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杜安泰并没有离开。他只是补了个觉,出去溜达一圈又来了医院。
他也没什么事,就是坐在一边,看着马桂兰照顾哥哥,偶尔搭把手,或者跟马永贵聊聊天。
他发现马桂兰确实是个很会照顾人的人。她给哥哥翻身、按摩腿部防止血栓,动作轻柔专业。
她记得医生叮嘱的每一个细节,什么时候该吃什么药,饮食要注意什么,都清清楚楚。
她说话温和,但很有主见,把哥哥“管”得服服帖帖。
有一次,马永贵嫌每天的伙食费太贵,故意嘟囔着想喝点稀饭,吃点馒头咸菜。
马桂兰耐心劝道:“哥,医生说了,现在你需要营养,要不你这骨头怎么长啊?稀饭那些等伤口长好了再说吧,回到家天天有稀饭让你喝。”语气温柔却不容商量。
杜安泰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点了点头,心里暗赞这妹子明事理,有决断。
马桂兰也悄悄观察着杜安泰。
她发现这个杜大哥话不多,但眼神实在,做事踏实。
他陪哥哥聊天,能聊到点子上,不像有些人只会干巴巴地安慰。
他帮忙做事,比如扶哥哥起身、递东西,总是恰到好处,很有分寸感。
她隐约从哥哥和杜安泰零星的对话中,猜到杜安泰似乎也失去过伴侣,心里便更多了一份同病相怜的理解。
两人之间的话依然不多,但一种基于共同照顾病人的默契,却在悄然滋生。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往往就能明白对方的需要。
秀玲和平安几乎每天都来。秀玲变着花样做好吃的,今天炖鸡汤,明天熬个粥,总用保温桶装得满满的带来。
“桂兰妹子,永贵哥,你们都尝尝,自家养的鸡,有营养。”秀玲热情地招呼。
马桂兰推辞不过,只好接过,心里暖融融的。她看着秀玲利落爽朗的样子,和平安忠厚朴实的笑容,愈发觉得这家人可交。
一次,秀玲拉着马桂兰在走廊说话,语气诚恳:“桂兰妹子,你别有负担。这事虽然责任划分明确,但咱们遇到了就是缘分。永贵哥一个人不容易,你们兄妹感情这么好,我们看着也感动。以后有啥困难,尽管开口,咱们就当亲戚处。”
马桂兰握着秀玲的手,眼眶湿润:“秀玲姐,你们一家都是好人……谢谢,真的谢谢你们!”
志远也常在下班后过来,有时带些水果,有时只是坐坐,问问情况。
他对马永贵始终保持着尊重和歉意,让马永贵和马桂兰都觉得,这年轻人有担当,懂道理。
在马永贵住院的这几天里,杜安泰和马桂兰的接触越来越多。
他们聊天的内容,也逐渐从马永贵的病情,扩展到一些生活琐事,甚至是各自过往经历的片段。
杜安泰知道了马桂兰在南方一家制衣厂打工,辛苦但收入尚可,她省吃俭用,就是想多攒点钱养老,不给女儿添麻烦。
马桂兰也知道了杜安泰以前是煤矿的技工,退休后本想和老伴安度晚年,却没想到……
他们都没有细说那些悲伤的细节,但彼此眼神里流露出的理解和叹息,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
他们发现,对方和自己一样,都是被生活磨砺过,却依然保持着善良和坚韧的普通人。
杜安泰发现,和马桂兰相处很舒服。她不矫情,不算计,有什么说什么,干活利落,心地纯净。
马桂兰也觉得,杜大哥是个可以依靠的人。他稳重,实在,懂得体贴人,虽然话不多,但那份默默的关怀,让她这个常年在外漂泊、习惯了独自坚强的人,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和安全。
一种微妙的情愫,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嫩芽,在两个历经沧桑的中年人心中,悄无声息地生长着。
在马桂兰的精心照料和杜安泰的夜间守护下,马永贵的恢复情况一天比一天好。
伤口愈合得不错,疼痛感也逐渐减轻,脸色不再是刚入院时的灰白,多了些红润。
医生查房时也表示满意,说再观察几天,稳定后就可以考虑出院回家静养了。
身体的康复带来了精神上的松弛,马永贵的话也更多了。
他常常看着忙前忙后的妹妹和默默陪伴的杜安泰,眼神里流露出欣慰和某种难以言喻的期待。
有一次,趁着马桂兰去打饭,杜安泰扶他坐起来活动肩膀时,马永贵突然压低声音,带着点老小孩般的狡黠,对杜安泰说:“杜老弟,我妹妹……她人好吧?”
杜安泰正帮他活动胳膊的手微微一顿,脸上有些发热,含糊地“嗯”了一声,没好意思接话。
马永贵却像是打开了话匣子,絮絮叨叨地说起来:“桂兰她啊,就是命苦,心肠太软,太重感情。以前在婆家受了委屈也不说,就知道自己扛着。现在一个人在外头,我这当哥的,想起来心里就不好受……要是……要是她能找个知根知底、靠得住的人,我这心里也就踏实了……”他说着,目光似有似无地瞟向杜安泰。
杜安泰的心跳加快,他岂能听不出马永贵的弦外之音?他低下头,假装整理被子,闷声说:“永贵哥,桂兰妹子……是个好人,肯定会有后福的。”
这话说得模棱两可,却让马永贵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另一边,马桂兰虽然大部分心思都放在哥哥的康复上,但杜安泰的存在,还是在她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她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在人群中寻找他那高大沉稳的身影,听到他熟悉的脚步声走进病房,心里会莫名地安定下来。
看到他因为熬夜眼底泛起的青黑,她会忍不住心疼,悄悄把秀玲带来的补汤多留一碗给他。
但她是个谨慎而传统的人,经历的磨难让她不敢轻易触碰感情。
她时常在心里告诫自己:杜大哥是好人,帮了哥哥这么多,自己不能有非分之想,免得让人看轻了,也玷污了这份雪中送炭的情义。
于是,她对待杜安泰愈发客气有礼,刻意保持着距离,只是那偶尔交汇的眼神里,泄露的一丝慌乱和柔软,却骗不了人。
出院的日子眼看近了,一个新的现实问题摆在了面前。
喜欢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