 —— 那是尖锐的 “呜呜” 声,像消防车的警笛,让人心里发紧:
“陆指挥官!我们的‘北极星’监听系统刚刚截获了 m 国太平洋司令部与一个秘密单位的通讯 ——
用的是最高级别的‘量子加密’,我们花了 1 分 20 秒才破解出一句话,通讯时长只有 0.8 秒,显然是为了避免被追踪。
内容是:‘普罗米修斯之火已点燃,守护者被唤醒。必要时,执行净化协议。’”
科林的声音顿了顿,能听到他急促的呼吸声,“‘北极星’系统的解密成功率通常在 90% 以上,但这次因为通讯时间太短,只能确认 95% 的内容,剩下 5% 是根据上下文推测的,但核心信息不会错。‘净化协议’这四个字,我们反复核对了三次,绝对没错!”
“普罗米修斯”!
这两个字像惊雷一样炸在陆衍之的耳边 —— 路屿之前截获的 m 国加密文件里,多次提到这个授权代码,文件里说 “普罗米修斯” 是某个深海项目的代号;
预算高达 230 亿美元,由 m 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主导,参与机构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项目启动时间是 2018 年,目标是 “开发深海超级武器系统”。
而 “守护者” 很可能就是 “利维坦”。但 “净化协议” 是什么?听起来绝不是什么 “保护” 措施,更像是 “毁灭”—— 毁灭证据,包括 “海龙” 小队、海底装置,甚至可能波及附近的舰队。
陆衍之想起上次 m 国在叙利亚销毁化学武器时,用的代号就是 “净化行动”,当时直接炸毁了整个武器仓库,连附近的平民区都受到了波及,新闻里的画面是一片火海,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另外,”
科林的声音还在继续,带着一丝颤抖,背景里的警报声更响了,还夹杂着金属碰撞的声音,像是有人在紧急搬运设备,
“我们的‘锁眼 - 12’侦察卫星捕捉到了异常:‘利维坦’上浮区域的海面,出现了大范围的温度降低和叶绿素浓度异常。
具体数据是:15 分钟内,海面温度从 22c降到了 16c,降温范围覆盖了约 50 平方公里 —— 这个降温速度是正常海洋降温的 100 倍,相当于瞬间把 50 平方公里的海面冻住了 1 厘米厚的冰;
卫星图上那个区域呈现出淡淡的蓝色,和周围的海面颜色明显不同;叶绿素浓度从正常的 10 毫克 \/ 立方米飙升到了 80 毫克 \/ 立方米 ——
这种增长速度比赤潮爆发快 10 倍,赤潮通常需要 24 小时才能达到这个浓度,而这里只用了 15 分钟,完全不符合任何已知的海洋现象!”
科林的呼吸声透过耳机传来,显得很急促,
“我们的海洋学家初步推测,可能是某种化学物质被释放到海水中,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快速繁殖,但具体是什么物质,还无法确定。他们说,这种物质的活性远超现有已知的任何藻类生长剂。”
海面温度异常?
叶绿素浓度飙升?
陆衍之的眉头拧得更紧了 —— 这不像机械装置的能量释放(机械释放的热量会让水温升高,而非降低,比如潜艇的核反应堆会让周围海水温度升高 2-3c,卫星图上会显示红色区域),反而像某种生物活动:
比如大规模的浮游生物突然繁殖,或者某种深海生物释放了特殊的化学物质(如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的 “藻华诱导素”,这种物质在实验室中能让浮游生物在 1 小时内繁殖 10 倍,但在自然海域从未出现过如此高的活性)。
难道 “利维坦” 不只是 “机器”,还是一个 “活体”?它在改变周围的海洋环境,为某种后续行动做准备?比如吸引其他海洋生物,或者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
陆衍之的手指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脑子里浮现出 “利维坦” 鳞片开合的画面,那紫色的光里,会不会藏着某种生物活性物质?
不能再被动等待了!陆衍之立刻看向路屿:
“还能不能发送指令?这次不用伪装成子体,伪装成 m 国太平洋司令部的指挥层,发送一条最高优先级的指令:‘停止采样,立即上浮至 500 米安全深度待命’!”
