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的望海坡,梯田里的土豆苗刚冒芽,合作社就迎来了几位新社员——都是村里刚毕业的年轻人,想回村跟着大伙一起种土豆、闯市场。三秒领着他们来到牌楼下,没先讲章程,而是从柱上取下那把用了三十年的老锄头,递到年轻人面前。
“这把锄头,是我爷爷年轻时开荒用的。”三秒的手指拂过锄刃上的划痕,声音里满是回忆,“那时候望海坡还没这么多平整的地,爷爷就扛着它,一锄一锄地挖,一筐一筐地运石头,硬生生开出了三亩梯田。锄头上这些划痕,有的是碰在石头上弄的,有的是常年翻地磨的,每一道都记着咱祖辈怎么守着土地过日子。”
新社员里最年轻的小杨,伸手摸了摸锄柄,惊讶地说:“这柄子摸起来这么光滑,得用多少年才能磨成这样啊?”
“三十年。”三秒笑了笑,“我爷爷用它种了一辈子地,春天翻地、夏天除草、秋天挖土豆,从没闲着。后来他年纪大了,种不动地了,就把锄头交给我,说‘地是咱农民的根,锄头是咱的本分,就算以后日子好了,也不能丢了这个’。”
他举起锄头,指着牌楼上的木牌:“以前咱没合作社的时候,爷爷就常说,‘一家一户的地,就像散沙,聚不起来就没力量’。后来咱成立合作社,把零散的地凑在一起,统一种、统一卖,日子才慢慢好起来。这把锄头虽然现在不下地干活了,但它就像个‘老师’,每次有新社员来,我都要拿着它讲讲过去的事,让大伙知道,咱合作社能有今天,不是凭空来的,是靠一锄一锄的辛苦、一辈一辈的坚守换来的。”
爷爷拄着拐杖走过来,接过锄头,轻轻敲了敲地面:“孩子们,你们年轻,有文化、有想法,这是好事。但你们要记住,不管以后用多先进的机器种地,不管合作社发展多大,都不能忘了土地的好。这锄头能种出好土豆,靠的是力气和耐心;咱合作社能走得远,靠的是实在和规矩。”
小杨和其他新社员听得认真,纷纷点头。小杨说:“叔,爷爷,我以前总觉得种地没出息,想在城里找工作。现在听了这锄头的故事,才知道咱望海坡的土地里藏着这么多门道,以后我一定好好学,跟着大伙一起把地种好,把合作社办好。”
从那以后,这把老锄头就成了合作社的“教育工具”。每次有新社员加入,三秒都会拿着它讲开荒的故事、讲守地的道理;社员大会前,也会把它摆在显眼的位置,提醒大伙不忘本、守初心。有的时候,孩子们来合作社玩,也会围着锄头,听三秒讲爷爷的故事,小小的眼睛里满是敬佩。
陈老五看着这把锄头,笑着说:“以前谁能想到,一把老锄头还能有这用处?现在它不仅是个老物件,更是咱合作社的‘传家宝’,能让新来的人知道咱的根在哪,让老社员记着咱的本分。”
三秒把锄头重新挂回牌楼柱上,阳光照在锄刃上,泛着淡淡的光。他知道,这把老锄头虽然不再下地,但它的“新用”才刚刚开始——它会陪着合作社,把祖辈的坚守、土地的恩情,一代一代传下去,让每一个望海坡人都记得,自己是从哪来的,该往哪去。
喜欢三秒种大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秒种大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