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如织,笼罩着姑苏城。
林越站在将军府的回廊下,望着檐角滴落的雨珠出神。青铜残片在怀中隐隐发烫,这异样之感让他心神不宁。自从夫差继位以来,这块带他穿越千年的神秘之物就时常如此,仿佛在预警着什么。
“参军大人!”一个急促的声音打破宁静。林越回头,见是伍子胥府上的老仆浑身湿透地跑来,面色惨白如纸,“太宰他……他……”
林越心头一紧,快步上前:“子胥先生怎么了?”
老仆扑通跪地,泣不成声:“大王……大王赐下宝剑,命太宰自尽……”
雨声忽然变得极大,敲打着瓦片,也敲打着林越的心。他猛地想起史书上那一笔——伍子胥含冤而死,吴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尽管这些年来他竭力想改变什么,历史的车轮还是碾向了既定的轨迹。
“备马!”林越朝侍卫喊道,声音是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快去孙将军营中报信!”
当林越策马穿过雨幕赶到伍府时,孙武已经先一步到了。他站在庭院中,任凭雨水浸透衣袍,一动不动地望着正堂。那里,伍子胥的遗体平静地躺在竹席上,身旁放着那柄象征赐死的青铜剑。
“先生……”林越走近,看到孙武紧握的双拳在微微发抖。
“他临终前说了什么?”孙武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老仆哽咽着回答:“太宰说……请将他的眼睛挖出,挂在姑苏东门,他要亲眼看着越军攻入吴国……”
一阵惊雷炸响,电光映得孙武面色如铁。
林越想起十年前初到吴国时的情景。那时伍子胥还是个满怀复仇火焰的壮年将领,与孙武一见如故,三人在穹窿山上纵论天下大势,何等意气风发。伐楚之役,伍子胥亲率先锋,五战五捷,最终踏破郢都,成就吴国霸业。
“还记得柏举之战前夜吗?”孙武忽然开口,目光仍停留在挚友的遗体上,“子胥坚持要绕道汉水下游,我说太过冒险,他却在月下指着对岸说:‘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楚军据高而守,唯有用奇,方能制胜。’”
林越点头:“那一战,我们大获全胜。”
“是啊,大获全胜……”孙武长叹一声,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分不清是雨是泪,“可如今,吴王听信伯嚭谗言,竟将功臣赐死。这难道就是我等浴血奋战换来的结果吗?”
府外忽然传来喧哗声。一队宫廷侍卫闯入庭院,为首者昂首道:“孙将军,大王有令,伍子胥乃戴罪之身,不得举行丧礼,请立即将遗体收殓下葬!”
孙武缓缓转身,目光如刀:“若我不从呢?”
侍卫长被他的气势所慑,后退半步:“将军,这是王命……”
“王命?”孙武忽然笑了,笑声中满是苍凉,“十年前,先王阖闾在姑苏台上执我手说:‘愿与将军共图霸业,生死不相负。’如今先王尸骨未寒,新王便诛杀功臣。这样的王命,不遵也罢!”
林越上前一步,低声道:“先生,慎言啊!”
孙武却仿佛没有听见,大步走向伍子胥的遗体,俯身将好友未瞑目的双眼轻轻合上:“子胥,你看到了吗?这就是我等誓死效忠的君王!”
雨越下越大,冲刷着青石板上的血迹。孙武站起身,对伍府众人道:“准备丧礼,按太宰之礼下葬。大王若怪罪,我孙武一力承担!”
侍卫们面面相觑,终究不敢与这位威望崇高的兵圣冲突,悻悻退去。
当夜,孙武和林越为伍子胥守灵。烛火摇曳中,孙武抚摸着陪伴他们征战多年的地图,上面还留着伍子胥标注的军势记号。
“记得伐楚时,子胥总是反对我的‘全胜’理念。”孙武忽然开口,“他说战争就是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我笑他太过偏激,如今看来,或许他是对的。”
林越添了一炷香,青烟袅袅升起:“先生坚持‘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兵家最高境界,何错之有?”
“可这乱世中,仁义终究敌不过刀剑。”孙武目光深邃,“我着《孙子兵法》,本希望后人能明白战争的残酷,以智谋代替杀戮。然而看看如今的吴国,看看这天下……”
窗外风雨大作,仿佛在为一代忠良的冤死而悲鸣。
林越想起史书上记载的吴国结局——不出数年,越军果然攻破姑苏,夫差自尽身亡。他几次想要说些什么,却终究没有开口。有些历史,终究是人力难以改变的。
“林越,”孙武忽然问道,“你若能回到来时的地方,会走吗?”
林越一怔,怀中的青铜残片突然发烫,仿佛在回应这个问题。这些年来,他早已将孙武视为师长、挚友,共同经历了太多生死时刻。可他知道,历史的轨迹正在走向注定的结局。
“我不知道。”林越诚实回答。
孙武点点头,不再追问。他起身走到伍子胥的灵前,深深三拜:
“子胥,安息吧。你的眼睛不必挂在城门上,因为——”他的声音忽然变得极其疲惫,“吴国的灭亡,已经不远了。”
烛火噼啪作响,映照出孙武瞬间苍老的面容。林越明白,那个曾经意气风发、要凭一部兵书平定乱世的兵圣孙武,已经随着挚友的离去而死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看透兴衰轮回的智者。
而吴国的丧钟,已经敲响。
如果这个故事触动了你——请【点赞】,在评论区【留言】,或是【转发】给最懂你的那个人。你的每一个互动,都是这个故事继续生长的光。点击【送礼】,精彩未完待续…
喜欢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