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涯进入最后半年,毕业的钟声即将敲响。在收获了顶刊论文和国际奖项的荣耀之后,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摆在了顾言澈和苏念晴面前:博士毕业后,路在何方?这是他们学术生涯乃至人生道路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
得益于出色的研究成果和极高的学术声誉,猎头的邮件和来自世界顶尖机构的橄榄枝纷至沓来,提供了多元化的、极具吸引力的选择。这些机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学术界之路:包括mIt、Stanford、cambridge等顶尖学府的博士后职位邀请,以及几所知名研究型大学(如Uc San diego、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助理教授(tenure-track)面试机会。这条路意味着继续在学术前沿深耕,追求独立研究和教书育人的理想,但竞争激烈, tenure(终身教职)考核压力巨大。
2.工业界之路:多家顶级科技公司(如Google AI、deepmind)的生物计算部门,以及大型药企(如辉瑞、基因泰克)的研发中心抛来了橄榄枝,职位是高级科学家或研究员。这条路通常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酬、更丰富的资源以及将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平台,但研究自由度可能相对受限,更偏向目标导向。
3.交叉研究机构:例如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艾伦脑科学研究所(Allen Institute)等着名交叉学科学术机构也发出了邀请。这些机构提供独特的多学科合作环境和顶尖的平台支持,是延续他们当前研究模式的理想场所。
面对这些幸福的烦恼,顾言澈和苏念晴再次展现了他们标志性的理性与默契。他们没有各自为政,盲目追逐看似最优的个体机会,而是将这个问题视为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联合优化问题。
他们利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在公寓的白板上开始了系统的决策分析。首先,他们列出了选择职业路径需要考虑的核心维度:
1.学术兴趣与发展:该职位是否能延续并深化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提供多大的学术自由度和发展空间?
2.地理位置与生活品质:工作地点是否宜居?是否有利于他们共同的生活规划(包括刚刚购置的公寓)?能否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3.职业平台与资源:机构能提供怎样的科研支持、团队氛围和长期发展潜力?
4.家庭与关系: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必须确保双方能在同一地域或便捷通勤的范围内,避免长期异地。这是他们决策的底线和前提。
然后,他们将所有有吸引力的机会列出来,逐一对照这些维度进行打分和评估。这个过程充满了深入的讨论和权衡。
mIt的博后机会很好,可以跟诺奖得主继续深入课题,但波士顿的生活成本很高,而且助理教授职位竞争会非常激烈。顾言澈分析道。
Google AI的职位薪酬很高,研究方向也相关,但担心工业界的研究节奏和发表压力会让我们失去一些自由探索的乐趣。苏念晴表达了自己的顾虑。
EpFL的助理教授职位很有吸引力,学术环境好,但意味着我们要离开波士顿,适应全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我们刚安顿下来的家……
博德研究所的交叉研究氛围是最接近我们现在的模式的,但不确定其长期稳定性如何。
他们像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一样,客观分析每个选项的利弊,坦诚交流彼此内心的偏好和担忧。有时会有分歧,但总能通过更深入的分析和沟通达成共识。例如,苏念晴可能更倾向于学术界的自由,而顾言澈则对工业界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潜力感兴趣。但他们最终意识到,无论选择哪条路,保持彼此紧密的合作关系、维持交叉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他们长远发展的最大优势。
经过数轮深入的探讨和模拟推演,他们逐渐排除了那些可能导致地理分隔或与核心研究兴趣偏离的选项。最终,他们的选择聚焦在两个最优解上:
选项A:共同接受博德研究所提供的联合研究员职位。该所毗邻mIt和harvard,可以提供世界顶级的交叉研究平台,让他们继续现有的合作模式,且无需离开已经熟悉的波士顿圈。
选项b:顾言澈接受west coast某顶级生物科技公司的理论研究负责人职位,同时苏念晴接受附近一所顶尖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助理教授职位。这样既能结合学界和业界优势,又能保证在同一地区生活。
面对最终的两个选项,他们再次进行了终极权衡。选项A能最大化当前的合作连续性,学术自由度更高;选项b则提供了学界与业界结合的新体验,可能带来更广阔的应用视野和职业发展路径。
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他们再次漫步在查尔斯河畔。望着对岸的万家灯火,回顾在波士顿五年多的点点滴滴,最终达成了共识。
波士顿有我们刚刚建立的家,有最好的合作者网络,博德的平台能让我们把现在的势头保持下去。苏念晴轻声说。
嗯。稳定性、连续性,以及最大化我们合作的优势,是现阶段的最优选择。顾言澈握住她的手,west coast的机会很好,但变动成本更高。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未来的备选路径。
就这样,在理性分析与情感共鸣的共同作用下,他们做出了博士毕业后的第一个重大共同决策:接受博德研究所的联合聘用,继续留在波士顿,在顶尖的交叉学科平台上开启他们的博士后生涯。
这个决定,不是简单的妥协,而是基于对自身优势的清晰认知、对共同未来的长远规划后得出的战略选择。它再次证明了他们的关系不仅是情感的联结,更是高度理性、互利共赢的生命共同体。站在职业的十字路口,他们携手选择了一条最能发挥彼此优势、最能延续他们共同梦想的道路。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只要方向一致,并肩同行,便无所畏惧。
喜欢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