他的声音比之前更坚定,手指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敲击的节奏比之前更快,“如果‘利维坦’是 m 国的项目,那它应该会服从太平洋司令部的指令,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机会。
就算失败,也要试试,不能眼睁睁看着‘海龙’小队被困在下面。”
“我试试看!”
路屿深吸一口气,手指再次动了起来,键盘的按键发出连贯的 “咔嗒” 声,像一串急促的鼓点,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但成功率不高 ——m 国军方的指令需要三重验证:指令格式(固定为‘p-xx-YYYY’,xx 为任务编号,范围 00-99,YYYY 为年份,必须是当前年份)、编号(由太平洋司令部统一分配;
随机生成 8 位数字,每天更新一次)、量子密钥(基于量子纠缠态生成,每个指令对应唯一的量子密钥,无法复制)。我们从截获的文件里找到了前两重:
格式用‘p-789-2024’——789 是之前截获的‘深海猎手’项目任务编号,2024 是当前年份;编号编了‘’—— 根据 m 国编号的规律,前四位是区域代码,8765 对应东海区域;
后四位是随机数;但第三重量子密钥无法模拟,只能用随机数填充,成功率估计只有 15%,而且一旦失败,我们的信号源会被立刻锁定 ——
m 国的量子追踪系统能在 0.5 秒内定位信号发射点,‘探索者 - 2 号’会暴露,到时候它就成了活靶子。”
路屿的声音里带着担忧,但手指却没有停下,还在快速敲击键盘,输入指令代码。
他按下发送键,屏幕上跳出一个 “发送中” 的进度条 ——10%,20%,30%…… 进度条的颜色从绿色逐渐变成黄色,代表风险在增加,黄色越深,风险越高。
每个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那个进度条,仿佛那是救命的绳索,指挥舱内的空气紧张得能拧出水来,连服务器的 “嗡嗡” 声都仿佛变慢了,变成了沉闷的 “嗡 —— 嗡 ——”。
王锐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指关节发白,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老张则盯着声纳屏幕,生怕突然出现子体反击的信号,眼睛眨都不眨;
陆衍之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进度条,呼吸都放轻了,仿佛怕一口气吹断了这微弱的希望,他的手放在桌下,悄悄攥成了拳,手心全是汗。
深海中,1850 米
贴在运载器外壳上的子体们突然停止了震动。“龙王” 注意到,它们体表的幽蓝光纹闪烁频率变了 —— 从之前的 “亮 0.5 秒灭 0.2 秒”,变成了 “亮 0.1 秒灭 0.1 秒”,急促得像警报,显然是接收到了紧急指令。
光纹的颜色也从深蓝变成了浅红,像是从 “正常模式” 切换到了 “紧急模式”,红色的光纹在黑暗中格外刺眼。
紧接着,这些子体像被什么东西 “召唤” 一样,迅速脱离了运载器 —— 脱离时没有产生任何吸力,仿佛之前的吸附力是凭空消失的,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 朝着海底装置汇聚。
它们移动时,周围的海水没有任何扰动,声纳甚至检测不到它们的移动轨迹,只能通过光纹的变化判断位置,光纹在黑暗中划出红色的线条,像一道道流星。
“龙王” 看向声纳屏,屏幕上的红色光点正快速向中心聚拢,形成一个密集的光点群,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装置周围的子体们也开始行动:它们收回了细长的探针,探针收回时,速度很快,像蛇吐信一样,装置表面的纹路会短暂亮起红光;
像是在 “确认断开连接”—— 红光闪烁三次后,装置的蓝光逐渐暗淡下去,从 500 流明降到了 100 流明,最后彻底熄灭,像一盏被吹灭的灯,重新埋进了沉积物里;
只留下一个浅浅的轮廓,若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沉积物覆盖装置的速度很快,10 秒内就覆盖了装置表面的 1\/3,显然是子体在离开时,用某种方式扰动了周围的沉积物,沉积物像细沙一样流动,试图掩盖装置的位置。
然后,所有子体 ——
包括之前绕着装置游动的,绕着运载器游动的 ——
都朝着 “利维坦” 的方向飞去,
速度比之前快了一倍,
达到了 45 节,光纹也变成了刺眼的深蓝,
像是在全力冲刺,光纹拖出的线条变得更长,像彗星的尾巴。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