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船厂的三颗人头,如同三记沉重的警钟,不仅震慑了厂内的魑魅魍魉,其声浪也迅速传回了波涛暗涌的南京城。
杨士奇“就地正法,传首示众”的霹雳手段,在朝堂之上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清流言官中,不乏有人赞赏其“铁面无私,锐意革弊”,认为此举正合陛下整肃纲纪、确保下西洋大事的决心。然而,更多的则是窃窃私语与隐含的批判,认为杨士奇手段过于酷烈,有违“仁政”之本,不过是一幸进之臣,借陛下宠信而滥施威权。
但这些明面上的议论,尚在可控之内。真正的暗涌,来自那些利益被触及的、更深层的势力。
这一日,杨士奇正在船台督造一艘新舰的龙骨合拢,那名沉默的宦官随从悄然近前,递上一封没有落款的密信。信笺质地普通,但封口的火漆印记,却让杨士奇目光一凝——那是来自通政司,专司密奏传递的特殊印记。
他寻了个僻静处拆开,信内只有寥寥数语,字迹是郑和身边那位心腹文书的笔迹:
“京中多有物议,言君酷烈,有损圣德。汉王府近日宾客盈门,恐有异动。陛下虽未置可否,然圣心难测,望君早做绸缪,凡事留余。”
信中的内容,印证了杨士奇的预感。他处置王焕、赵库大使等人,断掉的不仅仅是几条蛀虫的财路,更是他们背后那张庞大利益网的重要触角。汉王朱高煦,绝不会善罢甘休。那些“物议”,恐怕大半就源自汉王党羽的推波助澜。
“有损圣德”……杨士奇咀嚼着这四个字,嘴角泛起一丝冷意。这顶帽子扣得极大,也极险。陛下雄才大略,欲成非常之功,自然需用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但陛下同时也是帝王,注重身后名声,若朝野物议过于沸腾,难免不会动摇圣心。
他必须有所应对,不能坐以待毙。
然而,未等杨士奇想出完全之策,来自京城的压力,已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降临。
三日后,一支由工部右侍郎带队,都察院一位御史随行的“稽核”队伍,浩浩荡荡抵达龙江船厂。名义上,是例行巡查工程进度与钱粮支用,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是冲着杨士奇来的。那随行的御史,素以“风骨刚直、不畏权贵”着称,实则与汉王一派过从甚密。
工部右侍郎姓钱,是个面团团的老官僚,见面便是一团和气,对杨士奇在船厂的“辛劳”表示“钦佩”,但对稽核之事,却打着官腔,寸步不让。
“杨巡阅年轻有为,雷厉风行,令人佩服啊。”钱侍郎捧着茶杯,笑眯眯地说,“只是,这船厂工程,耗费国帑巨万,牵动天下耳目。陛下关切,朝廷重视,我等奉旨前来核对清楚,也好让上下放心,堵住那悠悠众口嘛。还望杨巡阅行个方便,将一应账册、文书,尽数调出,供我等查阅。”
他话说得漂亮,姿态却摆得十足。那位姓严的御史更是面色冷峻,眼神如刀,仿佛早已认定此地藏污纳垢,只待查出“铁证”。
若是之前,杨士奇或许还会有些许忐忑。但此刻,他心中一片坦然。王焕等人的罪证,他早已查实并上报,账目上的漏洞也已弥补。更重要的是,他深知,自己立足的根基,并非无可挑剔的账本,而是这船厂实实在在的进展与数万工匠役夫的人心。
“钱侍郎,严御史,二位上官奉旨而来,下官自当全力配合。”杨士奇神色平静,语气不卑不亢,“所有账册文书,皆已备齐,随时可供查阅。下官亦已命各作管事候命,二位若有任何疑问,可随时召见询问,亦可亲赴各工区实地勘验。”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钱侍郎和严御史,缓缓道:“只是,船厂工程,一日不可懈怠。下官奉陛下严旨,督造宝船,工期紧迫。若因稽核而致工程延误,这责任……下官恐怕担待不起,亦不知二位上官,能否担待?”
他直接将“延误工期”的责任问题抛了出来,这是陛下最在意的事情,也是一道护身符。
钱侍郎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严御史的眉头也皱得更紧。
“这是自然,稽核归稽核,工程绝不能误!”钱侍郎连忙表态。
“既如此,”杨士奇站起身,“账册文书在此,下官还需去船台督工,就不多陪了。厂内一应人员,二位可随意调询。若有需下官之处,遣人至船台寻我即可。”
说罢,他对着二人微微一揖,竟真的转身离去,将两位钦差晾在了值房之中。
钱侍郎与严御史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杨士奇如此“硬气”,甚至有些不按常理出牌。寻常官员见到他们这等阵仗,哪个不是小心翼翼,极力奉承?此人却似乎有恃无恐。
接下来的几日,稽核队伍埋首于浩如烟海的账册文书之中,严御史更是带着人,如同猎犬般在船厂内四处巡查,试图找出杨士奇“酷烈”、“滥权”乃至“贪墨”的证据。
然而,他们查到的,是物料采买记录清晰,与库存实物基本吻合(被杨士奇整顿后);是工钱发放记录明确,询问工匠,皆言如今足额按时,无人敢克扣;是工程进度虽紧,却井然有序,各工区工匠役夫埋头苦干,并无怨怼之气,反而对那位时常出现在他们中间的青袍巡阅,流露出几分真切的敬畏。
严御史甚至暗中询问了一些曾被杨士奇处罚过的低阶吏员,这些人虽对杨士奇心怀怨恨,却也不敢凭空诬陷,只含糊其辞地说其“要求严苛”、“不近人情”。
钱侍郎看着严御史日渐阴沉的脸色,心中暗自叫苦。他本是想来做个和事佬,顺便捞点好处,如今却似卷入了一场浑水。这杨寓,分明是个扎手的刺猬,无处下口!
就在稽核陷入僵局,钱侍郎准备找个台阶草草收场之时,一封来自京城的六百里加急文书,送到了杨士奇手中,也彻底改变了局面。
喜欢大明首辅:杨士奇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首辅:杨士奇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