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课课长办公室里的气氛,比外面的阴天还要沉闷。佐藤一郎站在巨大的沪上市区地图前,双手背在身后,一动不动。地图上,张公馆的位置被一个红色的叉号醒目地标记出来,周围贴满了各种照片和笔录摘要。
几天过去了,全城戒严,大动干戈,抓了不少人,敲碎了不少硬骨头,但关于“烛影”的实质性线索,几乎为零。这个杀手就像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只留下两个血字和一堆谜团。这种失控感让佐藤非常不快。
“课长,”一个手下小心翼翼地汇报,“76号那边又送过来一批口供,都是些地痞流氓,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就是为了赏金胡编乱造,没什么价值。”
佐藤没有回头,声音冰冷:“军统和地下党那边,有什么动静?”
“暂时没有异常。张全福的死,两边似乎都保持了沉默,没有公开表态,也没有异常的人员调动。”
这很正常。无论是军统还是地下党,都不会傻到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承认是自己干的。但佐藤凭直觉认为,这种干净利落、带着强烈震慑意味的手法,更符合地下党的风格。军统更喜欢制造爆炸性的新闻效应。
他的目光在地图上移动,最终停留在虹口区靠近码头的一片区域。那里鱼龙混杂,帮派林立,是各种情报交易的温床。
“我们之前排查的重点,都在张全福的仇家、商业对手,以及已知的抵抗分子身上。”佐藤缓缓开口,“但也许,我们忽略了另一种可能。”
手下们屏息凝神。
“一个如此专业的杀手,不可能没有后勤支援。武器从哪里来?情报从哪里来?行动之后如何撤离?”佐藤转过身,眼神锐利,“他一定有一个巢穴,或者一个联络点。这个点,可能不在我们的常规监视名单上。”
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份物证报告。那是从张全福书房提取到的子弹头,经过鉴定,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美式手枪的子弹,并非日本军方或76号常用型号。
“这种子弹,在黑市上流通不多。去查,最近半年,谁买过这种子弹,或者配套的武器。”佐藤下令。
“是!”
另一份报告是关于那个保镖头子回忆起的细节,包括那颗莫名其妙的珍珠。珍珠很普通,查不出来源。但保镖坚持认为,在事发前,他似乎听到走廊另一端有轻微的响动,像是小东西落地的声音。
“声东击西?”佐藤沉吟。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杀手不仅身手好,心思也极为缜密,对张公馆的内部结构甚至保镖的巡逻习惯都有所了解。这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侦察。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另一个特工一脸兴奋地走了进来。
“课长!有发现!”
“说。”
“我们根据子弹的线索,排查了所有能接触到这种美制武器的渠道。有一个黑市军火贩子交代,大概一个月前,有一伙人从他那里买过一批这种子弹,数量不多,但很爽快。他印象比较深,因为那伙人说话带点江浙口音,不像是本地帮派的人。”
“江浙口音?”佐藤眼神一凝。军统的人员构成复杂,但确实有不少来自江浙地区。
“还有更重要的,”特工继续道,“我们加强了对外围无线电信号的监控。最近一周,在闸北一带,偶尔能捕捉到一个非常微弱、发射时间很短的秘密电台信号。信号密码无法破译,但发射手法很老练,不像是一般的地下电台。而信号出现的大致区域,和那个军火贩子提到的交易地点,有重叠!”
办公室里一阵轻微的骚动。线索似乎开始串联起来了。
佐藤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闸北和虹口交界处的一片棚户区。“江浙口音的神秘买家……罕见的美制子弹……难以追踪的秘密电台……还有,”他顿了顿,“张全福最近正在和日本人洽谈一批重要物资的运输,路线正好经过码头区。”
他猛地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自以为得计的光芒:“我们可能一直找错了方向!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仇杀或惩戒!这很可能是一个新出现的、隶属于重庆方面、但独立于现有军统站之外的精干行动小组所为!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杀一个汉奸,更可能是想破坏皇军的物资运输线!张全福只是他们的一次实战演练,或者说,一次立威!”
这个推断听起来合情合理。一个新的、更加隐秘和专业的军情小组,完全符合“烛影”表现出的特征。而且,将调查方向引向一个不存在的“外部”组织,也能暂时缓解特高课内部的无能压力。
“立刻调整侦查方向!”佐藤下令,“重点排查闸北、虹口交界地带,特别是近期有陌生面孔出入的区域!监听站全力追踪那个秘密信号!通知76号,把他们撒出去的眼线都动起来,寻找任何符合‘江浙口音、行动诡秘’特征的可疑人员!”
“是!”手下们领命而去,办公室里重新恢复了忙碌。
佐藤独自站在地图前,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烛影”……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你还在沪上活动,就一定会留下痕迹。我已经把网撒向了你认为最安全的地方。等着吧。
……
陈公馆内,陈默正悠闲地坐在花园的藤椅上晒太阳,手里拿着一份报纸。报纸上充斥着关于“烛影”的各种夸张传闻和日伪当局“全力缉凶”的声明。
老周端着一杯茶走过来,低声说:“少爷,外面风声好像有点变了。听说特务们都不怎么在咱们这边转悠了,全都往闸北和码头那边跑了。”
陈默放下报纸,接过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脸上没什么表情。
“哦?是么。”他淡淡地应了一声。
他当然知道风声为什么会变。那个黑市军火贩子,是他通过金九爷的关系,提前1个月就布下的一步闲棋。那批美制子弹,也是他故意让那人经手,留下的一点“风味”。至于那个秘密电台信号,则是他利用重生记忆,知道某个即将被军统启用的备用频率,偶尔偷偷打开一下收音机,模仿一下发射特征,干扰对方判断的小把戏。
这些线索单独看都很模糊,甚至经不起仔细推敲。但他深知佐藤一郎这类人的心理:他们太自信,太相信自己的推理能力。当常规调查走入死胡同时,一个看似偶然发现、需要他们“发挥智慧”才能串联起来的“新方向”,往往更具有诱惑力。
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向一个虚无缥缈的“军情小组”,比让他们盯着沪上的每一个富家少爷要安全得多。
他抿了一口茶,目光投向远处。闸北那边,现在应该很热闹吧?76号的特务和日本宪兵,恐怕正在那里鸡飞狗跳地折腾呢。
这步棋,暂时走对了。但佐藤不是傻瓜,这种误导能持续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他需要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尽快完成下一步计划——如何让日伪方面,不仅仅是暂时忽略他,而是真正开始“需要”他。张全福留下的商业空缺,以及日方急于稳定沪上经济的需求,或许就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一场新的游戏,即将开始。而这一次,他要从暗处,稍微走到灯光边缘了。
喜欢谍报代号我是烛影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谍报代号我是烛影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