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风带着凉意,吹得望海坡的杨树叶沙沙作响。草海的乡亲们收拾好行李,准备踏上归途——他们已经在望海坡住了半个月,帮忙收完土豆,又跟着巡查了几次水渠,把该叮嘱的注意事项都记在了心里。
李大叔家的院子里,堆满了刚装袋的土豆,黄澄澄的土豆从袋口露出一角,沾着新鲜的泥土。三秒正指挥着李建军和狗蛋,把土豆往马车上搬,两车土豆堆得像小山,用麻绳牢牢固定着,生怕路上颠簸掉下来。
“三秒,不用装这么多,够我们尝尝就行。”赵卫东走过来,想把车上的土豆往下搬几袋,却被三秒拦住了。
“表哥,这可不行。”三秒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说,“这土豆是水渠浇出来的,比往年甜,您得带回去给草海的老人孩子都尝尝,让他们也知道,这水渠不仅帮望海坡丰收,也记着草海的乡亲们。”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这里面还有特意挑的小土豆,煮着吃最面,老人孩子都爱吃。”
赵卫东看着三秒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不再推辞:“好,那我就收下了。回去我就让乡亲们把土豆分了,让大家都尝尝‘水渠的味道’。”
春花从屋里出来,手里提着几个布包,里面装着王二婶做的煎饼和咸菜。“表哥,这是我娘做的,您带回去,路上饿了吃。”她把布包递给赵卫东,又转向草海的其他乡亲,“张大哥、刘叔、小芳,谢谢你们这些天帮忙,以后有空常来望海坡玩。”
张大哥接过布包,笑着说:“一定来!等明年春天,草海的野花都开了,我带你们去山上采野花,还能挖野菜。”
刘叔也点点头:“是啊,到时候咱们再一起巡查水渠,看看咱们修的渠,是不是还像现在这么结实。”
小石头拉着小芳的手,舍不得松开:“小芳姐,你下次来,一定要教我编草蚂蚱,上次你编的那个,我还放在床头呢。”
小芳笑着摸了摸小石头的头:“好,下次来一定教你,还带你去草海的湖边看鸭子。”
院子里的气氛热闹又带着点不舍,乡亲们互相说着话,把该叮嘱的、该约定的,都一一记在心里。老支书拄着拐杖,慢慢走到赵卫东身边,轻声说:“卫东,回去替我给草海的老人们问好,就说望海坡的乡亲们记着他们的好,等天冷了,我让孩子们给他们送点土豆干过去。”
“您放心,我一定带到。”赵卫东握着老支书的手,用力点了点头,“老支书,您也要多保重身体,冬天冷,别常去渠边,巡查的事交给我们年轻人就行。”
太阳渐渐升高,到了该出发的时候。乡亲们把行李搬上马车,赵卫东最后检查了一遍土豆,确保固定结实,才跳上马车。他坐在车辕上,回头望着望海坡的乡亲们,大声说:“冬天草海伐松木,我给你们送些做渠桩!渠边的杨树苗还小,用松木做桩,能护着渠壁,等明年春天,咱们再一起给水渠加道‘防护栏’!”
“好!我们等着!”望海坡的乡亲们齐声喊道,声音响亮,在山谷里回荡。
马车缓缓启动,三秒和小石头跟着马车跑了一段,一边跑一边喊:“表哥,路上小心!记得给我们写信!”
赵卫东回头挥了挥手,笑着说:“放心吧!到了草海就给你们写信!”
马车渐渐走远,望海坡的乡亲们还站在村口,望着马车消失在山路的拐角处,才慢慢往回走。李大叔看着地上剩下的土豆,笑着说:“明年咱们多种点土豆,等草海的乡亲们来,让他们带更多回去。”
春花点点头:“是啊,还要种点玉米和白菜,草海的乡亲们爱吃玉米饼,我跟娘学做玉米饼,下次他们来,让他们尝尝我的手艺。”
三秒则走到仓库门口,看着巡查表上的红勾,心里暗暗想着:冬天的时候,要把水渠的巡查做得更仔细,等草海的松木来了,就和乡亲们一起把渠桩安好,让水渠更结实,也让两村的情谊,像渠桩一样牢固。
日子一天天过去,望海坡的乡亲们依旧按规矩轮流守渠,巡查表上的红勾越来越多,偶尔还会出现“渠边除草”“修补小裂缝”的备注,每一笔都透着认真。三秒还把草海乡亲们的名字,也添在了巡查表的旁边,说:“虽然他们不在望海坡,但也是守渠的人,得把他们的名字记上。”
冬天很快就来了,望海坡下了一场小雪,渠边的杨树苗裹上了一层白霜,却依旧挺拔。一天早上,李大叔刚打开门,就看见远处的山路上,来了一队马车,马车上装着粗壮的松木,赵卫东坐在最前面的马车上,正朝着望海坡挥手。
“草海的乡亲们来了!”李大叔兴奋地喊了起来,乡亲们听到喊声,都赶紧跑了出来,有的帮忙卸松木,有的给草海的乡亲们递热水,有的则拉着他们的手,问长问短,院子里又热闹了起来。
赵卫东喝着热水,笑着说:“这些松木都是选的结实的,做渠桩最合适。咱们明天就开始安,争取年前把渠桩都安好,让水渠安安稳稳过冬。”
“好!明天就干!”望海坡的乡亲们齐声说。
接下来的几天,两村的乡亲们一起动手,把松木锯成合适的长度,再用铁锹挖好坑,把松木桩牢牢地埋在渠边,每根桩之间的距离都量得整整齐齐,还用水泥把桩根糊好,防止渗水。三秒拿着图纸,在旁边指挥,确保渠桩的位置准确,不影响水流。
安完渠桩的那天,乡亲们又在渠边支起了锅,煮了土豆炖肉,还蒸了玉米饼。大家坐在渠边,吃着饭,聊着天,看着渠边的松木桩,心里都充满了成就感。赵卫东看着松木桩,笑着说:“有了这些渠桩,水渠就更结实了,咱们两村的情谊,也像这些桩一样,牢牢固固,永远不断。”
“对!永远不断!”乡亲们齐声说,声音在雪后的山谷里回荡,格外响亮。
雪后的阳光洒在水渠上,洒在松木桩上,也洒在乡亲们的脸上。大家知道,这水渠不仅是灌溉的通道,更是两村情谊的纽带,它连接着望海坡和草海,连接着两村乡亲的心,这份情谊,会像渠里的水一样,永远流淌,永远延续。
喜欢三秒种大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秒种大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