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官!被动声纳阵列捕捉到异常低频声波!”
声纳员小李突然站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的额头渗着冷汗,手指在屏幕上划出一道平滑的波动曲线 ——
曲线呈完美的正弦波,没有任何杂音。“频率 17.3 赫兹(低于 20 赫兹的次声波范围),初始强度 82 分贝,现在正以每分钟 5 分贝的速度上升!
来源方向…… 舰艏偏右 15°,就是那片 3200 米深的海沟!”
小李的声音带着紧张 ——
他清楚次声波的危险性:80 分贝的 17 赫兹次声波会引发轻微头晕、恶心(刺激内耳前庭器官),100 分贝会导致内脏共振(心脏、肺部出现同步震动,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
130 分贝会造成内脏破裂,150 分贝则可能直接致死。此刻指挥室里已有几名船员扶着桌沿,脸色苍白,有人还下意识地按住胸口 ——
这是 82 分贝次声波对人体的初期影响,虽然微弱,但足以证明信号的强度在快速增强,且距离舰队越来越近。
小李立刻戴上 ANR-7 降噪耳机(能过滤 80% 的次声波,将入耳噪音降至 20 分贝以下),但仍能感觉到胸口发闷,他快速调出次声波的频谱图 ——
显示该声波是 “纯音”,没有任何谐波,这与自然形成的次声波(如海浪、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带有多个谐波)有明显区别,更像是人工或未知智慧体发出的 “单一频率信号”。
“这不是自然现象,” 小李肯定地说,“自然次声波的频率会有波动,而这个信号的频率稳定在 17.3 赫兹,误差不超过 0.1 赫兹,像是被精确控制的。”
几乎同时,路屿的惊呼声从实验室频道炸开:“衍哥!装置有自主反应了!量子磁力计显示它内部的磁场强度从 500 高斯飙升到 1800 高斯 ——
这已经接近医用核磁共振仪的磁场强度(1500-3000 高斯)!能量流动速度也从之前的 0.5 米 \/ 秒变成 3 米 \/ 秒,是之前的 6 倍!不是我们的刺激装置触发的,是它自己‘醒’的!”
路屿的手指指向另一个屏幕,上面两条红色(装置能量波动)与蓝色(外部次声波)的波动曲线正逐渐重合,相位差从 30° 缩小到 5°;
“而且它在生成频率 17.3 赫兹的能量场,和外部次声波的耦合度已经达到 98.7%,正在产生谐波共振!
我们之前的猜测错了,它不是‘接收’信号,而是在‘回应’信号!” 他突然想起周明教授的警告,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共鸣指数已经到 45% 了,再升下去就超过安全阈值了!”
隔离舱中央的屏蔽箱里,多面体装置的幽蓝光已不再是微弱流动,而是像有生命的火焰般跳动,亮度升至 300 流明(相当于一盏小型台灯),连铅合金箱体都被映成了淡蓝色 ——
要知道,铅合金对可见光的吸收率高达 95%,能让它透出如此明显的蓝光,说明装置的能量输出已突破屏蔽箱的设计上限。更令人心悸的是,四名 “接收者” 的生理数据突然失控:
周敏的心率从 70 次 \/ 分跳到 145 次 \/ 分(正常成年人运动后的心率上限约 150 次 \/ 分),心电图显示她的心肌出现轻微缺血(St 段压低 0.1mV),可能导致心绞痛;
赵凯的血压飙升至 180\/110mmhg(属于三级高血压,有脑出血风险),他的脸颊涨得通红,太阳穴的血管凸起,像是随时会破裂;
林晓的脑电波里,代表深度睡眠的 δ 波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混乱的 β 波(频率高达 50hz),她的身体开始剧烈颤抖,牙齿咬得 “咯咯” 响,嘴角出现白沫;
最可怕的是,四人的脑电波曲线竟然开始同步,误差不超过 0.02 秒,像是被同一个 “频率” 操控的 “傀儡”
EEG 显示他们的大脑前额叶、颞叶、枕叶同时出现异常活动,说明整个大脑都被卷入了共鸣。
“它在引导共振!” 路屿的声音发紧,手指死死攥着桌沿,指节泛白,“装置是‘发射器’,外部次声波是‘信号源’,而‘接收者’的大脑……
是两者之间的‘中介导体’!现在三者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共鸣回路了!如果不切断,他们的大脑会被这个频率‘格式化’——
神经元会因为持续同步放电而坏死,就像电脑硬盘被反复写入数据直至损坏!”
