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夕阳把李家村祠堂的青石板染成暖红色,年度分红的最后一笔钱刚发完,祠堂门口却还围着不少村民。有人拿着分红信封小声嘀咕“今年比去年少了几十块”,有人对着公告板上的支出项皱眉头,刚才核账时的平静又多了几分细碎的议论,连风里都裹着点说不清的急躁。
三秒正收拾着账本和票据,听见议论声,手里的动作顿了顿。李建国站在台阶上,想开口解释,却被一个苍老的声音打断——李爷爷拄着拐杖,慢慢从人群后走了过来,棉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笃笃”的声响,不大的声音却让周围渐渐静了下来。
“吵啥呢?”李爷爷站在祠堂门口的老槐树下,抬头看了看渐沉的夕阳,又扫了眼手里攥着分红信封的村民,手里的烟袋锅子往拐杖上磕了磕,“咱聚在这儿分红,就只是为了比谁分得多、谁分得少?”
没人说话,村民们都看着老人。李爷爷慢慢走到公告板前,指着上面的“年度收支明细”,声音里带着点岁月的厚重:“你们看这账上的数字——开春买稻种,是三秒骑着电动车跑了三个农资店比出来的价;夏天请技术员,是春花熬夜查资料联系的农科所;秋天收土豆,是陈老五带着年轻人帮着体弱的人家扛麻袋。这每一笔支出、每一笔收入,背后都是大伙的辛苦,不是纸上的数字能算完的。”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刚才嘀咕的李老栓身上:“老栓,你去年冬天生病,是谁帮你家收的白菜?是合作社的人!你住院差钱,是谁帮你凑的?也是合作社的人!今年分红你少了几十块,可合作社给你家补了化肥差价,还发了两袋面粉,这些你咋不算算?”
李老栓的脸“唰”地红了,攥着信封的手紧了紧,低下头小声说:“我……我就是随口说说。”
“随口说说也不行,”李爷爷的声音软了些,却更有分量,“咱成立合作社,不是为了让大伙盯着手里的钱互相比,是为了让地里的收成更好,让日子更有盼头。你看二柱子,今年多得了七十块补的工时费,可他说以后要帮着记考勤;你看王二婶,为了让大伙领面粉,跟人争得面红耳赤,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让大伙过年省事。”
他抬起头,看着围过来的村民,夕阳的光落在他花白的头发上,镀上一层暖金色:“咱分红,不光是分多少钱,是分大伙这一年的辛苦——你流的汗、出的力,都在这分红里;更是分合作社的盼头——今年种土豆多收了,明年就能种玉米试试;今年请了技术员,明年就能学更多种庄稼的本事。这盼头,比手里的钱金贵多了。”
陈老五站在人群里,突然开口:“爷爷说得对!去年我垫了化肥钱,今年分红时扣了利息,可我看着地里的稻子长得好,心里比多拿几十块还高兴。咱合作社好了,大伙的日子才能好。”
“是啊,”春花也跟着说,“今年虽然有些村民分红少了点,可咱合作社攒了应急资金,明年要是遇到天灾,就能帮大伙扛过去;还留了技术投入费,能请技术员来教咱种经济作物,以后分红肯定能更多。”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之前的议论声渐渐没了。李老栓走到李爷爷身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爷爷,是我糊涂了,光盯着钱,忘了合作社的好。以后我再也不瞎嘀咕了,合作社有啥活儿,我第一个上!”
“这就对了,”李爷爷笑了,手里的烟袋锅子又冒起了青烟,“咱村人,就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分红的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可大伙一起攒下的盼头,能让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
夕阳渐渐沉到山后面,把村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祠堂门口的老槐树上,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附和老人的话。三秒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暖暖的——他知道,李爷爷的话,不仅让村民们明白了分红的意义,更让合作社的人心,靠得更近了。
后来,每次分红前,村民们都会先聚在祠堂门口,聊聊这一年的辛苦,说说明年的打算。没人再盯着分红的数字互相比较,更多的是商量着怎么把合作社办得更好,怎么让地里的收成再提高些。李家村的日子,也像这夕阳下的影子,稳稳地、慢慢地,朝着更红火的方向走。
喜欢三秒种大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秒种大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