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云层比昨天更沉了,铅灰色的云团低低地压在楼宇顶端,连带着空气都变得滞重,像一块浸了水的棉絮堵在心头。茶水间的玻璃门还在微微晃动,门轴发出细碎的吱呀声,江生离开的脚步声早已消失在走廊尽头,只剩何时一个人坐在角落的塑料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张写着“别多想”的便利贴。纸角被捻得发皱,油墨在反复触碰下晕开了淡淡的毛边。
她当然知道他是在提醒,可有些事就像扎进指缝的木刺,不是说句“别在意”就能凭空消失的。那照片里的白裙身影,那便签上锋利的字迹,早就在心里盘根错节,成了挥之不去的牵挂。
但眼下,她没资格沉溺在这些情绪里。
会议室散场时的气氛还沉甸甸地压在心头。项目组因为那个核心算法的逻辑断层陷入僵局,从参数校准吵到模型重构,讨论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最后只落得组长拍着桌子低吼“明天必须有方案”。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掩不住的焦躁,连咖啡机旁的速溶粉都被拿空了大半,空气里飘着一股苦涩的焦味。
何时回到工位,将那张“别多想”的纸条轻轻折成小方块,塞进笔筒最底层,被几支笔牢牢压住,像是埋下了一段见不得光的执念。她深吸一口气,显示器的蓝光映在脸上,调出项目文档时,指尖还带着茶水间的凉意。屏幕中央是密密麻麻的数据模型图,几条红色的曲线歪歪扭扭地纠缠着,旁边几行被标红的注释刺眼得很:“参数偏差过大,逻辑链断裂”。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足足三分钟,脑海里忽然闪过几天前的画面——江生坐在她对面调试另一个模块,指尖在键盘上敲得飞快,随口提过一句:“如果模型本身没问题,那就不是数据错了,而是我们理解它的方式有问题。”
那时她正忙着核对报表,只含糊应了一声,此刻回想起来,那句话却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突然插进了锁孔。
她猛地点开微信聊天记录,往上翻了几十页,终于找到那天的对话片段。他说这话时,还附带了一张简单的流程图,标注着“逆向映射:从结果反推变量”。
何时的心跳漏了一拍,指尖在触控板上急促地滑动。这或许就是破局的方向。
她迅速在草稿纸上画出逻辑框架,铅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等回过神时,已经写满了半张纸。她合上笔记本起身,才发现电脑侧边不知何时夹了张便签——正是那张写着“她不该再出现了”的纸条,大概是刚才匆忙中从抽屉里带出来的。她没敢多看,只把它往里塞了塞,当作一种警醒:现在必须专注,不能再让任何情绪搅乱判断。
江生的工位空着,黑色的显示器还亮着,代码界面上密密麻麻的字符像一群沉默的蚂蚁。何时站在桌旁等了片刻,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直到听见电梯“叮”的一声轻响,他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他走进来,手里拿着两杯咖啡,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看见她时,脚步顿了顿,随即恢复如常,神情平静得像晨雾里的湖面,仿佛茶水间的对话从未发生过。
“我有个想法,关于那个算法的问题。”何时迎上去,声音比预想中轻了些,带着点不确定的试探。
他看了她一眼,目光在她紧攥着笔记本的手上停留半秒,然后点了点头,拉开旁边的椅子:“坐。”
她拉开椅子坐下,电脑屏幕亮起的瞬间,她把刚才整理的思路投屏到他的显示器上。蓝色的逻辑图在黑色背景上格外清晰,像一张铺开的网。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模型呢?”她指着图上的节点,“不是死磕数据修正,而是调整我们解读它的方式。”
江生没说话,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着,目光落在她画的反向箭头处。
她深吸一口气,语气逐渐坚定:“你之前提到的‘逆向映射’,我觉得可以试试。我们现在的路径是从A推导b,但如果反过来,从b出发回溯A的变量关系,说不定能发现之前忽略的关键点。”
