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秀玲家门口,看着门口写着的“裁缝铺”三个字,李兰的心脏“咚咚”地跳起来,手心瞬间冒出层汗。
她想起订婚那会儿,自己看上了秀玲的砖房,非要让赵老太把秀玲一家赶走才肯结婚,最后秀玲一家才被赶到了现在这个破破烂烂的院子!
如今想来,当初说的那些话像淬了毒的针,扎得她喉咙发紧。
秀玲他们当时什么也没说,带着志远搬进了现在的土房。
村里人都说秀玲一家窝囊,好欺负。李兰那时也觉得是,现在才懂,那不是窝囊,是懒得跟不讲理的人置气。是眼不见心不烦!
就像此刻的自己,被赵老太指着鼻子骂“不要脸”时,除了掉眼泪,竟连一句硬气话都说不出来。
“吱呀”一声推开秀玲家的木门,院子里正热闹着。
三个婶子围在竹竿搭的架子旁,手里捏着花花绿绿的布料比画,秀玲站在中间,手里拿着软尺,笑得眉眼弯弯:“婶子你穿这肯定好看,显气色。”
看见李兰进来,几个婶子的笑声戛然而止。她们你看我我看你,手里的布料都放了下来。
还是刘婶先开了口,扯着嗓子打哈哈:“哎呀光顾着看布了,太阳都快落山了,我家猪还没喂呢!”说着就往外走。
另两个也跟着附和,“可不是嘛,我家那口子该催吃饭了”,眨眼间就走得没影了。
院子里只剩下她们妯娌俩,空气静得能听见鸡窝里老母鸡扑腾翅膀的声音。
秀玲手里的软尺还搭在布料上,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眼里浮起层惊讶。
自分家后,李兰就没踏过这儿的门槛。赵老太一直在背后说秀玲“心术不正,就是个搅屎棍!”
开始李兰也看不起秀玲,自然也躲着秀玲。有时在村口碰见,也只是匆匆点头,连句完整的话都没说过。
“李兰?”秀玲先开了口,声音温温软软的,“你咋来了?是不是想做件新衣裳?我这儿刚进了批好料子,你看看……”
她的话还没说完,李兰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啪嗒啪嗒”砸在青砖上。
她想开口说点什么,喉咙却像被堵住,只能发出呜呜的哽咽声。
秀玲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软尺“啪”地掉在地上。
她快步走过去,一把拉住李兰的胳膊,往屋里拽:“出什么事了?有啥事儿屋里说,别在这儿站着了。”
进了屋,秀玲赶紧倒了杯热水塞到李兰手里,又从床头扯过件薄外套给她披上。“是不是娘又说啥了?”她轻声问,语气里带着点了然。
李兰捧着温热的水杯,眼泪却流得更凶了。
她抽抽噎噎地,从赵老太去娘家闹着要回三金的钱说起,再到刚才被赵老太指着鼻子骂“不要脸”,那些委屈像开了闸的洪水,怎么也挡不住。
“……我真是瞎了眼,当初还觉得她说的那些是真心的,谁知道她这么能胡搅蛮缠。”李兰抹着眼泪,声音哑得厉害,“还有那房子……”
她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愧疚:“大嫂,我对不起你。那砖房本来该是你的,我当时鬼迷心窍,为了结婚住的舒坦,给你抢了过来。你那会儿肯定恨死我了吧?”
秀玲正给她递手帕的手顿了顿,随即轻轻摇了摇头,嘴角甚至牵起抹浅淡的笑意:“都过去的事儿了,还提它干啥。”
“其实我现在住这儿挺好的。离得远,清净。你大哥在矿上挣钱,虽说辛苦点,但每个月还能攒点,我现在还有这个裁缝铺能贴补点,志远也乖,我日子过得踏实。”
李兰愣愣地看着她。大嫂的日子哪有她说得那么轻松?
大哥一天到晚在上班,志远又小,她一个人又要操持家务,又要管着这裁缝铺,但是看她脸上那股子平和,却不是装出来的。
“可我……”李兰还想说什么,却被秀玲打断了。
“咱都是女人,嫁过来当儿媳妇,谁还没受点委屈?”
秀玲舀了碗刚熬好的小米粥放在她面前,“以前的疙瘩,咱今天就解开。以后啊,别听旁人瞎念叨,咱妯娌俩该咋处还咋处。”
李兰捧着那碗热粥,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却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心里那股堵了许久的郁气,终于顺着眼泪流了出去。她吸了吸鼻子,重重地点了点头:“嗯!”
那天傍晚,李兰是踩着月光离开秀玲家的。秀玲给她装了满满一布袋平安捎回来的白面馒头,还塞了块刚做好的南瓜饼,让她拿回去吃。
从那以后,李兰没事就往秀玲家跑。
早上经常揣着两个煮鸡蛋过来,那是给志远煮的。
秀玲忙着招呼顾客选布料时,李兰就钻进厨房忙活。秀玲总说:“有你在,我都能偷会儿懒了。”
平安每次从矿上回来,只要带回来点另样的。秀玲总会分一半给李兰。“赵磊上班也辛苦,你也得给他补补。”她总是这么说。
有时忙完,妯娌俩就搬着小板凳坐在院子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李兰会说赵老太今天又因为啥事儿跟她置气,说赵磊夹在中间有多为难。
秀玲就安安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一句:“男人嘛,都怕娘,你别跟他较真。”
秀玲也会说平安矿上的事,说他每天早出晚归的拼命挣钱,有时炒了一天菜,晚上累的手疼,觉都睡不好。
随着时间推移,妯娌俩的感情越来越深。
秋末的一天,赵老太又在家指桑骂槐,说李兰“胳膊肘往外拐,整天往外人家里跑”。
李兰没像往常那样忍气吞声,而是直接回了句:“秀玲是我大嫂,不是外人。”
赵老太愣了半天,大概是没想到这儿媳妇会说出这句话,气得差点说不出话来!
“呦,还你大嫂,现在知道是你大嫂了,当初可是你逼着秀玲从你现在的房子搬走的!”
“是不是看人家秀玲现在开个裁缝铺挣钱了,天天去巴结人家?”赵老太话里带着嘲讽和挖苦。
“你能不能别说了!”赵老太的这些话又一次揭开了李兰的伤疤。
最近村里的风言风语,加上婆婆恶毒的谩骂,她已经要崩溃了!
一个可怕念头在她脑海中浮现出来......
喜欢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