他快速翻阅实验室手册,寻找应急方案 —— 手册上只写着 “共鸣指数超 50% 启动电磁屏蔽”,却没料到屏蔽可能无效。
路屿突然想起周明教授的一篇论文,标题是《深海未知信号的量子特性假设》,文中提到:“某些深海信号可能通过量子纠缠传递,不受电磁屏蔽影响,作用于生物体的量子层面。”
当时他觉得这只是理论猜想,现在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电磁屏蔽可能对这种共鸣无效。
他尝试用远程控制关闭装置的能量供给,但发现装置的电源接口已经 “锁死”,无法切断;
他又想降低船体的航速,减少共鸣刺激,但陆衍之告诉他:“现在减速会让舰队停在目标海域,更危险,必须保持航行,寻找撤离时机。”
路屿感到一阵绝望 —— 他们像是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陷阱,只能眼睁睁看着共鸣指数不断上升。
情况在 30 秒内急转直下。
“龙王” 陈龙猛地睁开双眼,瞳孔中闪过一道 0.5 秒的幽蓝光;
那不是船体灯光的反射光,而是从瞳孔内部透出的,像深海里的磷火,冰冷而诡异。EEG 显示他的脑电波同步率已升至 90%,几乎完全被控制。他感觉自己的意识正在被 “拆分”:
一部分还留在身体里,能感觉到手腕电极的冰凉,能听到舱内空调的嗡鸣;另一部分却像被无形的线拽着,往海沟的方向沉去;
耳边仿佛响起无数细碎的 “低语”,声音很轻,却能穿透意识,只是听不清具体内容,只隐约捕捉到 “载体”“匹配”“不合格” 几个词。
他想开口呼救,但喉咙像被堵住一样,发不出任何声音,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意识被一点点 “抽离”。
他能 “看到” 海沟底部的景象 —— 一片漆黑中,无数蓝绿色光点在聚集,形成一个直径约 100 米的圆形,光点中央有一个黑色的 “洞口”,
边缘有蓝光闪烁,像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门内传来一股强大的 “吸力”,试图将他的意识拉进去。
周敏和赵凯也出现了类似的 “精神游离”—— 周敏无意识地扯掉了额头的电极,金属贴片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她双手在空中胡乱抓挠;
像是在抓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指甲划破了手臂,流出鲜血,她却毫无察觉。“别过来…… 别碰我…… 它在看我……”
她的眼神充满恐惧,仿佛看到了某种人类无法理解的恐怖景象 ——EEG 显示她的杏仁核(负责恐惧情绪的脑区)异常活跃,β 波达 48hz,远超正常水平
。
赵凯则靠在舱壁上,头轻轻晃动,反复念叨 “光的频率……17.3 赫兹…… 载体需要…… 脑电波同步……”,这些话之前从未有人对他说过,像是被 “灌输” 的信息。
他的唾液顺着嘴角流下,浸湿了胸前的作训服,他却毫无察觉 —— 自主神经系统监测显示,他的唾液分泌量是正常的 3 倍,说明交感神经高度兴奋。
他的手指在椅子扶手上划出痕迹,像是在记录某种数据,嘴里的念叨声越来越快,越来越模糊,最后变成了一串无法识别的音节。
最诡异的是林晓。她已经刻完了整个图案 —— 图案占满了 1.5 米宽的亚克力板,三角形套着螺旋线,每个螺旋 7 个拐点;
与多面体的纹路完全一致,只是尺寸放大了 10 倍。此刻她正抬头看向屏蔽箱,眼神空洞却带着 “完成任务” 的茫然,仿佛刻完图案就是她的唯一使命。
突然,她举起右手,用流血的指尖在自己的左手腕上划动,像是在 “复制” 图案 ——
指尖的鲜血顺着手腕流下,滴在椅子上,形成暗红色的斑点。她的嘴唇微微翕动,却没有发出声音;
通过舱内的唇语识别系统(采用 AI 算法,识别准确率 95%),指挥室里的人看到她在说:“图案…… 是钥匙…… 海沟…… 是门……”
唇语识别系统还捕捉到她后续的动作 —— 她反复说着 “门要开了…… 需要载体…… 不合格……”,每说一个词,就划一下手腕,像是在强调,也像是在 “标记” 自己。
医疗监测显示,她的疼痛阈值已升至正常水平的 3 倍,即使指尖血肉模糊,也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大脑被深度控制的典型表现。
“立刻切断共鸣!启动 Emp-300 电磁屏蔽发生器,给‘接收者’舱室罩上电磁屏障!功率开到最大!”
