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宋主任。”**
这四个字,如同冰锥刺破刚刚获得的短暂安全感,让林卫东瞬间从头凉到脚。手机屏幕的微光映在他骤然收缩的瞳孔里,握着电话的手指尖变得冰凉。
发信人:未知号码。信息格式:加密短讯,阅后即焚。
内容:直指刚刚赋予他重任、看似代表国家力量的最高负责人——宋主任。
是挑拨离间?是K先生阵营的毒计,意图在他出发前制造猜疑,瓦解这刚刚建立的脆弱同盟?
还是……一个来自真正知情者的、冒着巨大风险发出的警告?意味着“鹰眼”内部甚至更高层级,也存在着不为人知的裂隙和背叛?宋主任本身就有问题?
无数的可能性瞬间涌入脑海,带来的是更深的寒意和茫然。他刚刚下定决心为国为民、为父报仇,踏上九死一生的征程,转眼间,最大的依靠和指挥者就被打上了问号。
他该相信谁?他能相信谁?
“林同志?有什么问题吗?”前排副驾的“鹰眼”队员似乎察觉到他的异样,回头询问道。这位队员代号“山鹰”,是宋主任指派给他的临时联络和支援人员,将护送他至边境区域。
林卫东瞬间收敛所有情绪,脸上恢复平静,不动声色地锁屏并将手机收起,摇了摇头:“没事,有点晕车。还有多久能到?”
他不能表露丝毫。如果宋主任真的有问题,那此刻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监视者或清算者。如果信息是假的,贸然质疑只会暴露自己的多疑和脆弱,同样不利于接下来的任务。
必须冷静!必须靠自己判断!
“大概还需要七八个小时车程。您先休息一下,路还长。”山鹰递过来一瓶水,语气如常。
林卫东接过水,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假装休息,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他仔细回忆与宋主任接触的每一个细节:对方的言谈举止、对“零号档案”的了解、对父亲往事的提及、安排的任务逻辑……似乎并无明显破绽。甚至那句“故人林建国同志的清白,由我们共同见证”,听起来也情真意切。
但反过来想,如果宋主任真是K先生的人,或者另有所图,这一切表演岂不是更容易?夺取“零号档案”失败后(机器被毁),转而控制档案的唯一知情人(林卫东),并利用他去找到更核心的“枢纽账本”,再一并吞下,岂不是更完美的计划?
那条匿名警告,虽然只有四个字,却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疯狂滋生出发怀疑的藤蔓。
他悄悄睁开一丝眼缝,观察着开车的司机和副驾的山鹰。两人都很专业沉默,看不出任何异常。
不行,不能自乱阵脚。无论宋主任是忠是奸,他目前的任务目标——找到“刀疤”,获取枢纽罪证——是不变的。这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为父正名、彻底扳倒K集团的关键。
当前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鹰眼”提供的资源和通道,安全抵达边境,并在这个过程中,小心翼翼地验证和观察。
他再次拿出那个文件袋,更加仔细地阅读关于“刀疤”和边境贸易区的资料,试图从中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线索或陷阱。
资料很详细,但也充斥着“可能”、“疑似”、“最后一次出现”等模糊字眼。“刀疤”此人就像一条真正的泥鳅,狡猾多疑,行踪成迷。常用的几个化名、可能关联的皮包公司、经常出没的场所……都罗列其上,但标注的可靠性都不高。
唯一的突破口,似乎就是资料中强调的:此人对技术有着偏执的痴迷和极高的鉴赏力,并且只认技术和古老的暗号。对于能拿出真正硬货技术的人,他会相对放松警惕。
技术……这正是林卫东目前唯一的凭仗。
他一边记忆资料,一边开始在脑中构思如何伪装成一个掌握某种稀缺电子或军工边缘技术、急于脱手换取资金的逃亡工程师。前世的知识和今生在深圳的实践,给了他足够的底气来扮演这个角色。
车队中途在几个预设的安全点更换了车辆和牌照,最大限度地规避追踪。林卫东始终保持警惕,留意着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但一路平静。
经过漫长的颠簸,当窗外景色逐渐变得充满热带风情,空气也变得潮湿闷热时,他们终于进入了滇省地界,靠近了此行的目的地——瑞丽市。
