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渠的最后一天,望海坡的晨雾还没散尽,老水渠就被乡亲们围得满满当当。新补的石墙泛着青灰色的水泥光泽,渠底的淤泥清得干干净净,连石头缝里的枯草都被抠了出来,渠边的杨树苗沾着露水,叶子绿得发亮。李大叔扛着铁锹,沿着渠边来回走了两趟,又用手摸了摸新砌的渠壁,指尖传来冰凉结实的触感,他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都准备好了没?水闸那边的王大爷说,再等半个时辰就能开闸放水了!”赵卫东拿着喇叭,站在渠头的土坡上喊,声音顺着晨风传到每个人耳朵里。草海的张大哥、刘叔,望海坡的王大伯、李建军,还有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拿着水桶、木盆,围着渠边站成一圈,眼里满是期待——这是望海坡和草海的老规矩,渠修好后要办“试水仪式”,盼着水流顺畅,庄稼丰收。
春花和小芳抱着一筐刚洗干净的土豆走过来,土豆个个圆滚滚的,沾着水珠,在阳光下闪着光。“这是俺们昨天从地里挑的新土豆,个头大,还结实,等会儿顺着水流下去,就像给水渠‘送喜’呢!”春花笑着说,把土豆分给身边的孩子,小石头接过一个,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生怕掉在地上。
三秒蹲在渠边,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在渠底的石头上画着圈,嘴里还念叨着:“等会儿水来了,得看看哪里有没有漏水,要是有缝隙,还得赶紧补。”他爹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吧,前几天技术员都检查过了,425号水泥凝得结实,肯定不漏。”三秒点点头,却还是忍不住往渠壁的缝隙处多看了几眼——这水渠他画了好几张图纸,从加宽到垫高,每一处都记在心里,比自家的鸡窝还上心。
“开闸啦!”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喊,大伙立刻安静下来,齐刷刷地朝着渠头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的水闸缓缓升起,浑浊的泉水顺着渠床流过来,一开始是细细的一股,很快就变得湍急,“哗啦啦”的水流声越来越近,像欢快的歌谣。
“来啦来啦!水来了!”小石头兴奋地跳起来,手里的土豆差点掉在地上。李大叔和赵卫东赶紧走到渠头,春花抱着土豆筐走过去,小心地把土豆一个个放进水里。第一个土豆刚碰到水面,就顺着水流滚了起来,表皮的水珠被冲掉,露出黄澄澄的颜色,像一条小小的银鱼,在水里欢快地往前跑。
“快放!快放!”乡亲们都喊了起来,春花和小芳加快了速度,一个个土豆跳进水里,有的顺着水流滚,有的在水面上漂了一会儿,又跟着水流往前跑,十几颗土豆在水里连成一串,看得人心里欢喜。王二婶站在渠边,双手合十,嘴里小声念叨着:“保佑水流顺畅,保佑今年庄稼丰收……”
水流越来越大,很快就漫过了渠底,朝着下游的方向流去。赵卫东沿着渠边跑,时不时停下来查看渠壁:“这边没漏!”“那边也挺好!”乡亲们跟着他一起跑,看到水流顺畅,没有一点渗漏,都欢呼起来。李建军跑到自家的土豆地边,看着水流顺着支渠流进地里,滋润着干渴的土壤,眼眶都有点发热——这水渠,终于又能好好浇水了。
三秒蹲在渠边,用手舀起一捧渠水,凑到嘴边尝了尝。水有点凉,带着点泥土的清香,比家里的井水还甘甜。他抬起头,朝着大伙喊:“比以前甜了!这渠通了灵气,以后浇地,庄稼肯定长得好!”
“真的?我也尝尝!”小石头跑过来,也舀了一捧水,尝了尝,立刻点头:“甜!比糖还甜!”孩子们都围过来,你一口我一口地尝着渠水,笑声在渠边回荡。老支书拄着拐杖,慢慢走到渠边,看着水流过渠床,又看着水里的土豆滚向远方,笑着说:“好啊,好啊,渠通了,灵气也通了,咱们两村的日子,也该越来越好过了。”
水流到草海的地界时,草海的乡亲们也早就等在那里。他们拿着水桶,把渠水舀进桶里,洒在自家的庄稼地里,嘴里喊着:“来水啦!来水啦!”赵卫东走过去,和草海的乡亲们握着手,笑着说:“以后咱们两村,又能靠这条渠浇地了,以后有啥难处,还一起扛!”
“对!一起扛!”草海的乡亲们齐声说,声音响亮,在山谷里回荡。
中午的时候,试水仪式结束了。乡亲们把水里的土豆捞上来,有的带回家,有的留在渠边,准备煮土豆吃。王二婶和春花在渠边支起了锅,把土豆放进锅里,又加了点盐和花椒,煮了起来。不一会儿,锅里就飘出了土豆的香味,引得孩子们围着锅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大家坐在渠边的树荫下,吃着热气腾腾的土豆,聊着天。陈老五拿着一个土豆,一边吃一边说:“这土豆蘸点辣椒面,比肉还香!要不是这渠修好,咱们哪能这么开心地吃土豆。”
赵卫东点点头:“是啊,这渠是两村的命根子,以后咱们得好好护着它,每年都来修一修,让它一直为咱们服务。”
“对!每年都修!”大伙都同意,纷纷说要把修渠的日子记下来,以后每年这时候,都来渠边看看,顺便办个小仪式,保佑水渠平安。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水渠上,水流泛着金光,像一条金色的带子,蜿蜒向远方。乡亲们收拾好东西,慢慢往回走。李大叔走在最后,回头望了望水渠,又望了望渠边的杨树苗,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有了这条渠,有了两村乡亲的互助情谊,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日子肯定会像这渠里的水一样,顺畅又甘甜。
喜欢三秒种大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秒种大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