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三起预告
会议室里,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惨白的灯光打在长条会议桌上,映照着每个人脸上难以掩饰的疲惫与焦虑。投影幕布上,并排展示着两位受害者的照片——时尚设计师林薇,钢琴家陈默。他们生前光彩照人,死后却成了凶手精心布置的、充满诡异仪式感的“作品”。现场照片被放大,那些刻意摆放的姿势,那些用不明颜料绘制的、扭曲而古老的符号,无声地诉说着凶手的嘲弄与癫狂。
萧悦知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无意识地转动着一支中性笔,目光却穿透了玻璃,落在窗外灰蒙蒙的城市天际线上。已经是第三天了,距离第二名受害者陈默遇害。线索像散落一地的珍珠,看似繁多,却缺少那根能将它们串联起来的主线。那枚最初的金属徽章,依旧沉默地躺在证物袋里,符号专家绞尽脑汁,也只能得出“疑似与某个已消亡的秘教有关,象征意义不明”的初步结论。匿名电话再无响起,那种被无形目光窥视的感觉却如影随形,尤其在深夜独自归家时,脊背总会窜起一丝寒意。
“根据现有证据,两起案件在作案手法、现场布置风格上高度一致,可以并案处理,定性为系列仪式杀人。” 队长李振国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凶手具有极强的反侦察能力,现场清理得非常干净,没有留下任何生物痕迹。其心理画像显示,此人极可能拥有极高的智商,表现欲与控制欲极强,可能存在某种宗教信仰或哲学层面的偏执。”
“仪式……” 萧悦知低声重复着这个词,笔尖在摊开的笔记本上轻轻点着,“林薇的设计工作室,陈默的琴房……这两个地点看似毫无关联,社会阶层、职业圈子也完全不同。凶手选择他们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坐在她对面的老张,队里的技术骨干,推了推眼镜:“我们排查了两位受害者的通讯记录、财务状况、社会关系网,目前没有发现明显的交叉点或共同仇家。就像……就像是从茫茫人海中随机挑选的一样。”
“随机?” 萧悦知蹙眉,“我不相信是随机。这种精心的布置,这种带有明确指向性的符号,绝不可能是随机行为。一定有我们还没找到的连接点。”
她脑海中再次浮现出叶枫临那张令人捉摸不透的脸。在咖啡馆那次短暂的会面,他提供的关于陈默可能遇害的“模糊信息”,虽然语焉不详,却精准地预言了悲剧的发生。他是什么人?为什么知道这些?他的目的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像藤蔓一样缠绕着她,带来不安,也带来一种奇异的、被牵引的感觉。
散会后,同事们各自忙碌起来,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低沉的讨论声交织成刑警队日常的背景音。萧悦知没有动,她依旧盯着那两起案件的资料,试图从那些冰冷的文字和图片中,捕捉到一丝被忽略的灵光。
凶手的符号……古老结社……认知重构……
叶枫临……神秘线人……若即若离的指引……
还有她自己……那被触动的、模糊的童年记忆……
这些碎片在她脑中盘旋、碰撞,却始终无法拼凑出完整的图案。一种罕见的无力感攫住了她。作为刑警,她习惯于依靠证据和逻辑,但在这个案子里,她感觉自己像是在浓雾中行走,每一步都踩在虚空里。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打断了她的思绪。是一个未知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只有简短的三个字:
“老地方。”
心脏猛地一跳。是叶枫临。
这个“老地方”,指的就是他们初次见面的那家偏僻咖啡馆。他再次出现了,像幽灵一样,总是在她陷入僵局的时候。
萧悦知几乎没有犹豫,抓起外套和车钥匙,跟李队打了个招呼说要再去陈默家附近走访一圈,便匆匆离开了警局。她知道自己这种行为带着风险,甚至有些违规,但叶枫临是目前唯一能提供非常规线索的渠道,她不能放过。
驱车穿过依旧喧闹的市区,那家名为“边缘”的咖啡馆坐落在一条僻静的、种满梧桐树的老街尽头。午后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推开沉重的木门,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咖啡馆内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豆的醇香和旧书籍特有的气味。
叶枫临还是坐在上次那个靠窗的角落位置,面前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黑咖啡,手里正翻着一本厚厚的、封面是皮革质地的旧书。他今天穿了一件深灰色的薄毛衣,衬得他侧脸的线条更加清晰利落。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到萧悦知,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仿佛早已料到的笑意。
“萧警官,很准时。”他合上书,随手放在一边。书的封面没有任何标题。
萧悦知在他对面坐下,直接开门见山:“我没时间跟你绕圈子。找我什么事?又有‘预言’?”
