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阙:琴音引故人
时值初冬,第一场雪悄然而至。宁瑜独行在官道上,雪花沾湿了他的衣襟。自与阿翎分别,已过三载春秋。这些年来,他走过大江南北,见过无数奇人异事,却总觉得身边空落落的,少了那个灵动的身影。
这日傍晚,他行至徽州地界,远远望见山坳里有个村落,便决定前去借宿。才走近村口,就听见一阵清越的琴声从村中传来。那琴声空灵澄澈,竟让漫天飞雪都为之一缓。
宁瑜循声而去,见村头古松下坐着个白衣少女正在抚琴。少女约莫二八年华,眉目如画,指尖在琴弦上轻拢慢捻,奏的是一曲《梅花三弄》。更奇的是,琴声过处,枝头积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竟在半空中化作片片梅花,久久不坠。
以音化形,这是...宁瑜心中一动,缓步上前。
那少女似有所觉,琴声戛然而止。她抬起头来,露出一张清丽绝俗的面容。四目相对的刹那,宁瑜只觉得心头一震——这少女的眉眼,竟与阿翎有七分相似!
公子也是懂琴之人?少女浅浅一笑,声音如清泉击石。
宁瑜还礼道:略知一二。姑娘方才所奏,可是失传已久的雪梅引
少女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公子好耳力。这曲子是家母所传,说是祖上一位精通音律的先人所创。
正说话间,村中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但见几个村民慌慌张张地跑来:白姑娘,不好了!后山...后山又出事了!
被称作白姑娘的少女立即起身:可是那琴妖又作祟了?
比那更糟!一个老汉气喘吁吁地说,今早李家的娃儿去后山砍柴,到现在还没回来!有人听见山里有琴声,还有...还有狼嚎!
宁瑜闻言,对白姑娘道:若不嫌弃,在下愿助一臂之力。
白姑娘打量他片刻,点头道:看公子非常人,那就劳烦了。
众人举着火把来到后山。但见山路险峻,林深叶茂,积雪覆盖的山路上果然有几行狼爪印,其间还夹杂着孩童的脚印。
白姑娘取出古琴,盘膝坐在雪地上,轻抚琴弦。琴声悠扬,如涟漪般向山林深处扩散。忽然,东北方向传来一声狼嚎,与琴声相应和。
在那边!白姑娘收起琴,率先向声音来处奔去。
宁瑜紧随其后,心中暗自称奇:这少女不仅琴艺高超,似乎还能与百兽沟通,这等天赋,与当年的阿翎何其相似!
众人深入山林约莫一炷香工夫,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空地。空地上,一个七八岁的男童蜷缩在树下,周围竟围着十余头野狼。更诡异的是,狼群并不攻击,反而随着空中飘荡的琴声轻轻摆动身体。
是摄魂曲!白姑娘脸色一变,有人用琴音控制了狼群!
她正要抚琴破解,宁瑜却按住她的手:且慢。这琴声中有古怪。
宁瑜凝神细听,发现那琴声虽然能迷惑狼群,却并无杀气,反而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哀伤。他循着琴声望去,见不远处的一块山岩上,坐着一个模糊的白影,正在抚弄一张焦尾琴。
阁下何人,为何掳掠孩童?宁瑜朗声问道。
那白影抬起头来,月光下露出一张清秀却苍白的脸:这孩童擅闯禁地,扰人清修,略施惩戒罢了。
他的声音空灵缥缈,不似活人。宁瑜定睛一看,发现这白衣人周身灵气流转,竟是精魂之体!
白姑娘也看出了端倪,惊道:你...你是琴魂?
白衣人微微一笑:小丫头眼力不错。我乃前朝琴师白乐天的残魂,在此守护一件重要物事。
白乐天?宁姑娘失声叫道,可是作《琵琶行》的白乐天?
正是。琴魂轻抚琴弦,看来你听说过我的故事。
宁瑜上前一步:不知先生在此守护何物?又与这孩童何干?
琴魂长叹一声:此事说来话长。三百年前,我在此地偶得一段奇缘,与一位鹤仙子相知相惜。可惜人仙殊途,终难相守。临别时,她留给我一根鹤羽,说是他日若有缘,可凭此物相见。
他指了指身后的山洞:那根鹤羽就藏在此洞中。这些年来,我以琴声设下结界,不让外人靠近。今日这孩童误入结界,我只好召来狼群暂困住他。
宁瑜心中巨震:鹤仙子?莫非...
