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教授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周炽那个天才想法的诱惑!
他向这个数学系的“杂牌军”发出了邀请,允许他们以团队形式加入项目组!
参与一个关于“大规模稀疏矩阵并行计算”的子课题研究,考核期一个月。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
不仅在数学系引起了小小轰动,更在计算机系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
刘教授的实验室是无数计科学子的梦想之地,名额极其珍贵!
如今竟然被几个外系的、尤其是那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些拖后腿的苏想“沾光”进去了。
这让很多自视甚高的计科天才们心里极度不平衡。
“凭什么?数学系的来抢我们计科的饭碗?”
“那个周炽是厉害,我服!
陈知行也还行!
李泽川……听说家里有点背景?
但那个苏想算什么?
上次决赛吐得稀里哗啦,要不是她拖后腿,冠军是不是清华的都难说!”
“就是!听说她连指针都搞不清楚,刘老怎么会同意她进组?”
“肯定是周炽非要带着,刘老惜才,勉强同意的呗!”
各种议论和酸话在计科楼的走廊和实验室里流传。
这天下午,苏想提前来到刘教授分配的临时机位,想抓紧时间熟悉环境。
她刚坐下,打开电脑,就听到身后传来几个不太友好的声音。
“哟,这不是数学系的直觉大神吗?来得真早啊,这么用功?”
一个戴着厚厚眼镜、头发有些油腻的男生抱着胳膊,语气带着明显的讥讽。
他是计科有名的技术大牛,叫张涛,成绩顶尖,但性格有些孤傲。
旁边跟着他的两个男生也附和着笑起来,目光在苏想和她面前那本《c++ primer》上来回扫视,意味不言而喻。
苏想的后背瞬间绷紧了,脸微微发烫。
她低下头,假装没听见,手指僵硬地放在键盘上。
张涛见她不敢回应,更加得意,走上前几步,敲了敲她的桌子:
“喂,跟你说话呢。
听说你们数学系的特别擅长直觉解题?
正好,我们哥几个最近碰到个算法难题,卡了好几天了,要不您用直觉帮我们看看?”
他身后的一个男生立刻配合地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一道复杂的动态规划问题,显然是故意来刁难人的。
苏想看着那道题,脑子嗡的一声!
这题远超她目前的水平,她连题目在问什么都看得一知半解。
“我……我不会……”
她声音细若蚊蝇,恨不得把自己缩进电脑屏幕后面。
“不会?”
张涛夸张地提高声音,
“不会你怎么进刘老的组啊?靠哭吗?还是靠……”
“靠你爹我叫她进的,有意见?”
一个懒洋洋却带着冷意的声音突然插了进来。
李泽川嘴里叼着根没点燃的烟,晃晃悠悠地走过来,一只手随意地搭在苏想的椅背上,将她半护在身后,另一只手插在裤兜里,眼神睥睨地看着张涛几人。
“李泽川?”
张涛显然认得他,也知道他家背景,气势顿时弱了几分,但依旧不服气,
“泽川,不是我们有意找茬,只是实验室有实验室的规矩,什么水平干什么活,她这……”
“她什么水平轮得到你bb?”
李泽川毫不客气地打断他,下巴微扬,带着纨绔子弟特有的嚣张,
“小爷我就乐意带她玩,刘老都没说什么,你算老几?
要不你现在去找刘老,让他把我们全踢了?”
张涛被噎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哪敢去找刘教授说这个……
周炽和陈知行这时也一前一后地到了。
周炽一看这架势,立刻蹦了过来,挡在苏想另一边,梗着脖子对张涛说:
“干嘛呢干嘛呢?欺负我们团队的人啊?
想打架还是想拼算法?小爷我奉陪到底!”
陈知行没说话,只是默默走到苏想旁边,目光冷淡地扫过张涛几人!
那眼神里的平静和压迫感,比周炽的叫嚣和李泽川的嚣张更让人发怵。
数学系四人罕见地同仇敌忾,气势瞬间压倒了对方。
张涛几人面面相觑,终究不敢真的闹大。张涛咬了咬牙,狠狠瞪了苏想一眼,摞下一句话:
“行!你们牛逼!
光嘴上厉害有什么用?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敢不敢跟我们比一场?就比算法设计和实现!
输了的人,自己滚出项目组!”
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战书了!
“比就比!谁怕谁啊!”
周炽第一个跳起来应战,少年人的好胜心被彻底点燃。
陈知行微微蹙眉,似乎觉得有些冲动,但并未反对。
李泽川嗤笑一声:“送上门来找虐,小爷成全你们。”
苏想的心却猛地沉了下去。
比赛?又是比赛!
她最害怕的就是这种公开的较量!她会拖后腿的!
一场私下的、却关乎去留的算法竞赛就此敲定……
题目由实验室一位博士师兄中立出题,要求双方在24小时内,针对一个给定的图数据处理问题,设计并实现最高效的算法。
计科那边派出的是张涛和他的两个铁杆队友,都是技术上的硬手。
数学系这边自然是四人全体出动。
机房被临时划成了两个区域,气氛紧张得如同战场。
张涛那边三人立刻进入状态,分工明确,讨论热烈,键盘敲得噼啪作响,显然经验老到。
数学系这边,周炽和李泽川也迅速投入战斗,开始激烈讨论核心算法架构。
“这里必须用贪心加回溯!”
“贪心个屁!明显动态规划更稳!”
“效率!要考虑并行度!”
陈知行则快速分析着题目要求和数据特征,构建数学模型。
苏想紧张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眼前的天书,手心冒汗。
她知道自己插不上话,便主动承担起了所有辅助性工作:
查阅文献、整理资料、记录思路、做基础的数据预处理。
她比任何时候都要谨慎和仔细,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对,每一个可能产生歧义的概念都立刻查证清楚。
她绝不允许自己再犯任何低级错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核心算法的大方向终于确定,由周炽主导设计,李泽川负责实现和优化。
然而,在实现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如何高效地判断和处理图中大量存在的重复边和自环边,这些“噪音数据”会严重影响主要算法的效率和正确性。
李泽川尝试了几种常规的过滤方法,效果都不理想,要么漏掉太多,要么计算开销太大。
“妈的,这数据脏得可以!”
李泽川烦躁地骂了一句。
周炽也皱紧了眉头,苦苦思索。
就在这时,一直默默做着数据预处理、对着原始数据列表反复核对的苏想,忽然小声地“咦”了一下。
喜欢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