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的贯通,如同给濒死的巨人接上了一根强有力的主动脉。原本在岭南丛林里苟延残喘、几乎要被困死饿死的秦军残部,在这条“帝国超级快递”的持续输血下,终于缓过了一口气,并且逐渐恢复了元气和獠牙。
主将**赵佗**,这位在屠睢战死后临危受命的副将,此刻展现出了与他前任截然不同的风格。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猎人,不再急躁地闯入密林深处与猛兽搏斗,而是开始有条不紊地在外围设置陷阱、修建营地、切断猎物的水源和食物来源,并耐心地等待最佳时机。
赵佗深知,面对百越这种部落林立、地形复杂、民风彪悍的对手,单纯依靠军事清剿,即使有灵渠补给,也会陷入无休止的消耗战,最终可能重蹈屠睢的覆辙。他采取了更为灵活和务实的**剿抚并用**策略。
**“大棒”政策(剿)**:对于坚决抵抗、时常袭击秦军据点或补给线的越人部落,赵佗绝不手软。他利用灵渠带来的后勤优势,调集重兵,进行精准而残酷的军事打击。他不再盲目深入,而是稳扎稳打,夺取一个河谷,巩固一个据点,清剿一片区域,如同蚕食桑叶,一步步压缩抵抗者的生存空间。秦军强大的弩阵和严密的方阵,在相对开阔的河谷地带或者针对固定营寨时,依然能发挥出恐怖的威力。负隅顽抗的部落往往遭到毁灭性打击,其首领被杀,部众被俘或逃散,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胡萝卜”政策(抚)**:这是赵佗策略的精髓。对于那些在秦军军事压力下动摇,或者原本就与某些大部落有矛盾的小部族,赵佗抛出了橄榄枝。他会派人接触这些部落的**代表**(通常是首领或长老),传达帝国的“怀柔”之意:
“始皇帝陛下,德被四海,非为杀戮而来。只要尔等愿去帝号,接受秦法,缴纳贡赋,便可保全部族,首领仍可治理本族事务,甚至可获得朝廷封赏!”
“我大秦有精美的丝绸、锋利的铁器、醇香的美酒,只要归附,便可互通有无,岂不胜过在这山林之中茹毛饮血?”
“若冥顽不灵,前方某某部落便是下场!”
威逼利诱之下,一些较为弱小的或者识时务的越人部族开始动摇、归附。赵佗也的确兑现了部分承诺,对于归附的部族,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比如文身、断发等),不强行改变,只是要求他们在政治上臣服,并提供一定的劳役和兵源。他甚至会任用一些归附的越人首领担任低级官吏,让他们协助管理本地越人。
这套“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拳,效果显着。抵抗的越人势力被逐渐分化、孤立。秦军的推进虽然缓慢,却比以前扎实了许多,占领区也相对稳定。
经过数年(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残酷的,绝非一蹴而就)的血腥征战、政治博弈和艰难的同化,秦军终于基本控制了岭南的核心区域。尽管深山老林中可能仍有零星的抵抗,但大局已定。
一份标志着帝国疆域又一次巨大扩张的奏报,沿着灵渠-湘江-长江的水路,被快马送至咸阳:
“臣赵佗顿首: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灵渠通漕,今已平定岭南大部。拟仿内地郡县制,设立**南海郡**(约今广东大部)、**桂林郡**(约今广西大部)、**象郡**(约今广西西部、贵州南部及越南北部部分区域)三郡,置守、尉、监,以行治理。岭南之地,自此永为秦土!”
嬴政接到奏报,龙颜大悦。这意味着他“南尽北户”的雄心终于实现!帝国的版图第一次真正触及了南海!他立刻批准了赵佗的提议。
南海、桂林、象郡——三个崭新的郡名,被镌刻在了帝国的版图之上。这片曾经充满神秘与死亡威胁的土地,如今被纳入了秦帝国的官僚统治体系。郡守、郡尉、郡监御史等官员陆续被任命、派遣,开始在这片新领土上建立统治秩序,推行秦法,丈量土地,统计户口……
郡县设立了,但如何真正巩固统治,防止反复?始皇帝和他的智囊们祭出了华夏王朝惯用的、也是极其冷酷的一招——**移民实边**。
一道诏令颁布:从中原地区,大规模迁徙“罪人”(刑事犯)、商人(秦朝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下)、赘婿(入赘女家的男子,在当时被视为一种不光彩的身份)等数十万人,发配岭南,“戍五岭,与越杂处”!
这数十万移民,如同被抛弃的棋子,被迫背井离乡,踏上前往那片在他们听来如同鬼域般的岭南之路。路途艰险,水土不服,等待着他们的是未知的命运和与当地越人必然发生的冲突。他们的到来,一方面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铁器、牛耕等)和文化,加速了岭南的开发;另一方面,也如同一把盐,撒在了秦越民族关系的伤口上,引发了更多的摩擦和矛盾。
而我们那位如同“帝国革命砖”的小吏**荀义**,在经历了北方筹粮的巨大压力后,很可能因为其“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处理过文字、车轨、货币、民夫、粮草等各类棘手问题),再次被上级“委以重任”,被派往新设立的岭南某郡(比如桂林郡)担任一个管理移民事务的中低级官吏。
可以想象荀义接到调令时的心情——绝对是崩溃的!从相对熟悉的北方,一下子被扔到完全陌生、湿热难当、而且民族关系复杂的岭南!他的工作将异常繁重复杂:要安置这些心怀怨气的移民,分配土地(可能需要从越人手中夺取或圈占),处理移民与本地越人之间因土地、水源、习俗引发的层出不穷的冲突,还要协调与那些表面归附、内心未必服气的越人首领的关系……这简直是个火药桶!
荀义可能会在岭南湿热的夜晚,对着油灯下堆积如山的卷宗(关于移民安置、越人骚乱、物资匮乏的报告),内心充满比在北方时更深的无力感和思乡之情。他或许会亲眼目睹移民与越人之间的械斗,听到双方对秦政的抱怨,更深切地感受到帝国扩张背后那冰冷残酷的代价。
南征的成功,无疑是秦始皇彪炳史册的又一赫赫武功。帝国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广阔,“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秦始皇本纪》)
然而,这辉煌的顶点,也是帝国命运的重要拐点。
为了表彰赵佗的功绩,嬴政任命他留任**南海郡尉**,并实际上赋予了他节制岭南三郡军事的大权。赵佗在岭南经营多年,手握重兵,熟悉当地情况,又远离中央,逐渐成为了这片新领土上事实上的“土皇帝”。这为日后秦末大乱时,赵佗封锁关隘,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而更致命的危机在于,帝国为了完成北伐匈奴、南征百越、修筑长城、驰道、灵渠、阿房宫、骊山陵……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超级工程,已经将立国之本——**民力**,透支到了极限!
北方的“石娃”们埋骨长城,南方的将士和移民血染丛林,中原的百姓在无休止的徭役和赋税下苦苦挣扎。荀义这样的基层官吏,在帝国庞大的躯干上四处“救火”,身心俱疲。
帝国的肌体,已然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呻吟。而这呻吟声,似乎也传到了咸阳宫中,那位缔造了所有伟业的帝王耳中,并开始悄然侵蚀他那看似永不枯竭的精力与雄心。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天下一帝秦始皇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