他听完后沉默了几秒,指尖在键盘上敲了个快捷键,调出一个标着“测试版3.2”的旧模型。
“试过变量权重吗?”他问,声音里听不出情绪。
“还没来得及细化,但我做了初步模拟,逻辑链能闭合。”她点开自己的模拟数据,“你看这里,当把用户行为参数调至0.7时……”
他没再多问,直接在代码界面开了条新分支,指尖翻飞间,几组变量参数已经输入完成。屏幕上的数据流飞速滚动,像一条奔涌的河。
“这里要加个阻尼系数。”他忽然开口,指着其中一行代码,“否则迭代到第三轮会陷入死循环。”
何时立刻补上参数值,两人的对话越来越快,从变量阈值到迭代次数,像是一场无需彩排的接力。她报出数据,他立刻敲入代码;他指出漏洞,她马上调出备份方案。显示器的蓝光映在两人脸上,把周围的嘈杂都隔绝在外,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的低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云层似乎薄了些,漏下几缕苍白的光。当最后一组数据跑完,屏幕上的曲线突然变得平滑,原本断裂的逻辑链像被无形的手接了起来,严丝合缝。
何时盯着最终结果,嘴角不受控制地扬起,眼里瞬间涌进了光。江生也停下动作,指尖在鼠标上顿了顿,轻轻点了下保存键。
“可行。”他说,语气里终于带了点温度。
她长出一口气,后背往椅背上一靠,感觉肩膀上的重担骤然落地,连呼吸都轻快了许多。这一刻,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她总以为他是座孤岛,用冷静和距离筑起高墙,可现在才发现,他其实一直在等她主动迈过那道坎。只是他的方式太隐晦,像深海里的灯塔,只在最关键的时刻,才透出一点微光。
项目组的临时会议在半小时后召开。何时抱着电脑走进会议室时,脚步比早上轻快了许多。她站在投影屏前,调出修正后的模型图,声音平稳地讲解整个调整过程,从逆向映射的原理到变量权重的设定,语速不快,却字字清晰。
江生坐在她斜对面,手里转着一支笔,目光始终落在她身上。那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审视,多了些她读不懂的柔和,像初春化雪的溪水。
她不再像前几天那样心神不宁,所有的注意力都浸在技术分析里。那种专注的状态,让他想起刚认识她的时候——那时她也是这样,面对解不开的难题,眼睛会亮得像星星,非要啃下来才肯罢休。
会议结束时,反对的声音消失了,组长拍着她的肩膀连说三个“好”。团队成员陆续离开,会议室很快空了下来,只剩下她和他。
何时收拾东西时,看见他起身走向打印机。纸张从出口滑出的瞬间,他拿起笔在上面写了些什么,然后折成方块递给她。
她接过展开,上面只有一句话:
“你做得很棒。”
字迹比之前柔和了许多,没有了那股紧绷的力道。何时愣了一下,抬头看他时,他正站在窗边,云层恰好裂开一道缝隙,淡金色的阳光落下来,在他肩头镀上一层暖光。
他没多说什么,只是朝她微微颔首,转身走了出去。皮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比来时轻快了些。
何时低头看着那张纸,指尖轻轻抚过字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焐热了,之前的郁结散了大半。她知道,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夸奖。这是他在用自己笨拙的方式,回应她的努力和勇气。
而她也终于明白,有些事情,或许本就不需要答案。就像这厚重的云层,看似密不透风,终有裂开的时候。
只要继续往前走,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口。
她把那张纸小心翼翼地收进文件夹,和之前的便签放在一起。合上电脑起身时,窗外的风正好吹进来,掀起窗帘的一角,带着点湿润的凉意。
何时深吸一口气,感觉胸口的那块铅终于化了。她抬眼望向走廊尽头,阳光正一点点穿透云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已经准备好,迎接下一个挑战了。
喜欢余生如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余生如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