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拿着河间府送来的奏报,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奏报上写着“秀才主动帮忙排版,百姓争相看报,油墨纸张皆有乡绅捐赠”。
跟之前“油墨被换、查无实据”的窘境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陛下这招也太神了!”刘瑾对着身边的档头感叹。
“之前那些秀才还说报社‘祸乱民心’,现在倒好,主动帮忙不说,还拉着乡绅捐东西,这就是制旨的威力啊!”
档头笑着道。
“可不是嘛!听说宣读制旨那天,河间府的秀才们脸都白了,当天就有人来报社报名帮忙,生怕耽误了开业,断了自己的科举路。”
刘瑾点点头,又拿起真定府的奏报。
上面写着“吏员名额爆满,秀才们排队报名,还主动提出分文不取,只求能为报社做事”。
“真定府之前连个吏员都招不到,现在倒好,排队抢着来。”刘瑾忍不住笑出声。
“陛下这招‘断科举’,真是掐住了读书人的命门,比咱们东厂的诏狱还管用!”
同一时间,锦衣卫衙门里,陆炳也收到了大名府的汇报。
汇报里说,大名府的勋贵主动把自家的空院子让出来做报社,还捐了一百两银子,说是“为陛下新政尽绵薄之力”。
“之前大名府的勋贵还跟咱们叫板,说‘报社不该管官员的事’,现在倒好,主动让院子捐钱,这就是陛下制旨的威慑力。”
陆炳对着千户笑道。
“可不是嘛!大名府的勋贵怕耽误报社开业,连累当地科举,还主动去劝其他阻挠的人,现在大名府上下,没人敢说半个‘不’字。”
千户附和道。
陆炳点点头。
“把这些情况整理一下,立刻报给陛下,让陛下也高兴高兴。”
“是,指挥使!”千户躬身告退。
接下来的半个月,北直隶各府县的报社,像雨后春笋一样开了起来。
河间府的报社里,秀才们忙着排版。
吏员们帮不会认字的百姓读报。
读到“某知县贪腐被罢官”,百姓们就拍手叫好。
读到“某县丞修桥便民”,百姓们就交口称赞。
一个之前抵制报社的秀才,现在正拿着毛笔,认真地写着百姓的建议。
嘴里还念叨:“之前是我糊涂,以为报社是跟官员作对,现在才知道,报社是帮百姓说话,是为大明好,我得好好干,争取能让陛下看到我的本事。”
真定府的报社里,报名当吏员的秀才排起了长队。
“我会写文章,还会算账,让我进报社吧,我不要俸禄,只要能为报社做事就行!”
一个年轻的秀才对着负责登记的吏员道。
“别着急,都有机会,陛下说了,只要好好干,以后有机会举荐你们入仕。”
负责登记的吏员笑着道。
秀才们一听,更兴奋了,排队的队伍又往前挪了挪。
大名府的报社开业那天,勋贵们亲自到场,还带来了戏班,唱了一出《忠君报国》。
百姓们看得高兴,报社门口挤满了人,报纸刚印出来就被抢空了。
“以后报社要是缺什么,尽管跟我说,我一定帮忙,咱们都是为陛下做事,为百姓谋福利。”
一个勋贵对着报社的吏员道。
消息传到京师,坤宁宫暖阁里,朱厚照正听着陆炳和刘瑾的汇报,脸上满是笑容。
“好!好!”朱厚照连拍了两下案。
“没想到制旨的效果这么好,不到半个月,河间、真定、大名府的报社就都开起来了,还这么热闹,你们做得好!”
“都是陛下英明,制旨震慑了那些阻挠者,不然也不会这么顺利。”
陆炳躬身道。
“陛下的手段,奴婢们望尘莫及,以后还请陛下多指点,奴婢们一定好好办事。”
刘瑾也跟着道。
朱厚照摆摆手。
“不用谦虚,你们也辛苦了。现在北直隶大部分地方的报社都开起来了,剩下的还有哪个地方?”
王琼站在一旁,连忙道。
“回陛下,剩下的只有宣府了。”
“宣府?”朱厚照皱了皱眉。
“宣府是军事要塞,大部分是边军和军户,民生事务比其他府少,咱们的大明报社侧重民生,在宣府开报社,怕是没人看啊。”
“陛下说得对,宣府的百姓大多是军户,平时主要是操练、守边,没太多民生事务要反映,报社要是侧重民生,确实不合适。”
李东阳也道。
朱厚照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天空,陷入了思考。
宣府是京师的屏障,边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明的安危,要是在宣府开报社,只报道民生,确实没意义。
可宣府也不能没有报社,边军的情况、军户的困难,也需要让朝廷知道,让百姓知道。
那宣府的报社,应该报道什么呢?
朱厚照的手指轻轻敲着窗棂,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
既然宣府是军事要塞,那报社就不报道民生,专门报道边军的情况,报道军户的困难,报道将领的功过,就叫“大明军报”!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朱厚照就觉得可行。
边军的情况,陛下需要知道,百姓也需要知道,让百姓知道边军的辛苦,能让百姓更支持边军;让边军知道,他们的功过朝廷都看在眼里,能激励他们好好守边。
可“大明军报”该怎么弄?报道哪些内容?由谁来负责?是让东厂和锦衣卫负责,还是让宣府的将领配合?
朱厚照越想,脑子里的思路越清晰,可还有些细节需要琢磨,比如军报的内容怎么审核,怎么保证报道的真实性,怎么送到边军手里。
他转过身,对着陆炳和刘瑾道。
“宣府的报社,不能按普通的报社来办,得另想办法。你们先下去,让宣府的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先摸清宣府的情况,尤其是边军和军户的情况,回来跟朕汇报。”
“臣(奴婢)遵旨!”陆炳和刘瑾躬身应道,转身走出暖阁。
暖阁里只剩下朱厚照、李东阳和王琼三人。
“陛下,您是不是有什么想法了?”
李东阳看着朱厚照,好奇地问。
朱厚照笑了笑,没直接回答,只是道。
“宣府是军事要塞,不能没有报社,只是得办出宣府的特色,等摸清情况,朕再跟你们商量。”
“陛下英明,宣府情况特殊,确实需要特殊对待,臣等听陛下的安排。”
王琼连忙道。
朱厚照点点头,又走到案前,拿起宣府的边军报表,仔细看了起来。
宣府的边军最近还算安稳,可军户的日子不好过,有的军户没饭吃,有的军户的孩子没钱读书,这些情况,都需要让朝廷知道,让百姓知道。
“大明军报……”朱厚照小声念叨着,眼里闪过一丝光芒。
只要把“大明军报”办起来,不仅能解决宣府报社的问题,还能让朝廷更好地了解边军的情况,激励边军好好守边,一举两得。
只是,具体该怎么操作,还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朱厚照放下报表,又陷入了思考,脑子里开始规划“大明军报”的细节。
该报道边军的操练情况,还是军户的困难?该让谁来写报道,是让边军的文书,还是让东厂、锦衣卫的人?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暖阁里的烛火亮了起来,朱厚照还在思考着,嘴角时不时露出一丝笑容,显然是想到了好主意。
喜欢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