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忙碌中总算是来到了年假,今天是小年,林璟宣早上睡了个好觉,逗弄了一会林大宝之后就来到了自己好友的院子。
东厢院的格局和他们现在住的院子是一样的,书房在左侧,张升胜听见林璟宣过来就站起身来在门口等着他。“进之兄,外面冷快进屋吧”林璟宣忙把张升胜推到屋里,“还有二十天就会试了,你可得好好注意身体”。
林璟宣感受了一下屋子的温度,感觉还可以这才放下心来。“我在这里吃的好睡的好,一切都好,你就不要担心了”。张升胜对于好友的关心很是感激。
“那就好,有什么缺的你就说哈,不用跟我们客气,现在你就是我们家最重要的,要保障好你的生活嘛”林璟宣笑笑。
“好好好”张升胜也开怀大笑。
“要是高兄也在就好了,我们三个就齐了”林璟宣想起当时在县学的日子,“高兄今年上了乡试副榜,再过三年肯定能考中的,他可是对下一届的乡试势在必得呢”张升胜也希望好友能尽快考上。
“那就好,想来高兄很快就能考上了。对了,你这几日学的怎样,前段时间太忙了我都没顾上你,以后你要是有什么问题就可以问我,从今日起我能休息十几天呢”。
“这些时间我倒还真积攒了一些题要问你呢,看你忙我就没好意思问,这会刚好”张升胜说着就从桌子上拿出一张纸,林璟宣一看,好家伙,这么多呢。
《问:〈禹贡〉导山导水,何以别之?其于治平之道何涉?》,这道题出自儒家经典《尚书》中的《禹贡》篇,该篇记载了大禹划分九州、治理山河的功绩。其中“导山”(疏通山脉)和“导水”(疏导河流)是核心内容。
“我曾在翰林院的藏书楼中看到过有关于治水的典籍。以我之见,答此题,可分三层,由表及里,方见格局。第一层:释其别——辨明“导山”与“导水”之本。
“导水”在‘治’。水患为民生之直接大患,故禹疏九川,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而排淮泗。“导山”在‘理’。山脉为州域之骨架,禹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旨在划九州、定疆域、明贡赋。
第二层:究其联——阐明二者相辅相成之系:“导山”与“导水”绝非孤立。山为水之纲,水为山之络。不治山,则水之源不清,土不固;不治水,则山之利不显,地不宁。
第三层:通其道——上溯至“治国平天下”之旨:此即破题之眼,最为关键。圣人述《禹贡》,非仅为记地理,实乃托古喻治。“导水”象征“除弊安民”。为政者当如大禹治水,明察社会之“壅塞”,并予以疏导革除,使民心舒畅,天下安定。“导山”象征“建立纲纪”。治国不能仅靠临时应对,更需如大禹奠山,确立清晰的法度、官制、礼乐等国家根本大法,使尊卑有序,百业有章。
故《禹贡》之道,即“立法度以立其纲,施仁政以理其目” 的治平大道。二者兼备,则纲举目张,天下可治。后世为政者,当深体此意,于“导山”与“导水”二者,不可偏废。”
“这只是我的一点愚见,具体如何还得看你是怎么想的”听完好友的观点,张升胜顿时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人家见解怎么就这么独到呢,由浅入深,又一句中的。
“琢之,你的学问比起三年前是更好了,翰林院这么忙你也天天保持学习吗?”张升胜有点好奇。
“其实我刚进翰林院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忙,都是给大人们打打下手,有的时候一整套也没有什么正经事干,我就会去翰林院的藏书楼借书来读,那里面书很多,古籍也有不少,倒是便宜我了”林璟宣笑笑,他哪是什么爱读书之人啊,不过是无聊之时看书打发时间罢了,不过好像还有点效果。
“来我们再看第二题:州县积弊日深,其由安在?矫革之方,何者为先?”这种关于实际问题的题目,林璟宣因为还没有去到地方任职只能说是纸上谈兵了。
“朝堂上那些大人也常为此夙夜忧叹。你能想到胥吏、赋役,已是非常可以了。若是想入考官的青眼,还是要指出这痛处,只有找对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不是。州县积弊之总根源,在于:上下之情不通,考核之实不立……”
一上午的时间两人都在讨论问题,一直到下人叫两人吃饭才觉时间已到中午。“听琢之你这么一讲解,我真是受益匪浅啊,就像是井中之蛙见到了高台明月一般”。两人走在路上还在交谈。
“我这哪是高台明月啊,我曾有幸在潞州书院听过陆学士讲学,人家那才是精妙绝伦”林璟宣现在还能想起当时的情况,可以后来一直没有机会再去拜会一下陆学士。
张升胜平日里都在自己的院里吃饭,这次林璟宣在就和大家一块吃了,下午张升胜依旧是刻苦读书,林璟宣则是和媳妇整理各家的年礼。
说是一起,其实唐漓已经整理的差不多了,林璟宣拿起礼单,“我们在京中这才两年多,就结识了这么多人啊”。
林璟宣有些感慨,怪不得皇家到后来都会忌惮世家大族呢,人家在这里经营数十年,各种姻亲,师徒,上下级关系就覆盖了大多数朝中官员了。
“你瞧瞧这份礼单拟的怎么样?”唐漓见林璟宣盯着礼单不知道在想什么,就拍拍他的背,“阿漓做的足够好了,就是吏部卢郎中的礼再重一成吧,其余的我瞧着什么都不用改。”
今年年底就是三年一次的官员回京述职大典,到时候各地的官职自会发生变动,林璟宣想趁此外放,只能是去打点关系,好在这次凉州之行中他结识了卢郎中,对方应该对他的印象不错,林璟宣之前委婉的提过这方面的事,他也没有拒绝。
林璟宣自认他并不是那种完全不阿谀奉承之人,要想爬的更高,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往年只需要同僚们互送年礼就好了,今年因为林璟宣去了一趟凉州,又结识了不少的人,年礼这才多了起来。“幸好我们还有绘本的收入,不然光靠我的俸禄怕是连送节礼的钱都不够”林璟宣轻声嘟囔。
“京城居大不易啊”唐漓也发出了感慨。
喜欢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