就在这时,天际突然传来一声清越的鹤唳。众人抬头望去,但见夜空中一只白鹤翩然而至,鹤背上坐着个青衣少女,不是阿翎又是谁!
中阙:鹤羽寄相思
三年不见,阿翎出落得越发清丽脱俗。她从鹤背跃下,目光先是在宁瑜脸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随即转向琴魂。
白先生,别来无恙。阿翎盈盈一礼。
琴魂见到阿翎,又惊又喜:你是...当年那位鹤仙子的后人?
阿翎点头:家母临终前,特命我前来取回鹤羽。她说,这段缘分该了结了。
琴魂闻言,神色黯然:三百年了,她终究还是不愿见我一面么?
阿翎轻叹:家母说,人仙殊途,强求无益。她希望先生放下执念,早入轮回。
宁瑜在一旁静静听着,心中百感交集。原来阿翎离开的这三年,是去完成母亲的遗命。看她如今的气度,显然已经完全觉醒了灵鹤一族的天赋。
琴魂沉默良久,忽然抚琴而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唱的正是《琵琶行》中的片段。
琴声凄婉,歌声悲凉,连周围的狼群都俯首低鸣。白姑娘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已泪流满面。
阿翎却道:先生何必执着于往事?放下,才是解脱。
琴魂止住琴声,苦笑道:小仙子说得轻松。若是让你与心上人分离三百年,你可能放下?
他这话一出,阿翎和宁瑜都是一怔,不约而同地看向对方,又迅速移开目光。
白姑娘忽然道:白先生,晚辈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琴魂看向她:但说无妨。
先生可知道,为何这三百年来您始终不能与鹤仙子相见?白姑娘道,不是因为人仙殊途,而是因为先生始终困在过去的执念里。琴道贵在通透,心若有滞,如何能超脱?
她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连宁瑜都为之动容。
琴魂默然良久,忽然哈哈大笑:好一个心若有滞,如何能超脱!枉我抚琴三百年,竟不如一个小丫头看得通透!
笑罢,他对阿翎道:小仙子,请随我来取鹤羽吧。
阿翎看了宁瑜一眼,轻声道:宁哥哥,你也一起来吧。
三人走进山洞,但见洞中陈设简朴,只有一床、一琴、一桌。琴魂从枕下取出一个玉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根洁白如雪的鹤羽,散发着淡淡的光华。
这就是当年鹤仙子留下的信物。琴魂将玉盒递给阿翎,神色释然,物归原主,我也该放下执念,重入轮回了。
阿翎接过玉盒,忽然道:白先生可知,家母临终前还留下一句话?
什么话?
她说,若有来生,愿与先生做一对寻常夫妻,白头偕老。
琴魂闻言,眼中泪光闪烁:有她这句话,三百年等待,值了。
他转向宁瑜和阿翎:二位年纪虽轻,却都是通透之人。望你们珍惜眼前人,莫要像我一样,空留遗憾。
说罢,琴魂的身影渐渐淡去,最终化作点点星光,消散在空气中。那张焦尾琴也的一声,弦尽断。
阿翎捧着玉盒,对宁瑜浅浅一笑:宁哥哥,好久不见。
宁瑜望着她清亮的眼眸,千言万语哽在喉间,最终只化作一句:回来就好。
这时,白姑娘也走进洞来,见到琴魂已去,不禁唏嘘:可惜了一代琴师。
阿翎却道:不必惋惜。白先生放下执念,重入轮回,这是好事。
她看向白姑娘,忽然道:姑娘琴艺高超,又能与百兽沟通,可是白氏后人?
白姑娘点头:家谱记载,我们这一支确实是白乐天的后人。
阿翎从玉盒中取出鹤羽,轻轻一吹,鹤羽化作两道白光,一道没入白姑娘眉心,一道飞向洞外的那张焦尾琴。
这是?白姑娘惊讶地抚摸眉心。
这是白先生留给后人的馈赠。阿翎道,从今往后,你的琴艺当更上一层楼,或许能完成白先生未竟的心愿。
再看洞外那张焦尾琴,断弦重续,琴身焕然一新,在月光下流淌着温润的光泽。
下阙:知音再相逢
解决了琴魂之事,宁瑜和阿翎辞别村民,继续踏上旅程。三年不见,二人之间似乎生分了些,又似乎更加默契。
这三年,你过得可好?最终还是宁瑜先开口。
阿翎轻声道:我回了灵鹤一族圣地,完成了血脉觉醒。如今已能完全化形,也能更好地掌控天赋神通。
她顿了顿,看向宁瑜:宁哥哥,当年不告而别,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宁瑜微笑: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走的路。
二人行至一处山涧,阿翎忽然停下脚步,从袖中取出一支竹笛:这三年,我学会了一首曲子,想吹给宁哥哥听。
笛声清越,如鹤唳九霄,又似清泉石上流。宁瑜听得入神,不觉取出随身携带的玉箫,与之相和。箫笛和鸣,竟引得山涧中的游鱼跃出水面,林间的飞鸟驻足倾听。
一曲终了,阿翎眼中闪着俏皮的光:宁哥哥的箫艺越发精进了。
不及你的笛声空灵。宁瑜收起玉箫,忽然正色道,阿翎,这次回来,还走吗?
