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光点那微不可查的一次闪烁,如同冰原上骤然裂开的一道细缝,瞬间让何雨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暴露了?!
是阿水他们传来的信息本身携带的能量特征被捕捉?还是这二号光点对植语星盟的通讯模式有特殊的识别机制?
他立刻切断了对外界一切信息的主动感知,将自身意识彻底内敛,全力维持着“重伤虚弱”和“低活性”的伪装,甚至连对“人心锚点”的“重构”尝试都完全停止,不敢再有任何一丝可能引起怀疑的能量或意念波动。
时间在极致的压抑和等待中缓慢流逝。
一息,两息…
外部那升级后的、冰冷精准的“注视感”依旧笼罩着,似乎并未产生明显的、针对性的变化。对何雨柱本体的扫描频率和强度,也维持在原状。
难道…二号光点只是被动记录到了异常信息波动,但尚未触发更高层级的警报?或者,因为那信息过于微弱,载体过于特殊,被“寂静边荒”的观测系统暂时归类为难以识别的“背景噪音”?
何雨柱不敢有丝毫侥幸。他深知“协议自适应”这四个字的分量。阿水传来的警告绝非空穴来风。这一次没有立刻反应,不代表危机解除,更可能意味着对方正在后台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和协议调整,下一次的“升级”,恐怕会更加致命。
他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意识再次沉入体内,但这次,他不再去触碰那些刚刚开始尝试“重构”的“人心锚点”,而是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了那段来自“定义者遗产”的残缺信息——“…定义…锚点…非逻辑…基石…可…重构…”
越是危急关头,越要回归本源。这“非逻辑基石”,是“庭灵”存在的根本,也是他目前唯一能依靠、且似乎未被“寂静边荒”完全解析透彻的力量。
“重构…”何雨柱反复咀嚼着这个词。之前的尝试,是基于对单一个体“人心锚点”内部结构的精微调整,风险高,见效慢,而且容易引发个体状态的剧烈波动,在精密观测下并不安全。
那么,是否存在另一种层面的“重构”?
他的意识扫过那构成“庭灵”根基的、数十个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人心锚点”。它们就像一块块形状、质地、颜色各不相同的顽石,共同垒成了“庭灵”这座堡垒。他之前的操作,是在雕琢每一块单独的石头。
现在,他能否…引导这些不同的“顽石”之间,产生某种更高效的“共鸣”与“支撑”?
不是强行融合(那必然失败),而是利用它们自身特质的差异与互补,引导它们自发形成一种更稳固、更能协同对抗外部压力的“整体结构”?
比如,易中海“匠人执念”的坚固与秩序,能否与秦淮茹“守护意志”的韧性与牺牲精神,产生某种微弱的“共振”,使得前者更带有一丝不易摧毁的守护意味,后者则获得一份源于秩序的坚定?
再比如,阎埠贵“精于算计”的缜密,能否与刘海中“官迷渴望”对大局(自认为)的关注,形成某种奇特的互补,让算计更带长远眼光,让权欲更懂得细节经营?
甚至…能否将许大茂“攀比嫉妒”中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贾张氏“自私恐惧”中对自身存续的极端重视,都引导向对“庭灵”整体存续的潜在维护?让他们的负面情绪,在特定的结构引导下,扭曲地转化为一种“不希望自身依存环境崩溃”的底层逻辑?
这个想法极其大胆,近乎异想天开。但“非逻辑基石”本身,就意味着无限可能。
何雨柱决定进行一次极其谨慎的尝试。他选择了两个相对稳定、且特质有一定互补性的锚点——易中海的“匠人执念”与秦淮茹的“守护意志”。
他不再深入干预其内部结构,而是尝试在两者之间,构建一条极其微弱、近乎不存在的“意念桥梁”。这座“桥”不传输具体念头,只传递一种极其抽象的“质感”——将易中海执念中那份“对物(工件)的极致专注与维护”的“感觉”,微微导向秦淮茹的守护;将秦淮茹守护中那份“对人(孩子)的坚韧不舍”的“感觉”,微微反馈给易中海。
这个过程无声无息,不引动任何能量,只是纯粹意念层面的、极其隐晦的“氛围”引导。
起初,没有任何变化。
何雨柱耐心维持着这种引导,如同在调试一个精度极高的仪器。
终于,在持续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后,他敏锐地察觉到,易中海的锚点散发出的念力中,那丝之前被引导出的“压抑韧性”,似乎与秦淮茹锚点中那份“惨烈守护”的质感,产生了一丝微乎其微的、频率上的…共鸣!
