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阳光洒在望海坡的玉米地里,最后一茬玉米秆已经收割完毕,田垄间只剩下整齐的茬口,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玉米香。三秒蹲在田埂上,手里捏着一颗晒干的玉米粒,轻轻搓了搓,对身边的春花说:“你看这颗玉米,要是直接拉去粮站卖,一斤顶多八毛钱,只能当普通粮食;可咱把它磨成浆,做成玉米粑,一斤就能卖三块五,翻了四倍还多。一样的玉米,就看咱会不会变着法子用,能不能把它的价值挖出来。”
春花顺着三秒的目光望向不远处的仓库,那里堆着今年最后一批筛选好的玉米——是特意留出来做种子的,颗粒饱满,泛着金黄的光泽。她笑着说:“你说得太对了!以前咱种玉米,就想着收了卖钱,从来没想过还能做成粑、煮成水,甚至以后还能磨成粉做面条、做馒头。这一季玉米粑做下来,我算是明白了,咱望海坡的好东西不少,就是缺个‘转化’的法子。”
三秒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可不是嘛!就说这玉米须,以前咱都当废料扔了,现在煮成水,成了拉客的‘宝贝’;玉米叶以前也是烧火用,现在用来包粑,成了特色包装。啥东西只要肯琢磨,都能变废为宝,都能卖出好价钱。”
春花想起这一季做玉米粑的点点滴滴——从试做第一笼粑的忐忑,到接到农展会订单的紧张,再到看到大家分到盈利时的笑脸,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却也充满了惊喜。她忽然觉得,这颗小小的玉米,就像望海坡的日子,只要肯用心经营,肯主动改变,就能从普通的“粮食”,变成香甜的“好日子”。
“明年咱这么干,”春花眼睛亮了起来,掰着手指说,“第一,多种点甜玉米,就用今年留的好种子,再请农业专家来指导,保证玉米的品质;第二,除了玉米粑,咱再琢磨点新吃法,比如玉米面条、玉米馒头,甚至玉米糖,让玉米的吃法更多样;第三,把真空包装弄起来,不仅能卖到县城、贵阳,还能在网上卖,让更多人尝到望海坡的甜!”
三秒听得连连点头:“好主意!我还想着,明年可以把玉米地弄成‘采摘园’,让城里人来体验摘玉米的乐趣,再现场做玉米粑给他们吃,肯定受欢迎。到时候,玉米不仅能卖钱,还能带动村里的旅游,让大家都能赚到钱。”
两人站在田埂上,望着望海坡的方向,远处的山峦被夕阳染成了金色,近处的仓库里,玉米种子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虽然天气已经有些冷,可两人的心里却暖暖的,充满了希望。
“你说,要是咱把这些想法都实现了,望海坡会不会变得不一样?”春花忽然问。
三秒笑着说:“肯定会!到时候,望海坡的玉米会变成‘金玉米’,望海坡的日子会变成‘甜日子’,大家都会说,咱望海坡不仅有好山好水,还有好吃的玉米,有会过日子的人!”
春花忍不住笑了,她知道,三秒说的不是空想。这一季玉米粑的成功,已经让她看到了改变的可能——一颗普通的玉米,只要肯“转化”,就能变成不一样的价值;一个普通的村庄,只要肯“琢磨”,就能走出不一样的路子。
夕阳渐渐落下,两人并肩往村里走,影子被拉得很长。春花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明年一定要把这些想法都实现,让望海坡的玉米,不仅能甜在嘴里,更能甜在心里,让望海坡的日子,像这玉米粑一样,越来越香甜,越来越有盼头。
喜欢三秒种大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秒种大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