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太阳刚爬过东边的山梁,就把热气泼在了玉米地里。我蹲在田埂上,看着爷爷佝偻着背,在齐膝高的玉米苗中间挪步,手里还攥着一把绿豆种子。
爷爷,您这是干啥?我忍不住喊他。刚浇过水的田埂软乎乎的,我踩着鞋套走过去,裤脚还是沾了层湿泥。玉米苗是上礼拜刚定苗的,株距行距排得整整齐齐,像列队的小兵,可爷爷偏要在两行玉米中间的空当里,弯腰刨出一个个指节深的小坑。
套点绿豆。爷爷头也不抬,捏起三粒圆滚滚的绿豆,丢进坑里,再用脚轻轻一碾,把浮土盖上去。他的动作很轻,像是怕惊扰了土里的虫,这沟里的地闲着也是闲着。
我看着那片被的玉米地,眉头不由得皱起来。两行玉米之间的空隙本就不宽,也就一胳膊长,现在塞进绿豆,等长起来还不得乱糟糟的?村里农技站的小张前阵子来指导,特意强调要保持通风透光,说种得太密会争养分。
您这样种不行吧?我蹲下来,看着那些被埋进土里的绿豆,玉米和绿豆挤在一块儿,不得打架啊?再说这地里看着多乱。
爷爷直起腰,用袖口擦了擦额角的汗。他的蓝布褂子后背已经被汗浸得发深,贴在脊梁上。乱才好。他笑了笑,露出牙床中间那颗镶的假牙,土这东西,怕闲着。你不给它找点活干,它就该生懒气了。
他指了指玉米苗根部的土:你看这玉米,现在看着精神,等再长高些,底下的根就铺得老宽。可它爱吃,就喜欢氮素那些养料,地里的劲儿不够,就得靠人追肥。
那绿豆呢?我追问。
绿豆是个好伙计。爷爷蹲下来,扒开一棵刚冒芽的绿豆苗给我看——两瓣嫩黄的子叶还卷着,像只刚出生的小鸟,它根上长着瘤子似的东西,能把天上的氮气变成养料存起来,就跟给玉米当小肥差似的,悄悄把肥送到玉米根底下。
我凑近了看,果然见绿豆苗细白的根须上,长着几个圆鼓鼓的小疙瘩,像是串在丝线上的珍珠。就这小疙瘩?我有点不信,能有那么大用处?
你别小看它。爷爷用手指戳了戳那些根瘤,这是老天爷给的好东西。以前没化肥的时候,咱祖祖辈辈就靠种豆子养地。收了豆子,根留在土里烂了,那地就格外肥,第二年种啥都长劲。
他又往远处指了指,西边那片地是按农技站说的方法种的,只栽了玉米,沟里光溜溜的,土被太阳晒得泛白,裂缝像蜘蛛网似的爬开。你看那片,爷爷说,看着整齐,可雨水一冲,土就顺着沟往下淌。套上绿豆,它的根能把土攥住,叶子还能挡挡太阳,不让土太干。
我还是觉得不踏实。明明可以把地整得干干净净,为啥非要弄成一锅烩?我悄悄跟在爷爷身后,看着他把绿豆种满了半亩地的玉米沟,心里直犯嘀咕:等秋收时,要是玉米长得不好,看您咋说。
没过多久,绿豆就蹿出了苗头。嫩绿色的茎秆顺着地面爬,叶子像一片片小爱心,把玉米行间的空地盖得严严实实。风一吹,玉米叶和绿豆叶沙沙地响,倒像是在说悄悄话。
可我还是觉得乱。尤其是浇过水之后,绿豆藤上沾着泥,有些还缠到了玉米秆上,看着就没西边那片纯玉米地清爽。有次小张来地里看苗情,走到套种的地块时,也忍不住咂嘴:大爷,您这种得也太密了,绿豆会跟玉米抢光照的。
爷爷只是笑:让它们挤挤,热闹。
小张摇摇头,又去看西边的地,临走时还跟我说:三秒,你爷爷这老法子跟不上趟了,等秋收你就知道了。
我把这话学给爷爷听,他正在给玉米追肥。手里捏着把尿素,往玉米根边撒,却绕开了绿豆苗。他懂啥。爷爷哼了一声,玉米嘴馋,得多喂点;绿豆不娇气,自己能找吃的。
入夏后雨水多,几场雨下来,地里的草疯长。西边那片纯玉米地,沟里的草长得比绿豆还高,我和爷爷薅了两天才清干净。可套种绿豆的这边,草却少得可怜——绿豆藤铺得密不透风,草芽刚冒头就被盖住了,根本长不起来。
你看,爷爷指着没草的沟里,绿豆还能当看门人,不让杂草占地方。
我这才发现,那些看似杂乱的绿豆藤,其实把土地捂得严严实实,土表湿乎乎的,一点都不板结。而西边的地,因为没东西遮挡,土被晒得硬邦邦的,浇水时水都渗得慢。
转眼到了秋收。先收玉米。我和爷爷拿着镰刀,从东头开始割。刚割了两垄,我就发现不对劲——套种绿豆的玉米,秸秆比西边的粗了一圈,叶子也更绿,玉米棒子沉甸甸的,把秆都压弯了,剥开外皮,玉米粒饱满得像珍珠,一排排挤得密不透风。
这玉米咋长得这么好?我惊讶地举着玉米棒,比西边地里的足足长了两指。
爷爷割着玉米,头也不抬:多亏了绿豆那个小肥差,氮素供得足。
等把玉米全收完,开始摘绿豆时,我更惊讶了。绿豆藤上挂满了豆荚,鼓鼓囊囊的,一捏就地裂开,蹦出绿莹莹的豆子。爷爷拿来个竹筐,我俩蹲在地里摘,不一会儿就摘满了一筐。最后过秤时,竟然足足收了十斤。
这绿豆不光没耽误玉米,还多收了这么多!我捧着秤盘里的绿豆,眼睛都亮了。
爷爷蹲在田埂上,吧嗒着旱烟笑:这就叫一分地出两分力。土不闲着,人就不白忙。
西边那片纯玉米地,收的玉米比这边少了小半袋,还因为中间薅草耽误了功夫,算下来反倒不如套种的地块划算。小张来帮忙拉玉米时,看着筐里的绿豆和堆成小山的玉米,挠着头说:大爷,还是您这老法子厉害,我回去得把这点记下来。
我回屋翻出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立体种植四个字。写完又觉得不够,又添了几句:玉米和绿豆套种,绿豆固氮肥田,利用空隙,抑制杂草,一水两收。
笔尖在纸上沙沙地响,我突然想起爷爷常说的话:地里的学问,不在书本上的条条框框里,在土坷垃里。他不懂什么光合作用,也不知道氮素转化的原理,可他凭着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的经验,把玉米和绿豆凑成了最好的搭档——就像村里的邻里,你帮我搭把手,我给你添点力,日子才能过得热热闹闹,有滋有味。
后来我在书上看到生态农业这个词,一下子就想起了爷爷种的那片玉米沟。原来那些看似杂乱的套种里,藏着最古老的平衡智慧——不是把土地当成只会产出的工具,而是当成有呼吸、有脾气的伙伴,你对它用心,它就给你回报。
喜欢三秒种大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秒种大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