陆衍之的声音没有丝毫犹豫,他的手指已经按在应急按钮上 ——
Emp-300 是专门应对强电磁干扰的设备,由中科院电磁研究所研发,能产生
高斯的强磁场(覆盖范围 10 米),通过干扰电磁信号切断共鸣。
之前在东海实验室测试时,Emp-300 曾成功将装置与外部信号的共鸣指数从 20% 降至 5%,是此次任务的 “应急保险”。陆衍之原本希望不到万不得已不用它 ——
强磁场可能会干扰舰上的电子设备,但现在已经没有选择,必须冒险。
电磁屏蔽发生器启动后,发出 “嗡” 的一声低鸣,指示灯显示 “正常运行”,舱内的灯光闪烁了一下(强磁场干扰了供电系统)。
但监测屏幕上的脑电波同步率不仅没下降,反而从 60% 升至 85%,共鸣指数也从 45% 升至 48%,离 50% 的安全阈值越来越近。
路屿盯着数据,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键盘上形成细小的水痕:“不行!屏蔽完全无效!这种共鸣根本不是电磁层面的 ——
它可能作用于神经元的量子层面,或者利用了我们还没发现的物理维度!我查过设备参数,发生器功率已经到最大,没有故障!
再这样下去,他们的大脑会因为过度同步而过载,要么意识被彻底同化,要么神经元大面积坏死!”
他快速拨打周明教授的电话,想寻求解决方案,却发现通讯信号中断 —— 不是设备故障,而是整个区域的电磁信号都被某种力量屏蔽了。
卫星通讯、甚高频电台、北斗导航,所有信号都显示 “无服务”,他们像是被孤立在了这片深海中,与外界彻底失去了联系。
陆衍之的手指按在通讯器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面前有两个选择:
立刻终止任务,全速撤离:让舰队以最高航速离开目标海域,远离信号源,可能会减弱共鸣。
但 “接收者” 的意识可能已经与共鸣回路绑定,撤离或许无法逆转他们的状态,甚至可能导致意识 “断裂”,造成永久性脑损伤;
而且会错失接触 “信号源” 的关键机会 —— 这是人类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未知深海信号,放弃可能意味着永远失去答案。
冒险继续,深入探查:派 “海沟之眼” 深潜器进入海沟底部,获取更多数据,同时尝试用药物阻断 “接收者” 的神经信号(如注射丙泊酚等镇静药物),强行终止共鸣。
但周敏之前警告过,神经阻断药物的风险极高 —— 在脑电波异常活跃的情况下,药物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导致脑死亡;而且 “海沟之眼” 深入海沟后,可能会失联,无法传回数据。
他想起出发前总指挥部的命令:“优先保证人员安全,但在不危及生命的前提下,尽可能获取未知信号的信息”,可现在,“不危及生命” 的界限已经模糊到无法判断 ——
继续下去,“接收者” 可能死亡;撤离,他们也可能因意识绑定而无法恢复。
陆衍之看向屏幕上四名 “接收者” 的状态:林晓还在划手腕,周敏在尖叫,陈龙和赵凯陷入昏迷,他们的生命体征在快速恶化。
他知道,自己没有时间犹豫了 ——
人员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哪怕放弃任务,也要保住他们的命。
就在他准备下达撤离命令的瞬间,“探索者” 号的船体突然震了一下。不是爆炸的剧烈冲击,也不是撞击的钝痛;
而是一种缓慢、深沉的震动,频率约 15 赫兹,像有一头巨兽在深海里跺脚,震得人胸腔发闷。指挥室里的咖啡杯倒了,褐色的液体在桌面上蔓延,杯壁碰撞的脆响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墙上的应急灯开始闪烁,红色的光点在众人脸上交替明暗;
海图屏幕上的坐标线出现了细微的扭曲,像是被某种力量拉伸;
连桌上的钢笔都开始轻微晃动,朝着海沟的方向滚动。
“报告!海底有剧烈地质活动!”
声纳员小李的声音带着哭腔,双手在键盘上慌乱地敲击,指尖因紧张而发抖,
“不是地震 —— 地震波是横纵波同时传播,但这次只有纵波!
而且…… 而且声纳图显示,那片海底山脉在移动!”屏幕上,代表山脉的黄色区域正在移动。
喜欢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