叶枫临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慢条斯理地端起咖啡杯,抿了一小口,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你看上去很累,萧警官。压力很大?”
“拜你所赐,”萧悦知语气生硬,“或者说,拜你提供的那些真假难辨的信息所赐。叶枫临,你到底是什么人?你为什么会对这个案子这么了解?”
“我是谁并不重要,”叶枫临放下杯子,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重要的是,悲剧还在继续。而你们,似乎还没有找到关键。”
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那里面不再有之前的慵懒和玩味,而是透着一丝凝重。“听着,我没时间每次都跟你们玩猜谜游戏。凶手不会停下,他的‘作品’需要不断补充,才能完成最终的‘图景’。”
“最终的图景?”萧悦知捕捉到这个词,“什么图景?那些符号代表的到底是什么?”
“那是一种语言,一种非常古老、非常偏门的认知语言。”叶枫临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已知的现代组织,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一些试图探索人类意识边界的秘密结社。他们认为,通过特定的符号、仪式和情境,可以‘重构’人的认知,触及潜意识的深渊,甚至……唤醒某种沉睡的东西。”
他的解释与符号学专家的初步判断部分吻合,但更加具体,也更加……危险。萧悦知感到后背一阵发凉。“唤醒什么?”
叶枫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话锋一转:“前两个符号,分别代表‘表象’与‘共鸣’。林薇,死于她创造‘表象’的地方;陈默,死于他引发‘共鸣’的领域。凶手在按照某种特定的序列进行他的‘创作’。”
序列……萧悦知脑中飞速运转。如果存在序列,那么下一个目标,下一个符号……
“第三个符号是什么?下一个目标是谁?”她急切地问,身体也不自觉地前倾。
叶枫临看着她,眼神复杂,那里面似乎有怜悯,有一丝挣扎,还有一种更深沉的、萧悦知无法读懂的情绪。“水。”他轻轻吐出一个字。
“水?”萧悦知一愣,“什么意思?”
“下一个符号,与水有关。流动的,包容的,也是……吞噬的。”叶枫临的语速很慢,仿佛每个字都带着重量,“凶手会选择与水密切相关的地点,完成他的第三次‘仪式’。时间……很快,可能在四十八小时内。”
“地点呢?目标呢?更具体的信息!”萧悦知追问。四十八小时,时间紧迫。
叶枫临却摇了摇头,靠回椅背,恢复了那种略带疏离的姿态:“我只能看到模糊的指向。水……可能是河流,湖泊,喷泉,或者是……海洋馆?目标的身份我也无法确定,但感觉……与‘引导’或‘倾听’有关。或许是一位教师?一位心理咨询师?一位……导游?”他给出的范围依旧宽泛,像是在迷雾中又添了几盏飘忽不定的灯。
萧悦知紧紧盯着他,试图从他脸上找出撒谎或隐瞒的痕迹。“你为什么知道这些?你和他是一伙的吗?还是在玩什么危险的游戏?”
