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望着朱雀大街上来往的倭国留下的一些学僧,心知这番谏言虽未能根除隐患,至少为大唐树起了一道藩篱。
对于朝廷将倭国列为必征之国,现在还不抱希望。
或许等到白江口之战爆发,届时朝廷能相信倭患图。
而此刻的太极殿内,李渊父子三人正对着倭国进贡的鎏金佛龛沉思。
素来有见识的张勤,为何对这倭国审慎至此,莫非这倭人真藏着怎样的一个民族野心?
正月初十,年假还有几天。
张勤在书房铺开一沓硬黄纸,用镇纸压平四角。
他取来工笔小楷,先画一个大圆环,接着是两个圆环...直至最多的九个圆环,三三排列。
又画竹节似的竖条,从一条到九条,而其中最简单的一条是一只小鸡模样。
最后写楷体字“一万”到“九万”。
画到第四套牌时,他添上朱砂绘的“中”字,四周描金边。
“韩老伯,去找个没休息的木匠来。”张勤将画样递出。
“按此图雕版,每样刻四块,用楸木料。”
寻来的木匠端详画样:“这圆环套圆环的,倒像铜钱串儿。”
三日后,首副麻将制成。一百三十六块木牌盛在紫檀盒里,碰撞声清脆。
周小虎抓起一把牌:“师叔,这比叶子戏牌厚实!”
张勤在案上铺开绒布:“今日学新戏,名‘麻将’。”
他先教理牌。
苏怡将“万”牌按顺序排好,林素问却把“条子”按竹节数量排列。
小禾摸到红中牌好奇:“这红牌有何用?”
张勤笑答:“此牌百搭,可顶任意牌。”
首局试玩,张勤边发牌边讲解:“同花色三张连号是顺子,三张相同是刻子。”
韩老伯凑起“二三四筒”时眉开眼笑,周小虎却抓着一把一三五的间隔牌发愁。
苏怡突然推倒手中的牌:“这‘一二三万’‘四五六条’加上红中顶来的‘七八九筒’,加上这两个幺鸡,可算成牌?”
一日后,麻将已成张宅新宠。
厨娘们趁备膳之余时常摸两圈,院中常闻“碰!”“杠!”“胡!”之声。
有日林素问用红中凑成“七小对”,赢走小虎半月例钱。
韩老伯更创出“清一色”打法,满手筒牌如叠罗汉。
暮春某夜,麻将声惊动邻舍。
孙郎中叩门来看,片刻便坐下摸牌。
不出三日,麻将传遍延康坊。
张勤见院中海棠树下常设牌局,心想这戏法倒比经书传得快。
而那副初代麻将,被苏怡收在房中,说是留着教孩儿识数用。
假期总是过得很快。
张勤年前虽从太医署和司农寺告了假,然而长安书局的编纂之事则不容有失。
正月十五,长安城尚沉浸在年节余韵中,新设的长安书局在朱雀大街西侧悄然开张。
没有锣鼓喧天,只有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在晨光中泛着漆光。
张勤辰时三刻到书局点卯时,东宫派来的王珪和秦王府遣来的杜如晦已等在值房。
“张编纂来得正好。”赵德推过一叠空白册页,“殿下吩咐,首印书目由您定夺。”
孙恒补充道:“活字库现有三万七千字,松烟墨备了二百斤。”
张勤从袖中取出两卷手稿。
先展开的是官版《千字文》,又在旁铺开自己编的《三字经》。
王珪捻须细看:“这《三字经》句式新奇,不知出处?”
张勤答:“前些年教庄户孩童时编的,这次准备呈过陛下审阅。”
巳时三刻,三人一同进宫面圣。
两仪殿里炭火暖融,李渊正批阅元宵灯会的奏章。
张勤将两本书稿并呈:“《千字文》可习字,《三字经》宜蒙训。”
李渊命赵内侍接过大声朗读。
等听到“唐高祖,起义师”处停住:“唐高祖?莫非是朕将来的谥号。”
“微臣糊涂,请陛下赐罪。”张勤恍然大悟,立即躬身行礼。
“无妨,张卿这想的谥号倒是合朕心意,然而朕尚在世,这高祖之说,不吉利。”
“微臣明白,那便改成‘武德爷,起义师’如何?”张勤赶紧弥补道。
“善。”
李渊令内侍继续试读。
当念到“蚕吐丝,蜂酿蜜”时,皇帝颔首:“比《急就篇》更近民生。”
但看到“廿二史”处蹙眉,张勤立即解释:“此乃虚指历代史鉴。”
最终朱批“可刊”,另在页脚添注“幼学须正音律”,指“教不严”句需协韵。
回到书局,工匠们连夜赶工。
王木匠带人排活字时发现“稷”字缺模,张勤当场刻了陶字补上。
首印那日,墨香弥漫整条街坊。
长安书局设在西市的售书铺刚卸下门板,就有个穿短褐的工匠在门口探头。
伙计周小三正摆出青布包裹的新书,那工匠指着《三字经》问:“这册子多少钱?”
“三百文。”周小三答。工匠瞪圆眼:“往常蒙书不都要三贯钱么?”
他粗糙的手指摩挲着纸页,“给我拿一本...不,两本!家里大小子开蒙,小的也能沾光。”
巳时未到,铺子前聚起七八个人。
有个卖胡饼的妇人攥着钱袋犹豫:“掌柜的,这书能翻看否?”
得到允许后,她小心翻开《千字文》,指尖避着墨迹细看,忽然对旁人说:“王婶,这字比蒙馆先生写得还齐整!”
两人各买了一本,用油纸包了揣进怀里。
午时,国子监的生员来采买,见铺前排起长队诧异:“今日怎这般热闹?”
排在前头的染坊帮工回头道:“这书便宜!咱攒半年钱就买得起。”
未时三刻,铺里《三字经》售罄。
周小三急奔书局报信,张勤正在库房验看新到的竹纸。
听闻消息,他令工匠连夜赶工加印。
翌日清晨,队伍排到了街口。
有个老丈牵着孙儿来,掏出串麻钱一枚枚数:“差二十文,掌柜通融否?”
周小三见孩子眼巴巴望着书,垫钱卖了。
老人走出几步又折回,塞来十来个蒸饼:“自家做的,抵那二十文。”
至午,秦王府派人采买百部《三字经》分发属官子弟。
车马堵了半条街,引得更多百姓围观。
绸缎庄伙计议论:“王府都买,定是好书!”
喜欢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