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周的适应期过后,各科课程逐渐步入正轨。高一(一)班的学习氛围浓厚,尤其是在两位“学神”的无形带动下,连课间的讨论都常常围绕着难题展开。
周二的数学课,讲课的是位经验丰富的退休返聘老教师,姓赵,以思路刁钻、善于启发学生而闻名。一堂课接近尾声,他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道综合性的函数与几何结合题,难度明显超出了当前的教学大纲。
“同学们,这道题有点超纲,算是给大家的一个小小挑战。谁愿意上来试试思路?”赵老师推了推老花镜,笑眯眯地扫视全班。
教室里安静了一瞬。不少同学皱着眉头苦思,有的已经开始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但似乎都卡在了某个地方。
赵老师的目光在教室里转了一圈,最后落在了第三排中间:“顾言澈同学,你来试试?”
顾言澈闻声起身,步伐沉稳地走上讲台。他拿起粉笔,几乎没有停顿,便在黑板上写下了清晰的解题步骤。他的思路简洁明了,逻辑严谨,用了最标准的代数方法,一步步推导,最终得出了正确答案。
“很好,步骤清晰,答案正确。”赵老师满意地点点头,目光又转向正托着腮,若有所思地看着黑板的苏念晴,“苏念晴同学,你来看看顾同学的解法,有什么想说的吗?”
苏念晴站起来,走到讲台边,站在顾言澈身旁。她仔细地看着黑板,明亮的眼睛眨了眨,然后拿起一根粉笔,在顾言澈解答过程的旁边,画了一个简洁的辅助图形。
“赵老师,顾同学的解法当然没问题。”苏念晴声音清脆,带着笑意,“不过,如果从这里引入一个几何视角,构造这个直角三角形的话……”她一边说,一边用粉笔轻轻点着图形,“我们可以看到,这条斜边的长度,其实就是函数值的两倍。这样,只需要一步简单的勾股定理,就能直接得出结果,可以省去中间的三步代数变换。”
她的思路巧妙地将数形结合,让复杂的代数问题瞬间变得直观起来。台下有同学发出了恍然大悟的低呼。
顾言澈站在她身边,微微侧头,专注地看着她画的图形和补充的说明。他的眼神里没有被打断或被质疑的不悦,反而流露出一种认真的思索和欣赏。
苏念晴讲解完,放下粉笔,下意识地侧身想去拿顾言澈刚才用的那半支粉笔,想在他过程的某一处做一个标记。她的手伸过去,恰好顾言澈也正要将粉笔放回讲台的粉笔槽。
两人的手指,在空气中不经意地轻轻触碰。
微凉的指尖触碰到温热的皮肤,虽然只是一瞬,却像一道微弱的电流,同时穿过两人的指尖。
苏念晴的心跳莫名漏跳了一拍,手指像被烫到一样迅速缩了回来。她甚至能感觉到顾言澈的手指也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讲台下的同学们都沉浸在苏念晴提供的精妙解法中,并未注意到这个短暂的小插曲。只有站在近处的赵老师,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
“妙啊!”赵老师击掌赞叹,“苏同学这个几何切入的角度非常巧妙,体现了很好的数学直觉!顾同学的方法严谨,苏同学的方法灵巧,都是非常好的思路!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做题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苏念晴微微吸了口气,压下心头那点异样,脸上重新挂上明媚的笑容,和顾言澈一前一后走回座位。坐下时,她的手臂又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校服袖子,那种微妙的触感似乎还停留在指尖。
她忍不住用眼角余光瞥向顾言澈,见他依旧是一副八风不动的样子,正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苏念晴刚才说的简便方法,仿佛刚才那瞬间的触碰只是她的错觉。
但苏念晴知道,不是错觉。那种细微的、陌生的心悸感,是真实存在的。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指尖,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这个和她一起长大、熟悉得如同左右手一样的邻座,原来也是一个……异性。他们之间那向来被视为“零距离”的亲密,似乎在这一刻,被赋予了某种全新的、让她有点心慌意乱的含义。邻座的距离,原来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并排而坐,还可以是……负十厘米的心跳加速。
喜欢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