叶枫临迎着她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我说过,我只是一个观察者。一个不希望看到更多无谓死亡的观察者。信不信由你,萧警官。”他拿起那本旧书,站起身,似乎准备离开,“消息已经带到,怎么做,是你们警方的事情。祝你好运。”
看着他走向门口的背影,萧悦知猛地站起来:“叶枫临!你每次出现都只说一半,把我们当棋子吗?你到底在隐藏什么?”
叶枫临的脚步顿住,却没有回头。风铃因为他推门的动作再次响起,他的声音混合着门外的风声,显得有些飘忽:“有时候,知道得太多,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当真相可能触及你自身的时候。”
门轻轻合上,他的身影消失在梧桐树的阴影里。
萧悦知站在原地,胸口因激动而微微起伏。又是这样!每次都是这样!留下一个模糊的预告,引发一片混乱,然后抽身离去。他像是一个熟练的垂钓者,而她,就是那条被诱饵吸引,却始终咬不住钩的鱼。
但愤怒归愤怒,职业素养让她立刻冷静下来。她迅速拿出手机,拨通了李队的电话。
“李队,是我,悦知。有新的线报……”她简要将叶枫临的预警汇报了一遍,重点强调了“水”和“四十八小时”这两个关键信息,隐去了叶枫临的名字,只说是“之前提供过线索的匿名线人”。
电话那头,李振国沉默了几秒,显然在消化这个信息。“水?范围太大了。而且,线人的可靠性……”
“我知道存在风险,李队,”萧悦知语气坚决,“但前一次他的预警应验了。我们不能拿潜在受害者的生命去赌。我建议,立刻排查全市所有与水相关的大型公共场所和特定职业人群,尤其是可能符合‘引导’、‘倾听’特征,并且与之前两位受害者可能存在某种我们尚未发现的间接联系的人。”
回到警局,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起来。尽管对线报来源存疑,但系列杀人案的压力让警方不敢放过任何可能性。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城市地图被调出,所有大型水体、水上乐园、游泳馆、海洋馆、大型喷泉广场等位置被一一标注。同时,户籍和社保系统被调动起来,开始筛选符合“教师”、“心理咨询师”、“导游”等职业特征,并且在年龄、社会阶层上与之前受害者有一定类比性的人员名单。
工作量是巨大的。会议室变成了临时指挥部,电话声、键盘声、讨论声此起彼伏。萧悦知和同事们埋首在堆积如山的资料中,试图从海量的信息里找到那根关键的针。
“城西海洋世界,拥有全市最大的水族箱。”
“滨河公园的音乐喷泉,每晚吸引大量游客。”
“几位知名的心理咨询师,他们的诊所或工作室位置……”
“资深导游,特别是负责市内水系旅游线路的……”
一条条信息被汇总,又一条条被分析、排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天色从明亮变为昏黄,又渐渐染上墨色。霓虹灯次第亮起,城市的夜晚降临。
萧悦知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端起已经冷掉的咖啡喝了一口。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白板上粘贴的两位受害者的详细信息。林薇,服装设计师;陈默,钢琴家。他们都属于艺术相关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在进行一种“创造”和“表达”。
那么,按照叶枫临暗示的序列,“表象”(林薇),“共鸣”(陈默),下一个“水”……应该对应另一种特质。
“引导”?“倾听”?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林薇的社会关系栏上划过,上面记录着她的朋友、同事、客户……
突然,一个名字跳入她的眼帘——苏晴。备注是:知名心理专栏作家,偶尔接受咨询,林薇的好友兼形象顾问。
心理专栏作家……这算是一种“引导”吗?而且,与“倾听”相关。
萧悦知立刻坐直身体,在电脑上快速查询苏晴的详细信息。苏晴,28岁,毕业于名牌大学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专栏拥有大量读者,偶尔会在一些高端沙龙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她不仅与林薇关系密切,而且,萧悦知在交叉对比陈默的社会关系时,发现陈默生前曾参加过一场由某心理咨询中心举办的艺术疗愈沙龙,而那场沙龙的主讲人之一,赫然就是苏晴!