“林同志,我们即将进入瑞丽市区。按照计划,我们会送你到姐告贸易区附近的一个安全屋。之后的路,就需要你自己走了。我们会在外围提供远程支持。”山鹰说道,递给他一个新的手机和一套证件,“这是你的新身份:陈明,原东南某厂工程师,因项目事故被追责,携带部分技术资料潜逃,试图从中缅边境脱身或寻找买家。相关背景资料都在手机里。”
林卫东接过东西,检查了一下新身份证和护照,做得非常逼真。他快速浏览了手机里的背景资料,将其牢记于心。
“通讯频率和紧急联络方式已预设。非必要不联系,防止被定位。”山鹰最后叮嘱道,“祝你好运,林同志。”
车子在瑞丽市区边缘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停下。林卫东拎着一个简单的行李包下了车,里面除了一些换洗衣物,就是“鹰眼”提供的活动经费和那枚父亲留下的齿轮徽章。
黑色的越野车无声地驶离,迅速消失在车流中。
林卫东站在陌生的街头,周围是嘈杂的人流、各种口音的叫卖声、以及浓郁的边境异域气息。巨大的孤独感和危机感瞬间将他包裹。
他定了定神,按照记忆中的地址,朝着安全屋的方向走去。
安全屋位于姐告贸易区附近一栋老旧的居民楼里,条件简陋但还算干净。他仔细检查了房间,没有发现明显的监控设备。
放下行李,他站到窗边,望着远处熙熙攘攘、充满活力的贸易区,那里龙蛇混杂,既是机会之地,也是致命陷阱。
“刀疤”就在这片区域的某个角落。
他该如何找到他?又如何取得他的信任?
资料里提到,“刀疤”偶尔会出现在贸易区一家名为“勐卯古茶”的茶馆二楼包厢,与人洽谈“生意”。但那只是偶尔,且需要熟人引荐。
直接去碰运气显然不行。
或许,应该主动放出消息?一个掌握敏感技术、急于脱手的逃亡工程师……这种鱼饵,“刀疤”这种技术掮客应该会有兴趣。
但风险极大,可能会引来真正的黑吃黑,或者……K先生的人。
就在他权衡利弊之时,新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本地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很奇怪:
**“陈工,你要的‘老零件’,到了一批。‘勐卯古茶’,下午三点,二楼‘雨林’包间。过时不候。”**
林卫东的心脏猛地一跳!
陈工!这是他刚刚拿到的新身份化名!这条信息明显是发给他“陈明”这个身份的!
“老零件”?这像是一种暗指,可能指代敏感技术或设备。
“勐卯古茶”!正是资料里提到的“刀疤”可能出现的地方!
下午三点!时间紧迫!
是谁发的这条信息?“鹰眼”小组安排的测试?还是……真的有一条他不知道的线在运作?或者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鹰眼”小组应该不会用这种方式联系他,他们强调非必要不联系。
是“刀疤”的人?他们已经知道了他的到来和新身份?这效率也太恐怖了!
还是K先生的人?冒充“刀疤”的渠道引他上钩?
那条“小心宋主任”的警告再次浮现在脑海。如果宋主任有问题,那他的行踪和身份可能早已暴露。
去,还是不去?
去,可能是自投罗网。
不去,可能错过唯一接触“刀疤”的机会,任务无从开始。
林卫东看着那条短信,眼神变幻不定。
最终,他眼中闪过一抹决绝。
刀山火海,也得闯一闯了!
他回复了两个字:
**“收到。”**
下午两点五十分,林卫东稍作伪装(戴了顶帽子和一副平光眼镜),提前来到了“勐卯古茶”茶馆附近。
他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在对面的一家小卖部佯装买东西,仔细观察着茶馆门口的动静。
茶馆生意不错,各色人等进进出出,有本地商人,有游客,也有一些看起来行色匆匆、眼神精明的人物。一切看起来并无异常。
两点五十八分,他压了压帽檐,穿过街道,走进了茶馆。
茶馆内茶香弥漫,环境古朴。他径直走上二楼,找到了那个名为“雨林”的包间。
站在包间门口,他深吸一口气,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
林卫东推门而入。
包间内茶香更浓,一个穿着对襟唐装、背对着门口、正在泡茶的身影闻声转过头来。
看到那人脸的瞬间,林卫东的瞳孔骤然收缩,全身血液几乎凝固!
不是资料中脸上有刀疤的凶恶男子。
而是一张他万万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的、带着温和笑意的脸——
竟然是……**周老板?!**
喜欢重生逆袭:黄金1988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逆袭:黄金1988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