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热气腾腾、色彩分明的“萝卜丝虾仁炒蛋”出锅。
蛋块金黄,萝卜丝晶莹,虾仁粉红,香气诱人。
张勤将菜端到堂屋的小桌上,又盛了两碗粟米饭,对坐在那里的苏怡笑道:“来,尝尝看。这菜要趁热吃。”
苏怡看着桌上这盘从未见过的菜式,眼中露出惊奇,依言坐下,夹了一筷子送入口中。
萝卜丝的清甜,鸡蛋的嫩滑,河虾的鲜香,混合着淡淡的醋味,口感层次丰富。
她抬头看向张勤,眼中带着暖意:“郎君…何时学会的这般手艺?”
张勤也坐下,扒了口饭。
“之前就琢磨的。觉得这几样东西搭在一起应该不错。”
他自然不会说这是前世食堂里常见的家常菜。
两人就着这一盘简单的炒菜,默默吃着饭。
屋外秋风渐起,屋内却因这饭菜的热气和彼此的陪伴,显得格外安宁。
吃过饭,苏怡脸上的忧色终于散去了大半。
她帮着张勤收拾碗筷,轻声道:“谢谢郎君。”
张勤看着她,笑了笑:“谢什么。日子总要过,饭总要吃。”
“天塌不下来,就算塌了,也有我…和你们一起扛着。”
苏怡没有接话,只低头抿嘴一笑,手脚麻利地洗起碗来。
第二天晌午,韩老伯风尘仆仆地从玉山乡赶了回来。
一进书房,便从怀里掏出那张写满字的糙纸,脸上带着笑。
“郎君,好消息!赵大他们几个,听了这改制的章程,没一个不乐意的!”
张勤放下手中的笔,示意他坐下慢慢说:“哦?他们怎么说?”
韩老伯坐下,接过小禾递来的水碗喝了一大口,抹了抹嘴。
“赵大说了,东家仁义,想得周全!大伙儿都愿意转为农工,按月领钱粮,心里踏实。”
“至于那年初定额,赵大拍着胸脯说,一切听东家安排,东家定多少就是多少,他们绝无二话!”
“老钱头还特意提了,万一真遇上灾年,收成不好,大伙儿也绝不会让东家独自承担,工钱该减就减,定要陪着东家一起扛过去!”
张勤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大伙儿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既然人心齐,咱们下一步就得把地规划起来。”
他铺开一张永业田的简图,指着上面标注的区块对韩老伯道:“老伯,你熟悉田地情况。”
“我琢磨着,秋收之后,就先划出两百亩地来试试新法子。”
“拿出一百亩,专种各样时令菜蔬,比如菘菜、胡萝卜、韭菜、葱蒜、菠菜这些,供应长安城里。”
“另外一百亩,试着种些常用的药材,像板蓝根、黄芩、地黄之类,为杏林堂备着。日后我也会送去些官用珍稀药材种子。”
韩老伯凑近图纸仔细看着,点头道:“老汉晓得。靠近水源、土质肥的那片向阳坡地,种菜最好。”
“靠山脚那片地,稍微荫凉些,排水也好,种药材倒是合适。”
“正是这个理儿。”张勤用笔在图上点了点,“还有一桩,我想试试‘暖棚’。”
他见韩老伯面露疑惑,便解释道:“就是在田地上头,用竹木搭起棚架,覆上油布或者厚实的苇席,白日里掀开晒太阳增温,夜里盖上保温,人为造出个小暖春来。”
“这样,说不定冬天也能长出些鲜嫩菜蔬,或者让些怕冷的药材苗安全过冬。”
韩老伯听得眼睛发亮,又有些将信将疑:“这…这能成吗?听着倒是新鲜!”
“成不成,试过才知。”张勤笑道,“先划出三十亩弄点试试,花费不了多少。”
“这事也劳老伯费心,看看哪块地合适,需要哪些材料,咱们尽早备下。”
“成!老汉回头就去琢磨!”韩老伯干劲十足地应下。
正说着,苏福管家也从外面进来,禀报道:“郎君,崇仁坊那边的铺面,泥瓦匠说月底前就能全部粉刷收拾利索。”
张勤想了想,道:“好。那就定在十月初一,杏林堂正式开张。”
“苏伯,你提前准备起来,知会杜老、刘医师他们开张那日务必到场坐堂。后面再按约定日子到位即可。”
“有些药材采买,要按周署令定的章程,提前报太医署核验。”
“开张当日,不必敲锣打鼓,只在门口挂上匾额,静悄悄地开门便是。”
“咱们是医馆,重在治病救人,不搞那些虚热闹。”
“老仆明白,这就去办。”苏福躬身应下,转身出去了。
韩老伯也收好图纸,道:“郎君,那老汉先琢磨琢磨怎么分田,过两日再去田庄上,跟赵大他们商讨。”
书房里又剩下张勤一人。
他走到窗前,看着院子里开始泛黄的树叶。
……
午后,张勤便往太医署去寻周署令。
周署令正在值房里对着几卷文书斟酌,见他来了,从案头拿起一份写满字的笺纸递过来。
“张丞,你来得正好。这是老夫草拟的,关于杏林堂采买官用药材的核验细则,你看看,可还有疏漏之处?”
张勤双手接过,仔细看了起来。
上面条条框框列得清楚。
杏林堂每月需提前五日,将所需珍稀药材的品类、数量报太医署审核;
核准后,由署中指定“永济堂”、“德仁生”等三家官药商供应,价格按宫市采买价的三成结算;
药材送达后,须由当日轮值的太医署医官验明品质、核对数量,签字画押后方可入库;
每旬需将用药记录副本送太医署备案。
文书最后还附上了珍稀药材的品类库。
条款细致,甚至有些严苛,但确实堵住了可能的漏洞。
张勤看到采买价格时,疑惑地问了周署令:“这里的价格怎么与之前说的不一样呢?”
周署令神情如常,似乎知道张勤会有这么一问,解释道:“这还要多亏秦王提议,陛下恩准。”
“这些珍稀药材若是按照宫中价格采买,怕是没什么百姓负担的起,那便有违开杏林堂的初衷了。”
“何况即使作价三成,那些药商也不会亏的,张丞放心。”
张勤不由得感叹皇家这俩父子的胸怀,心悦诚服地拱手:“这价格,学生就代百姓谢过陛下和殿下了。”
他顿了下,继续道:“如此章程,署令思虑周详,学生觉得甚为妥当。”
“既全了学生用药之需,亦免了署令监管之忧。”
喜欢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