找到了!
一个明确的连接点!
虽然还不能确定苏晴就是目标,但她同时与两位受害者存在间接关联,并且职业特性符合“引导”与“倾听”,这可能性大大增加。
“李队!”萧悦知立刻将自己的发现汇报,“苏晴,心理专栏作家,她同时认识林薇和陈默!而且她的职业……”
李振国快步走过来,看着屏幕上的信息,眉头紧锁。“苏晴……立刻查她的住址、工作地点,以及近期公开活动安排!通知外勤组,准备对她进行保护性布控!”
信息很快反馈回来。苏晴的工作室位于市中心一栋高档写字楼,她本人居住在城北一个安保严密的高级公寓。她最新的公开活动,是明天下午在市科技馆附属的海洋科技展区,有一场关于“压力管理与情绪疏导”的公益讲座。
海洋科技展区!
“水!”萧悦知和李振国几乎同时脱口而出。
科技馆的海洋科技展区,拥有大型的水族展示箱模拟深海环境,这完全符合“水”的元素!而讲座的主题“压力管理与情绪疏导”,正是一种“引导”和“倾听”!
“目标很可能就是苏晴!地点是科技馆海洋科技展区!时间明天下午!”李振国当机立断,“立刻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悦知,你负责协调现场布控,绝对不能让她出事!”
警队立刻高速运转起来。外勤人员被分批派往科技馆进行先期勘察,熟悉环境,寻找可能的伏击点和疏散路线。技术组开始调试监听和监控设备。谈判专家和心理侧写师也被召集,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萧悦知感到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着。既有找到明确目标的振奋,也有对即将可能发生的对决的紧张,更有对叶枫临那精准得可怕的“预言”的深深忌惮。他到底是谁?为什么能如此清晰地“看到”凶手的行动轨迹?
在前往科技馆进行先期部署的车上,萧悦知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夜景,城市的光怪陆离在她眼中变得有些虚幻。她拿出手机,找到那个之前发来“老地方”的未知号码,编辑了一条短信:
“科技馆,海洋展区。你知道多少?”
消息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
她收起手机,深吸一口气,将杂念压下。无论叶枫临是神是鬼,眼下最重要的,是阻止第三起谋杀,保护苏晴的安全。
科技馆在夜晚显得格外寂静宏伟。巨大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周围建筑物的灯光。萧悦知和先遣小队走进已经闭馆的科技馆内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海洋科技展区。
穿过幽暗的通道,步入展区的那一刻,连萧悦知都忍不住微微屏息。巨大的弧形水族箱占据了整面墙壁,幽蓝的海水在内部缓缓流动,各种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海鱼在珊瑚丛中穿梭,灯光透过水体,在周围投下晃动不安的光影。静谧,深邃,带着一种来自深海的神秘与压迫感。这里确实是一个……进行某种“仪式”的绝佳场所。
队员们开始按照计划安装设备,检查各个角落。萧悦知站在那巨大的水族箱前,看着里面悠游的生物,玻璃反射出她略显苍白的脸孔和紧抿的嘴唇。
水……流动,包容,吞噬。
凶手会在这里,以怎样的方式,完成他的“作品”?
那个隐藏在暗处的、代号“父亲”的阴影,他的触角,是否已经伸到了这里?
而她自己,那被触动的童年记忆,与这一切,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令人不安的联系?
叶枫临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再次在耳边响起:“当真相可能触及你自身的时候……”
萧悦知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她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扫过这片即将成为战场的幽蓝空间。
无论如何,她必须守住这里,守住下一个可能的受害者。这不仅是一场抓捕凶手的行动,更是一场与未知命运、与自身迷雾的较量。
夜幕深沉,科技馆外,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而馆内这片幽蓝的“深海”之下,暗流正在悄然涌动。预告已经发出,舞台已经搭好,只等主角登场。
喜欢本心即可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本心即可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