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咸阳宫宣室殿的灯火却依旧通明。扶苏负手立于窗前,眺望着远处依稀可见的皇家学院轮廓,白日里的兴奋与喧嚣渐渐沉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思考。
脑海中,今日在学院的所见所闻如同走马灯般一一闪过:电火花闪耀的狂喜、火油机的轰鸣、秦魂清脆的射击声、秦魄试射后的凝重、各位院长激动又疲惫的脸庞、学子们或狂热或菜色的面容……
一切都很好,甚至好得超乎他的预期。科技树在他的强力灌溉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抽枝发芽,甚至已经开始结出令人惊喜的果实。
务实、高效、目标导向……这被他一手塑造起来的科研氛围,确实极大地激发了创造力,催生出了杨永信、公输昂、韩广奇、杨慎行这等专注于攻坚的尖端人才。
但……为什么心底总有一丝隐隐的不安?总觉得这蓬勃发展的景象之下,似乎潜藏着某种不易察觉的隐忧?
他的思绪最终定格在电学研究所。那里是今日辉煌的顶点,却也像一面放大镜,照出了一些让他蹙眉的东西。
杨永信的团队成功发电,固然可喜。但除了杨永信本人,那些参与其中的学子、博士,他们对电学的基本原理真的理解透彻了吗?他们是在系统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探索,还是仅仅在杨永信这个“人形外挂”的驱使下,进行着重复性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操作?
他又想到其他学院。为了尽快出成果,很多新入学的学子,恐怕一进来就被投入到了具体的项目实践中,在一次次试错中摸索学习。他们可能很快掌握某项具体技能,能熟练操作某台机器,但对支撑这些技能和机器背后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恐怕缺乏系统性的、扎实的理解。
高精尖人才的突破固然重要,他们是捅破天花板的利矛。但一个帝国的科技实力,不仅仅取决于几个天才,更依赖于庞大而坚实的、掌握了系统科学知识的后备人才队伍!没有深厚的根基,长出来的大树再高,也容易夭折,难以持续。
如今皇家学院的模式,短期内效果显着,但长此以往,恐会造成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的严重脱节。大部分学子可能沦为高级技工,而非真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一旦现有的顶尖天才们老去或思路枯竭,整个帝国的科技发展就可能陷入停滞,甚至出现断层!
“这不是学院诸位院长之过,也不是学子们不努力……”扶苏喃喃自语,眉头紧锁,“这是朕过于强调‘务实’和‘速成’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朕的导向出了问题。”
隐患必须尽早消除,否则后患无穷!
想到这里,扶苏再也坐不住了。他快步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上好的宣纸,提起狼毫笔,蘸饱了墨汁,将自己心中的忧虑和初步的构想奋笔疾书下来。
“……重应用而轻基础,犹如筑楼于沙地,虽可速成,终难久持……”
“……当设系统之学制,分门别类,夯实数理化工之根基……”
“……鼓励基础理论之研究,与应用技术并重……”
“……编纂标准教材,建立考核体系,确保学子知识之系统与扎实……”
“……广开基础科学之公开讲座,惠及全院乃至天下有志学子……”
他一口气写了满满几大张纸,直到手腕酸麻,东方天际已微微泛白,才搁下笔,长长舒了一口气。
翌日清晨,胥坤如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宣室殿外准备伺候皇帝起身。却惊讶地发现殿内早已灯火通明,陛下竟然已经伏在书案前不知写了多久。
“陛下,您……”胥坤连忙轻手轻脚地进去,看到扶苏眼下的淡淡青黑,心疼不已,“您又是一夜未眠?龙体要紧啊!”
“无妨,想到些紧要事。”扶苏抬起头,眼中虽有疲惫,却更多是兴奋和清明,“胥坤,来的正好,吩咐下去,即刻传膳。另外,传朕口谕,召中书令李斯、尚书令陈平、工学院院长茅焦、化学院院长徐福、医学院院长李醯、农学院院长赵过、军事学院院长蒙恬、商学院院长吕轻侯、算学院院长张苍,还有……电学研究所副所长刘邦,即刻前往宣室殿议政!”
胥坤听到这一长串名字,尤其是最后竟然还有刚刚升任正三品一天的刘邦,心中暗暗吃惊。这几乎是皇家学院最高决策层的全员会议了!陛下如此兴师动众,看来昨夜所思,定然是关乎学院乃至帝国未来的大事!
