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5.练兵三关
1278年七月初的晨光,像融化的金液淌过临安城头。文天祥的兵马已在城外列队,一万多将士的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马蹄踏过露水打湿的官道,溅起细碎的银花。我勒住战马,将一个锦盒递过去:“这里面是燕殊养的信鸽,共三只,危急时放飞,瓦灰色的传军情,纯白色的报平安,墨黑色的……”我顿了顿,指尖划过盒面的花纹,“只在发现内鬼时用。”
文天祥接过锦盒,指腹摩挲着盒底的“复宋”二字,判官笔在指间转了个圈:“军事情报我会交由特战联络队封存,非你亲启的密信,一概不看。”他翻身跃上战马,玄色披风在风里展开,“临安的防务,就拜托你了。”我望着他的队伍消失在官道尽头,扬起的烟尘里,隐约能看见特战队员护在队列两侧,腰间的连发火枪闪着幽光——那是郑龙特意调派的精锐,专门防备途中的暗箭。
送走文天祥后,我立刻召集众将议事。独松关的地图在案上铺开,朱砂笔圈出三个关隘:“独松关居中,左有百丈关踞百丈岭,右有幽岭关扼幽岭,合称三关。东南至溪口的谷地长二十里,是往来的咽喉,必须在此扎下铁桶阵。”白砚在图上画了个三角:“可布风后大阵,三关互为犄角,一关有警,两关驰援。”
整编义军的命令传下时,独松关南五公里的谷地已竖起连绵的营帐。从临安收拢的残兵、自发来投的百姓、还有泉州赶来的商户子弟,共五万多人马在此集结。我站在高台上望去,队列里有白发苍苍的老兵,握着锈迹斑斑的环首刀;有面黄肌瘦的少年,背着比人还高的长枪;还有几个客家妇女,竟提着砍柴刀站在队尾,说是要为被元军杀害的丈夫报仇。
“先练三才刀阵!”我拔出“断水”剑,剑锋在阳光下划出三道弧线,“三人一组,一人主攻,一人牵制,一人护后,像鼎的三足,缺一不可!”陈虎、李信、雷诺三个骑兵特战大队长立刻出列,他们都是从尸山血海里拼出来的悍将,陈虎擅近战,李信精谋略,雷诺懂阵法,正好各领一队。
头三日的操练却出了乱子。客家来的新兵不习惯配合,总想着单打独斗;原是元军降兵的老兵,动作畏畏缩缩,总怕被秋后算账;连几个特战队员都有些懈怠,觉得对付元军不必如此较真。第五日清晨,我提着三柄木刀上了校场,指着三个最散漫的队长:“你们三个,跟我试试三才阵。”
那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见我用木刀,脸上露出不屑。陈虎在旁喝道:“还不快领命!”第一个队长挥刀直劈,我侧身避开,木刀顺势磕在他手腕上,同时抬脚踹向第二个的膝弯,第三个刚要从侧面包抄,我的刀已抵住他咽喉。三个回合,三人全被缴了刀,跌在地上面红耳赤。
“这就是你们练的阵?”我将木刀掷在地上,声响震得全场鸦雀无声,“元军的铁骑冲过来时,你们是想当活靶子,还是想让身后的百姓再遭屠戮?”我指着台下的客家妇女:“她们提着柴刀都敢上战场,你们握着钢刀,倒不如娘们?”
这话像鞭子抽在众人脸上。一个络腮胡老兵突然跪地:“将军,俺们错了!求您再教俺们!”我扶起他,将“断水”剑插在地上:“从今日起,每日卯时操练,酉时考核,过不了三才阵的,去给伤兵端尿盆!”
