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中学食堂的玉米粑订单稳定后,春花每天都要早起做两笼粑——一笼送食堂,一笼留着赶集卖。这天清晨,她刚把蒸笼架在灶上,往灶膛里添了些晒干的玉米芯,邻居王二婶就挎着菜篮路过,站在院门口往里瞅了瞅。
“春花,又做玉米粑呢?”王二婶笑着走进来,抽了抽鼻子,“这粑是甜,可咋总觉得少点啥?哦,是少了点烟火气!你是不是用玉米芯、稻壳这些软柴蒸的?要我说,柴火蒸的粑才香,尤其是松柴火,蒸出来能带着木头的清香味儿!”
春花手里的添柴棍顿了顿,抬头问:“二婶,柴火还能影响粑的香味?我一直觉得只要能把粑蒸熟就行,没挑过柴火。”
“咋不影响?”王二婶走到灶台边,指着灶膛里的玉米芯,“你看这软柴,烧得快,火劲也弱,蒸出来的粑只有玉米和小米的香;要是用硬柴,比如松木、栎木,火劲稳,还能把木头的香味渗进粑里,那才叫真好吃!我年轻时候跟你奶奶学做粑,她就特意捡松针引柴,松木疙瘩当主柴,蒸出来的粑,老远就能闻见香。”
春花听得认真,心里琢磨着——之前总想着从玉米、配方上改进,倒没注意过柴火这个细节。王二婶是看着她长大的,做了一辈子农家菜,说的肯定有道理。她赶紧问:“二婶,那松针在哪捡啊?后山是不是有?”
“后山的松树林里多着呢!”王二婶笑着说,“你捡些干松针当引柴,再找些晒干的松木枝当主柴,保证蒸出来的粑不一样。不过得早点去,别等露水干了,松针潮了不好烧。”
送走王二婶,春花看着灶膛里渐渐弱下去的火苗,心里打定主意:明天就去后山捡松针和松木枝,试试用柴火蒸粑,看看是不是真像二婶说的那么香。
第二天凌晨四点多,天还没亮透,春花就背着竹筐出了门。后山的小路满是露水,打湿了她的裤脚,有点凉,可她走得轻快。越往山里走,松树林的清香越浓,晨曦透过松树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松树林里,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干松针,踩上去软软的,像铺了层地毯。春花蹲下身,伸手抓起一把松针,干燥的松针带着淡淡的松香味,她把松针仔细地放进竹筐里,避开那些还带着潮气的。捡松针的时候,她还特意找了些手腕粗的干松木枝——这些松木枝是之前刮风刮断的,晒了大半个月,早就干透了,烧起来火劲稳,还能出香味。
没一会儿,竹筐就装满了松针和松木枝,春花背着沉甸甸的竹筐往回走,虽然累得气喘吁吁,可心里满是期待。回到家时,天刚蒙蒙亮,她赶紧把松针和松木枝分类放好,松针堆在灶边,松木枝劈成小段,码得整整齐齐。
准备做玉米粑时,春花先往灶膛里放进一把松针,用火柴点燃。松针很容易烧着,“噼啪”一声就窜起了火苗,淡淡的松香味随着烟雾飘出来,很快就弥漫了整个厨房。等松针烧得差不多了,她再放进几段松木枝,松木枝烧得慢,火劲很稳,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不像玉米芯那样忽明忽暗。
架上蒸笼,倒进调好的玉米小米浆,盖上盖子。随着温度慢慢升高,蒸笼里开始冒白雾,这次的香味和之前不一样了——除了玉米的甜香、小米的醇香,还多了股松木的清香味,三种香味混在一起,不浓不淡,刚刚好,闻着就让人心里发暖。
春花守在灶台边,时不时往灶膛里添一段松木枝,确保火劲稳定。松木香慢慢渗进蒸笼里,透过缝隙飘出去,先是飘出院子,接着飘到街上。路过的张大爷牵着牛往地里走,闻到香味,忍不住停下脚步,朝春花家喊:“春花,你家今天做啥好吃的?咋这么香?带着股松树林的味儿!”
春花在厨房里应着:“张大爷,我用松柴火蒸玉米粑呢,等会儿蒸好了,给您送两个尝尝!”
“好嘞!”张大爷的声音里满是欢喜,“我就说这香味不一般,原来是松柴火蒸的,这可是好东西!”
没一会儿,蒸笼里的粑就蒸好了。春花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子,一股热气裹着混合香味扑面而来,她赶紧往后退了退,等热气散了些,才看清蒸笼里的玉米粑——这次的粑颜色比之前更深了点,是暖融融的金黄色,表面泛着油亮的光,凑近闻闻,松木香和甜香交织在一起,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她用筷子夹起一个,放在盘子里,等凉了点,咬了一口——玉米的甜、小米的颗粒感,还有淡淡的松木香,在嘴里慢慢散开,口感软而不黏,香味比之前更有层次,咽下去后,嘴里还留着松木香的余味,一点都不腻。
“太好吃了!”春花忍不住又咬了一口,眼睛都眯成了缝,“二婶说得真对,柴火蒸的粑就是不一样,这松木香太绝了!”
正吃着,送玉米粑到食堂的时间快到了,春花赶紧把要送的粑装在竹篮里,盖上干净的布,骑着小电驴往镇中学赶。路上,竹篮里的香味飘出来,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有个骑三轮车的大叔还特意放慢速度,问:“姑娘,你这竹篮里装的啥?这么香?”
春花笑着说:“是玉米粑,用松柴火蒸的,您要是喜欢,下次赶集可以去我摊子上买!”
大叔点点头:“一定去!这香味太勾人了!”
到了镇中学食堂,师傅接过竹篮,刚掀开布,就惊呼:“哎哟,今天的粑咋这么香?带着股松香味儿!”他拿起一个尝了尝,连连点头,“好吃!比之前的还好吃!这松香味儿渗进粑里,太绝了!我跟校长说一声,以后就定你家的粑,不换了!”
春花听了,心里乐开了花。从食堂回来的路上,她想着——原来做玉米粑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从选玉米、调配方,到选柴火,每一步都影响着粑的味道。之前总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可正是这些小事,才让玉米粑越来越好吃,越来越受欢迎。
接下来的日子,春花每天都去后山捡松针和松木枝,用松柴火蒸玉米粑。赶集的时候,她的摊子前总是围着很多人,大家都说“这粑带着松香味儿,太好吃了”“比别的摊子卖的香多了”。有时候,松香味飘得太远,还会有人循着香味找过来,问:“姑娘,你这松柴火蒸的玉米粑还有吗?我特意来买的!”
看着大家这么喜欢,春花心里满是欢喜。她知道,这松柴火蒸的玉米粑,不仅好吃,还成了她摊子的“特色”,让更多人记住了望海坡的玉米粑。而她也更加明白,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注重细节,用心对待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让更多人认可。
有天晚上,春花坐在院子里,看着灶边码得整整齐齐的松木枝,心里想着——望海坡有好玉米、好小米,还有后山的好松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只要用心利用这些资源,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就一定能让望海坡的农产品走得更远,让更多人尝到望海坡的味道,感受到望海坡的烟火气。
喜欢三秒种大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秒种大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