阿翎低头沉默片刻,轻声道:灵鹤一族的使命我已经完成。从今往后,我想继续跟着宁哥哥游历天下,济世救人。
宁瑜心中一块大石落地,面上却不露声色:既然如此,我们得约法三章。
宁哥哥请说。
第一,遇事不可再像从前那般冲动。
阿翎记下了。
第二,既要同行,需得听我安排。
这是自然。
第三...宁瑜顿了顿,不可再不告而别。
阿翎抬起头,眼中泪光闪烁:阿翎发誓,今生今世,再不会离开宁哥哥。
就在这时,天际忽然传来一声尖锐的鹰唳。但见一只硕大的苍鹰俯冲而下,目标直指阿翎!
小心!宁瑜一把将阿翎拉到身后,袖中符箓已然出手。
然而阿翎却道:宁哥哥且慢!这是灵鹤一族的信使。
她发出一声清越的鹤唳,那苍鹰闻声收势,轻巧地落在她的肩头。鹰爪上绑着一个小小的竹筒。
阿翎取下竹筒,取出里面的绢书。看完后,她脸色微变:宁哥哥,恐怕我们得去一趟江南了。
发生何事?
信上说,江南一带近来出现多起精怪作祟事件。更奇怪的是,这些精怪似乎都被人控制了心神,行为异常。阿翎蹙眉道,族中长老怀疑,可能与三年前我们遇到过的那个神秘组织有关。
宁瑜神色凝重起来:那个以操控精怪为目的的神秘组织?他们又死灰复燃了?
恐怕是的。阿翎将绢书递给宁瑜,信上说,最近的一起事件发生在杭州西湖畔。有渔民称,夜间湖中会出现巨大的蛇影,还会听到女子的歌声。
宁瑜接过绢书细看,忽然道:这描述...倒像是传说中的西湖蛇仙
蛇仙?
宁瑜点头,据说百年前,西湖曾有蛇仙显灵,保佑当地风调雨顺。后来不知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阿翎若有所思:若是蛇仙,怎会无故作祟?其中必有蹊跷。
既然如此,我们便去西湖走一遭。宁瑜望向南方,正好也让你见识见识江南风光。
阿翎嫣然一笑:全听宁哥哥安排。
二人当即启程南下。一路上,阿翎将这三年来的见闻一一道来,宁瑜也讲述了分别后的经历。说到精彩处,阿翎时而惊叹,时而蹙眉,时而又展颜欢笑,一如当年那个天真烂漫的少女。
行至黄昏,二人在一处山神庙歇脚。阿翎取出古琴,轻轻拨动琴弦。这一次,她奏的不再是凄婉的曲子,而是轻快明亮的《鹤舞云霄》。
宁瑜在一旁静静聆听,看着阿翎专注的侧脸,忽然觉得,这个冬天似乎不再寒冷。
琴声飘出庙外,惊起了林间的宿鸟。群鸟绕庙三匝,竟随着琴声翩翩起舞。更奇的是,庙中的山神像似乎也泛起了淡淡的光华。
阿翎奏罢,对宁瑜笑道:宁哥哥,你看,连山神都喜欢我的琴声呢。
宁瑜也笑了:不是山神喜欢,是弹琴的人心思纯净,连天地都为之动容。
是夜,宁瑜在日记中写道:腊月初三,与阿翎重逢于徽州。琴剑和鸣,再续前缘。江南多事,明日启程。此番同行,望能护她周全。
而隔壁房间的阿翎,也对着一轮明月默默发誓:此番重逢,定要助宁哥哥完成济世之志。纵然前路艰险,此生不离不弃。
夜空中的明月似乎格外明亮,见证着这段别后重逢的缘分。而南方的西湖畔,一场新的风波正在酝酿...
喜欢民间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民间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