他不敢怠慢,连忙应下,一边安排宫女伺候皇帝更衣洗漱,一边火速派人分头传旨。
半个时辰后,被点名的诸位帝国学界翘楚和一位“幸运儿”刘邦,陆续抵达宣室殿。
众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疑惑和好奇。陛下从未同时召见过所有学院高层,而且还是在这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中枢的宣室殿!两位兼任学院副院长的朝堂大佬中书令李斯和尚书令陈平也来了,更显得此事非同小可。
刘邦走在最后,心情更是忐忑又激动。按理说,以他现在的品级和资历,是绝对没资格参与这种级别会议的。他能猜到,陛下点名他来,八成是因为杨所长那个性子根本不适合这种场合,让他这个副手来代表电学研究所,同时也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认可和考验。
他进入大殿,只见各位院长三三两两站在一起,低声交谈,气氛严肃中透着一丝探寻。他自觉地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站定,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然而,工学院院长茅焦一眼就看到了他,笑着主动走过来打招呼:“刘副所长,来的早啊。”
刘邦连忙恭敬回礼:“茅院长好,下官也是刚到。”
茅焦的举动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尚书令陈平也微笑着走了过来:“这位便是电学研究所的刘副所长吧?昨日陛下还盛赞刘副所长协调有力,功不可没,果然是能臣干吏。”
就连一向持重的中书令李斯,也目光扫过刘邦,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虽未多言,但已是难得的认可。
一时间,刘邦这个本该是殿内地位最低的“新人”,反而成了一个小小的焦点。
刘邦心中暗喜,但面上却愈发谦恭谨慎,应对得体,既不卑不亢,又充分表达了对各位前辈上官的尊重,言谈举止圆滑周到,让人如沐春风,很快便与几位院长简单寒暄起来,初步融入了这个顶尖圈子。
又过了一小会儿,只听内侍一声高唱:“陛下驾到——!”
众人立刻停止交谈,整理衣冠,面向御座方向,齐齐躬身行礼:“臣等恭迎陛下!”
扶苏在胥坤的陪同下,步入宣室殿,登上御座。他目光扫过殿下济济一堂的帝国学术领袖,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
“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赐座。”
内侍们早已准备好锦凳,众人谢恩后,依序坐下。刘邦依旧选择了最末位的位置。
扶苏看着众人,开门见山:“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别无他事,便是要聊聊咱们的皇家学院,或者说,聊聊帝国未来学术科技之发展大计。”
他语气轻松,却让所有人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知道正题来了。
“今日咱们君臣便在这宣室殿中,畅所欲言,无需过于拘谨。朕已命御膳房准备了午膳,咱们有的是时间。事关帝国未来,朕想听听诸位最真实的想法,共同为帝国的学术科技未来,谋划出一条通天坦途!”
众人听完,心中大致明白了今日会议的议题,但范围太大,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殿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扶苏见状,便开始引导。他的目光首先投向了尚书令陈平。
“陈爱卿,”扶苏点名,“你身兼皇家学院副院长之职,虽不直接参与教学科研,但对学院整体运作、后勤保障了如指掌。就从你的角度先来聊聊,你眼中的皇家学院现状如何?有何长处,又有何……不足之处?”
陈平闻言,微微一愣。第一个发言?而且陛下直接点名,还特意点明了他“不直接参与教学科研”的特点?这开局有点出乎意料。通常这种场合,应该是中书令李斯先发言定调才对。
但他陈平是何等机敏之人,略一思忖,便已明白陛下的用意——陛下想先听一个相对“外部”和“务实”的视角。
他刚想站起身回话,扶苏的声音再次传来:“坐着说便可,今日不是正式朝会,不必拘礼。”
“谢陛下。”陈平再次拱手,沉吟片刻,组织语言道:“陛下,臣忝居皇家学院副院长一职,确如陛下所言,于各院具体教学、科研内容,臣知之不深,平日多为协调统筹各院所申报之物资人员,管理学院后勤庶务。”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肯定:“然,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通过处理这些庞杂事务,臣亦能切身感受到皇家学院蓬勃之生机与飞速之发展。其一,各分院用于研发之经费、物料,每月皆在快速增长,其品类之繁多、要求之精密,远超以往,此乃科研活动极度活跃之明证。其二,学院产出之成果,无论是工学院之新式机械、化学院之新奇材料,还是农学院之增产良法、医学院之常见疾病诊疗手册,皆已切实普惠百姓,改善民生,此乃陛下设立学院之初心,亦是学院价值之体现。”
他稍微提高了声调,总结道:“臣坦言,陛下所立之皇家学院,如今已深度融入帝国肌体。其为大秦子民带来生活方式之巨变;为帝国官僚体系注入了源源不断、精通实务之后备人才;为帝国军队提供了强大之火器与优秀之基层军官;更为帝国商业繁荣、国库丰盈奠定了坚实之根基。可以说,皇家学院如今已是帝国发展当之无愧之基石与引擎!臣为能在此宏伟事业中略尽绵力,深感荣幸!”
陈平的评价,站在他的角度,可谓中肯全面,极力肯定了学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帝国的贡献,言语间充满自豪。
然而,扶苏听完,脸上并未露出太多喜悦之色,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未予置评。
陈平心中微微一凛,陛下似乎……对这番赞扬并不太满意?难道陛下想听的不是这些?
扶苏的目光缓缓移开,落在了中书令李斯身上。这位帝国文官之首,同时也是皇家学院副院长兼政治学院院长,他的看法,无疑更为重要。
喜欢朕的大秦!万邦臣服!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朕的大秦!万邦臣服!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