接下来的日子,谷地里的喊杀声震彻山谷。我和六女亲自示范,白砚教身法,黄丽授眼法,吴燕殊讲听声辨位,阿黎备伤药,王婉婉记功过,雷芸则带着工兵营在谷地挖陷坑、设鹿砦。第七日考核时,那个络腮胡老兵的小队竟得了头名,三人配合如行云流水,刀光织成的网连苍蝇都飞不进。
“好!”我将三坛米酒赏给他们,“明日起,你们当教头,教出一队合格的,赏银十两!”台下顿时爆发出欢呼,连客家妇女都举着柴刀叫喊,声浪惊得谷顶的飞鸟扑棱棱飞起。
布风后大阵那日,正逢阴雨。我带着六女沿三关巡查,百丈岭的石阶湿滑难行,黄丽的箭突然射向右侧的崖壁,惊起一只苍鹰——是元军的斥候,正躲在树丛里窥探。吴燕殊的银狐立刻追了上去,片刻后叼回块染血的令牌,上面刻着“大都密探”。
“看来元军比咱们想的来得快。”我用布擦去令牌上的血,“加快布阵,今晚必须完工。”风后大阵是按《武经总要》里的古法布的,以三关为基,百丈关布“天阵”,用强弓硬弩守山脊;幽岭关设“地阵”,以陷坑、滚石阻敌;独松关摆“人阵”,精锐骑兵藏在关内,待敌深入再冲杀。
陈虎领人在百丈岭的密林里埋了火药桶,引线接在绊马索上,只要元军的马一踏中,整座山岭都会炸响;李信在幽岭的山道旁凿了数百个石槽,里面盛满桐油,火折子就藏在旁边的草堆里;雷诺则在独松关的关楼里备了三十门小炮,炮口对着谷口的狭窄处,只等敌军自投罗网。
“这阵布得虽妙,却缺个眼。”白砚指着谷口的溪口村,“那里是三关的总路,得有支奇兵驻守。”我点头道:“让客家的妇女队去,她们熟悉山路,元军定想不到。”吴燕殊立刻去找那些妇女,回来时笑着说:“她们求之不得,还说要在村口的老槐树上挂元军的人头。”
第十三日傍晚,雨停了。夕阳透过云层照在三关,百丈岭的箭楼泛着金光,幽岭的石槽闪着油光,独松关的炮口映着晚霞,像三只蓄势待发的猛虎。我站在关楼上,望着谷地里操练的队伍,突然想起文天祥临走时的话:“守住三关,就守住了江南的门户。”
这时,吴燕殊的银狐叼着封信跑上来,是文天祥从福州发来的:“已与陆秀夫、张世杰会合,正寻访宗室子弟,内城暂安,勿念。”信末画着个小小的平安符,是白砚教他的记号。我将信递给王婉婉存档,她突然指着信纸边缘:“这墨迹有点怪,像是被水洇过。”
阿黎取来火盆,将信纸在火上烘了烘,果然显出几行淡字:“朝中似有异动,某部将总以‘耳东’二字暗语,需小心。”我的心猛地一沉,耳东大人果然在朝中,而且已引起文天祥的警觉。
“看来得给元军找点事做了。”我望着关外的官道,“陈虎,你带五百骑兵,去袭扰杭州的元军粮库,动静越大越好。”陈虎领命而去,雷芸突然道:“我跟他去,正好试试新做的烟雾弹。”
三日后,杭州方向传来消息,元军的粮库被烧了大半,守军追出三十里,连个人影都没抓到。谷地里的将士听了,士气越发高涨,操练时喊杀声震得地动山摇。有个少年兵原是孤儿,被元军抓去当马夫,如今练得一手好刀法,总说要亲手斩了当年打他的千户。
第二十日清晨,探马来报:元军的先锋已过湖州,约有三万兵马,正往独松关开来。我登上关楼,望见远处的地平线上扬起烟尘,像条黄色的巨龙。陈虎和雷芸也回来了,雷芸手里还提着个元军百夫长的人头:“他们的粮草不多,急于速战。”
“好!”我拔出“断水”剑,青光在朝阳下暴涨,“传令三关,按风后阵备战!告诉弟兄们,今日让元军尝尝,咱们的三才刀阵和火药,是不是吃素的!”
关楼下的将士齐声呐喊,声浪撞在崖壁上,反弹回来时带着回音,像千军万马在呼应。客家妇女队在溪口村的老槐树上挂起了红灯笼,那是通知关内敌军已入境的信号。吴燕殊的银狐窜上关楼,对着远方低吼,尾巴竖得笔直——它闻到了元军的气味。
我望着三关的方向,百丈岭的箭楼已升起黑旗,幽岭的山道旁闪过火光,独松关的炮口正缓缓抬起。三才刀阵的喊杀声、风后阵的机关声、还有将士们的怒吼声,在谷地里交织成一曲战歌。我知道,这场仗不仅是为了守住关隘,更是为了让那些提着柴刀的妇女、握着锈刀的老兵、背着长枪的少年,能在这片土地上,堂堂正正地活下去。
“准备迎敌!”我将“断水”剑指向烟尘来处,剑锋映着朝阳,像一颗永不坠落的星辰。
喜欢一剑照汗青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一剑照汗青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