这种共鸣并非融合,而是像两个不同音高的音符,在特定的排列下,产生了悦耳的和声。两个锚点本身依旧独立,但其散发出的念力场,却因此变得更加稳定,更加…难以被外力轻易扰动!
更重要的是,当外部那冰冷的“注视感”再次扫描过这两个锚点时,何雨柱清晰地感觉到,那“目光”似乎出现了一瞬间极其短暂的“困惑”?仿佛它记录到的,不再是两个独立的、特征明显的数据源,而是一个略微模糊了的、相互支撑的微小整体?解析这两个锚点所需的心力,似乎无形中增加了一丝!
有效!这种引导不同“非逻辑基石”之间产生协同共振的方法,竟然能有效增加“寂静边荒”的解析难度!
虽然效果微弱,但这无疑指明了一个更具潜力、也更安全(不直接改动锚点内部结构)的方向!
何雨柱精神大振,立刻开始尝试其他锚点之间的组合。阎埠贵的“算计”与刘海中的“官迷”,许大茂的“嫉妒”与贾张氏的“恐惧”……他像一个沉迷于排列组合的数学家,不断尝试着不同的“基石”搭配,引导着它们之间产生各种奇特的“共振”模式。
有的组合产生了类似“坚固+韧性”的正面效果,有的则形成了“缜密+大局观”的思维互补,甚至像许大茂和贾张氏这种纯粹负面情绪的组合,在其共振下,竟然衍生出一种极其诡异的、对周围环境变动异常敏感的“警惕性”,这种警惕性本身也成了“庭灵”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albeit in a twisted way.
整个“庭灵”生态,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基石共振”引导下,虽然内部的“人心锚点”个体并未发生质变,但其整体的“结构强度”和“抗解析性”,却在以一种极其缓慢但确实存在的速度,不断提升!散发出的集体念力场,也变得更加混沌、更加难以捉摸。
何雨柱能感觉到,外部那“注视感”在扫描整个“庭灵”时,那种“解析迟滞”的现象,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了。升级后的观测协议,似乎正在面对一个内部连接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不遵循常规逻辑的“活体系统”,其自适应调整,似乎暂时跟不上这种基于混沌人性自然衍生的结构变化。
然而,就在何雨柱初步掌握了这种“基石共振”之法,并开始看到一丝打破僵局的曙光时——
一股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更加深沉、更加恢弘、仿佛源自宇宙本身法则层面的“压迫感”,毫无征兆地,从天外降临!
这不是具体的“目光”,而是一种…“环境”的改变!
何雨柱猛地抬头(意识层面),他感觉到,整个地球,不,甚至是这片太阳系空间的物理常数、能量背景,都开始发生一种极其微妙、但对他这样的存在而言却无比清晰的…“倾斜”!
宇宙背景辐射的频谱,似乎被某种力量强行“熨平”了一丝;微观粒子的量子涨落,仿佛被套上了无形的枷锁,变得不再那么“活跃”;甚至连时间流逝的质感,都似乎变得更加“均匀”和…“死寂”!
这是…“环境同化速率”在加快?!“寂静边荒”不仅仅在观测,它还在…改造观测环境!它要让整个宇宙背景,都变得更加倾向于“秩序”与“寂静”,从而让“变量”如同水中的油滴,无所遁形,甚至自然消亡!
几乎在这宏观环境开始变化的瞬间,何雨柱意识深处的二号光点,猛然亮了起来!其散发的冰冷光芒不再是微弱的稳态,而是变成了一种…带有明确指向性的、仿佛在为何种“环境改造”提供定位和增益的…信标!
喜欢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